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产性实训为导向的“电工实训”课程建设研究

2020-01-10 02:22朱英辉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生产性电工实训

朱英辉

(通辽职业学院 内蒙古·通辽 028000)

目前我国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电工实训课程采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等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化教学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法等,已经形成共识并初见成效,但随着行业发展的需求,1+X 证书等制度的出台,在实施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深入地探讨和研究。笔者就十几年来在电工实训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困境和改革尝试进行探讨,提出了以生产性实训为导向的“电工实训”课程建设方法。

1 电工实训课程教学存在的困境

(1)校企合作等教学模式存在的困境。随着国家各产业的迅速发展,很多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越来越高,而部分高职院校为了招生降低了生源质量,招来的学生整体素质低或不对口,导致这部分学生理论学习不精、动手能力弱、不好管理,在校企合作中短时间内很难为企业创造相应的产值。同时很多高职学生耐力不足,吃苦能力不够,不能正视自己,部分顶岗实习的学生刚刚能胜任工作甚至培养期未满就自行脱离企业。以上原因导致很多企业不愿意在校企合作上下功夫。

(2)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模式存在的困境。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和企业实际使用的设备终归是有区别的,加上多数教师因为没有长期在企业一线工作的经历,致使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模式很难和企业的要求相一致,而大多数企业都不会真正把技术员放在合作的院校中从事教学活动。

(3)电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因专业不同而急需调整。电工实训课程是集高压电、低压电、数电、模电和PLC 应用技术等一体的知识面很广、很深的学科,不同专业的理工类学生学习时应有所取舍。随着行业发展的需求和1+X 证书制度的出台,受教学课时的限制部分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需要及时调整,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维修人员需要持有电工证,建筑类专业学生也有必要考取消防员、建筑电工资格证书等,这就给任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2 以生产性实训为导向的“电工实训”课程建设方法的提出

(1)生产性实训的内涵。生产性实训是以岗位要求为标准的实训。要求在实训过程中,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设计项目化课程,并把实训内容贴近生产需求,在指导学生实训中更多融进企业对在岗工作人员的技术操作要求,并力争创造经济价值。生产性实训(含实习)是各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有序的校内生产性实训,能使学生获得设计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一线岗位所需的基本操作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从业技能,同时,通过校内生产性实训这一模式使学生了解社会、接触实践、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2)“电工实训”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其授课时以生产性实训为为引导的必要性。电工实训课程是一门以实际操作为主的学科,是集高压电、低压电、数电、模电和PLC 应用技术等一体的知识面很广、很深的学科。实训内容包括照明、电力电子、电力拖动、PLC 应用技术等几个方面的大融合。随着我国工业的迅猛发展,就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来说,要求学生在实训后达到一定的动手实操能力,不仅要掌握常见的电工仪器、仪表及常见工具的使用维护方法,还要能设计安装一些简单的控制电路,能在规定时间内解决生产中一些常见的设备故障,维护生产的正常运行。而对建筑类和新能源汽车等专业的学生来说,其实训内容又会有很多不同的地方,但无论哪一个需要开设此专业的学科,都要以贴近乃至与实际生产一致为标准,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毕业就能上岗的要求,从而在就业时取得优先权。

(3)1+X证书制度为以生产性实训为导向的“电工实训”课程建设提供了理论依据。1+X 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新突破,是培养德才兼备、理论与实践高度互融型人才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毕业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有机结合是国家对新时代大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一个综合考评,二者合在一起构成了毕业生、社会从业人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体现了个人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毕业证书含金量中较大一部分在理论考核,而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时更看重生产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以生产中出现的实训内容为考核对象的。电工实训课是一门动手能力要求高、实操内容复杂、理论要求较高的课程,是多门课程的交汇和专业核心课的基础,是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建筑等专业的学生考取机电类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根本,其课程设置及授课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性这一前提。

3 以生产性实训为导向的“电工实训”课程建设的方法

3.1 院校应以自身底蕴为参考,确立适合自我的教学模式

不同层次的院校在电工实训这门课程的教学上也会各有所长,如果院校在这方面有较强的基础,可以独自或争取与政府有关部门及相关企业联合办学,在院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通过设计研发、生产、经营管理、售后服务等生产性过程,实现经济效益,并在生产实训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技能,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如果院校在电工实训这门课程的教学方面底蕴一般,无条件在校内建设具有生产功能的实训基地,应该争取与企业联合办学,通过共建的方式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如由院校提供土地等基础设施和理论教师、管理人员等,由企业提供实训基地设计与建设、仪器设备和实训师资等,校企双方实现互补共赢。

