“现代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双语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0-01-10 02:22方记文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气动双语英文

钟 伟 李 冲 方记文

(江苏科技大学 江苏·镇江 212003)

1 前言

1.1 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需求与现状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冲击,社会各界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为满足研究生国际化培养需求,现有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内容等均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国内大学普遍认同实施专业课双语教学能够有效地拓展研究生获取最新科技信息的渠道。[1-4]

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历经多年的探索实践,国内高校关于双语课程方面的专题研究报道层出不穷。[5-10]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双语教学定义、师资情况、教学模式、现状思考和实践问题、教学质量与评价体系构建、教材研究、授课语言、学生水平、双语课型学科专业等。然而,当前双语教学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模式,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师资力量不足、理论与实践衔接性差和教学效果欠佳等问题。

1.2 研究生开设双语课程的必要性

当前的国际化进程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同时掌握运用外语进行专业技术交流的能力。双语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专业英语词汇,提高其学术交流能力,丰富其追踪国内外最新科研动态的途径,从而提升科研能力。通过双语环境的渲染,学生不再畏惧跨国专业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国际化思维和国际化视角。

另一方面,双语教学是以外语为载体进行专业知识的讲授,对教师自身的能力要求较高。双语教学可以开阔教师视野和提高专业外文水平,为教师提供能力提升平台和契机。

此外,双语教学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而学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倚仗科研水平的提高。科学研究不是闭门造车,需要教师和学生走出去多交流多探讨,语言作为交流的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以“现代气动理论与实践”双语课程为例,阐述研究生双语授课教学目标和传统教学手段弊端,以及提出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2 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

2.1 现代气动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目标

气动技术凭借其高效、安全、便捷和无污染的特点,在各行各业的自动化生产线上应用广泛。然而,大部分机械专业的研究生仍对气动技术比较陌生。原因在于其基本概念多,包括气动元件的分类、各类元件的工作原理和用法等,仅凭短暂的课堂教学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因此,实施有效改革的重要任务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分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理论方面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各类气动元件的结构特性、工作原理和应用等,能够准确分析气动回路构成及作用;实践方面旨在提升学生在系统设计、软硬件设计以及系统联机调试等方面的能力,这两方面实施过程中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阅读、书写和表达能力。

2.2 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的缺陷

(1)课后总结及问卷调研表明现今的教学手段仍存在很多不足。学生大多是应付式的被动参与,对基本概念和专业英文词汇不熟悉,导致上课效率低,达不到预期的课堂效果。

(2)理论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缺乏有效的互动,学生参与度不够,对课上讲解到的内容有疑问的学生没有机会去表达。

(3)课堂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践教学脱离,没有在最适宜的理论课程进行中穿插实验,无法做到让学生融会贯通。整个实验下来,学生仅提交一份实验报告,完全没有掌握实验实践相关的专业英文术语。

3 教学方法改革

针对以上问题,教学方法改革考虑从以下几方面来开展。

3.1 修订教学大纲

教学方法改革首先要重构教学大纲,明确授课重点和双语使用的时机与灵活性等。完善双语教学效果的评价体系,包括:优化双语教学的授课内容;结合研究生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对应的考核要点和细则;加强对学生掌握专业知识的英文表述能力的考核。

3.2 教材选用

目前本课程缺乏相应的英文教材。采用自编英文教材的方式,各章提供相关的英文文献支撑,使授课内容更具前沿性,学生也能够接触到气动技术领域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这对于今后的外文文献阅读和英文论文撰写有很大帮助。同时,以《气动电子技术/陶国良,刘昊编著》中文教材作为辅助参考书,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3.3 教学语言选择

双语教学以英语授课为主,辅以中文进行解释说明。如采用全英文授课,由于术语专业化程度高,对学生而言,大脑中存在一个“英转汉”的翻译过程,效率不高;而采取全中文授课则不符合双语课程的本质要求。在基本内容用英文讲授,重点难点用中文解释的方式下,可以高效地向学生传达专有名词的内涵,更容易使学生接受和掌握相关知识。

3.4 师资队伍培养

对授课教师进行双语授课技能培训。一是提升教师的教学魅力。掌握一定的上课经验与技巧,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与参与度,避免课堂上照本宣科和机械式的朗读。二是提高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教师英文讲课能力不足时容易被英语牵制其思维,导致思维混乱,表达不清晰。通过听说读写全方位的培训,使老师形成英语语言思维的习惯。

3.5 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形式

课程采取“课堂授课,专题研讨,实践锻炼”的教学模式。

(1)课堂授课通过双语讲授气动技术的专业知识和气动技术的前沿领域,使学生充分了解气动技术,课堂授课以多媒体课件为主。

(2)专题研讨采取“师生研讨-生生研讨”的模式进行。通过师生交流和学生之间研讨的模式,避免教师单一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研讨过程部分环节采用英语交流,即学即用,达到巩固所学知识的目的。

(3)安排实验环节,使学生在进一步理解气动技术的同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在实验室内开设课堂,针对元件、系统进行中英文讲解,使学生与概念、原理、实物零距离接触。

3.6 学习借鉴国外经验

侧重同类语言环境国家双语教学的对比研究。研究的重点定位在日本、韩国等使用单一语言的国家如何开展双语教学,吸取总结其经验。同属亚洲的邻国日本与我国较为相似,通过对日本东京大学和东京工业大学的调研发现,日本的双语教学形式比较丰富,不仅依赖于课堂上的讲授,还包括课外课题,资料查找及报告演讲等方式。

4 考核方式改革

双语教学的考核应是多元化的,并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的考核应以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情况为核心,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查阅国际最新相关研究成果以及外语交流水平的能力。考虑建立以小组讨论、英文文献综述、实践项目报告等为主体的综合评价体系。

小组讨论是双语教学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团队合作、口语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有效方式。讨论式的教学不仅能够把所学到的专业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有效工具,而且可以提高使用专业英语词汇来表述自己观点的能力,最终对小组的共同成绩和个人贡献进行综合评定。

英文文献综述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针对课程专业知识的相关要求,完成文献检索和文献总结的过程。对某一具体的气动技术领域,此方式可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及理解英文文献的能力。

实践项目考核,以学生为主体,整个项目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主要包括实验方案设计、测试及分析、撰写报告(含中英文摘要)和双语演示答辩这四个环节,要求学生按进度完成各环节任务,提交项目说明书和计算报告等。

5 结语

气动技术是实现工业自动化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工业4.0时代具有极大的发展前景。本文对“现代气动技术理论与实践”双语课程的教学需求、教学目标、教学现状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与研究,并从教材选用、师资培养等教学改革和考核方法等多方面提出了改进与建议,注重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这有利于丰富双语教学的运行模式,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

猜你喜欢
气动双语英文
中寰气动执行机构
基于NACA0030的波纹状翼型气动特性探索
巧思妙想 立车气动防护装置
“天箭座”验证机构型的气动特性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摘要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