3.2 以各专业1+X 证书的考核内容为基准完善电工实训课程教学内容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课堂上的授课重点越来越强调实用性,毕业证书及相关的职业等级证书的考核内容也越来越贴近工作实际,所以在电工实训课程的授课内容上要求尽可能与1+X 证书的考核内容相符。以我院机电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和建筑类的专业为例,授课内容可做如下安排和调整。

(1)机电一体化专业电工实训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应该以PLC控制技术、电力拖动、应用电子技术为一体的综合实训,要求学生掌握PLC 编程、电动机控制线路接线和常见电子元器件的检测及安装方法,能利用实训基地提供的设备及元器件完成电动机点动运行、连续运行、正反转运行和顺序控制等电路的安装调试,能对常见控制电路的故障进行检测。

(2)新能源汽车专业大专毕业生需要持有高级维修电工证、汽车维修工证等。电工实训课程的内容安排上应该进行电力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和汽车电气实训等,要求学生掌握交直流电动机控制电路、常见电力电子电路接线的检测及安装方法,同时要求能对蓄电池等汽车电气设备进行检测和维护,能对常见控制电路的故障进行修复。

(3)建筑类专业因为考取消防员、建筑维修电工的需要也要开设相应的电工实训。实训内容以照明电路、电动机控制电路为主,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建筑物内布线接线方法和工艺,同时掌握常见的电动机控制电路的接线及检测方法。

3.3 以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以生产性实训为导向构建“电工实训”课程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

鉴于德国的双元制职业培训模式和我国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在电工实训教学中应构建生产性教学模式,一是生产性电工实训室的建设,通过在校内新建或改造原有实验实训室、引企入校、创办专业公司等方式,根据不同专业的实训要求建设相应的具有生产功能的学生实践教学场所,如机电一体化专业可以建立成生产车间模式,建筑类专业可以建设成住宅模式或工地式。二是电工实训室的生产任务可以来源于社会真实的项目(即生产商品),如建筑类学生实训时需要在住宅式的实训室中进行设计、布线和安装开关、插座等电器元件,并对实训内容的工艺安装要求、验收技术标准和完成时间等都按照企业生产的要求。三是电工实训的管理模式包括考勤、分配任务、耗材发放、统计评比、奖惩以及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等环节,甚至着装等都严格参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执行,以实现电工实训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一致。

3.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学徒制实训机制

高校教师中最缺来自企业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新入职的年轻教师更缺少实操经验和技能,要本着“预当师傅,先做好徒弟”的原则进行培养。首先要建立和完善教学管理机制,制定电工实训指导指导教师的上岗和考核制度,不论是新能源汽车还是建筑电工的实训都会接触到220V 以上电压等级的交流电,所以要求指导教师必须持有较高等级的职业技能证书和相应的职业操守,

3.5 构建职业化的以生产性实训为导向的“电工实训”课程评价标准和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生产的产品或技术服务成果的成本、效率、质量、工艺标准等在接受学校“教学考核标准”评价的同时,还要参照行业标准、生产企业内部标准以及客户对产品的基本需求进行综合评判。总之,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无论从工作现场模拟,还是生产任务分配和管理模式都应该企业化,成果评价更应该与市场紧密接轨,形成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基本特点。

3.6 创造真实的职业活动情趣,采取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在电力拖动实训课教学中,我们前期先给学生布置好下次课的实训任务,让学生去查资料、自学,实训课开始给学生讲解回忆相关知识,及时纠正与回答部分同学的问题,接着让学生按自己的思维在实训老师的监护、指导下完成实训,最后做出总结与评比,并予以适当激励。而且无论是实训项目的选择上,还是设备的使用上都是与企业实际所用的相同或极其相似,完成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为一的教学模式,通过一个课堂同时完成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讲授:教室、车间为一体,让它既是传授理论的教堂,又是学生学习锤炼技能的工厂;教师、师傅为一体,教师既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者,又是工厂传授技能的师傅;学生、徒弟为一体,他们既是理论的求知者,又是生产技能的练习者。

猜你喜欢
生产性电工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项目驱动的启发式程序设计实训探索与实践
观图释义:《红楼梦赋》与《〈红楼梦赋〉图册》的生产性传播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特变电工
糊涂的维修工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谈《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项目教学实施
基于生态的京津冀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