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建构STEAM课程,引导大班幼儿多维度触摸

2020-01-10 02:22王烨清
科教导刊 2020年32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积木游戏

王烨清

(杭州市滨江区浦沿幼儿园 浙江·杭州 310053)

1 STEAM 课程分析

就STEAM 课程来说,重点并非是某一个学科,其强调的是如何引导幼儿有效融合不同学科的学习手段,形成跨学科思维,对学习问题进行有效解决。通过在科学教育中融入艺术,在数学教育中融入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进而有效补充课程。这对于幼儿对学科知识更好地理解有着促进作用。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AR互动游戏和VR虚拟场景等手段,组织幼儿进行积木搭建和人物互动,通过游戏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另外通过STEAM 课程的支持,教育教学富有多样性的有序故事情节,能够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进而使得教育附加值增大,同时AR 和VR 技术的运用也可以有效展开亲子互动课程,引导家长一起参与到幼儿教育教学活动中来,构建起愉悦轻松的互动环境。STEAM课程通常情况下能够有效地联系现实生活和幼儿知识学习。强调构建其有效的实践操作氛围,引导幼儿知行合一,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继而达成幼儿教育目标。由此可以得出结论,STEAM 课程法在幼儿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值得幼儿园进行推广和运用。

2 创意打造STEAM 课程,引导幼儿多维度触摸

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首先应当遵循科学化原则,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打造STEAM 课程,形成有效的互动环境,引导幼儿多维度触摸,能够使得互动的真实性得以提升,教育效果得以增强。对于教学水平的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都有着促进作用。

2.1 对幼儿好奇心进行激发

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应用STEAM 同时应当充分考虑幼儿的好动活泼特点,构建起自由的活动氛围,尽量不要有过多的约束。应当保障提供的信息多元化,充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通过STEAM 课程,对幼儿的想象能力进行培养,让幼儿能够通过参与活动,获取快乐的情感体验,这是教育工作创新性的一种体现。

2.1.1 遵循创设生态化环境原则

幼儿教育工作者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中应当有效渗透社会、大自然等元素,帮助幼儿能够更好的认识社会和大自然,并从中吸取知识和经验。同时,教育工作者应当帮助幼儿更好的探索和观察空间。这对于幼儿好奇心的激发和创造能力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另外,教育工作者也应当积极的构建起能够帮助幼儿快速成长和发展的生态化课堂氛围。比如说可以通过对户外环境的利用,以此来创新设计STEAM 课程,为幼儿提前准备一些较高舒适地的活动场地和原生态的积木等等。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尽量保障环境空间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化,然后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以游戏的方式对积木进行搭建,这能够使得游戏活动的趣味性得到明显提升,进而使得幼儿参与教育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得以激发。

2.1.2 关注活动中幼儿的自主能力发展

就当前幼儿参与的游戏活动来看,幼儿比较钟意建构型游戏。但是很多幼儿教师所组织的游戏形式过于陈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幼儿自主化,使得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实际上,这主要是因为很多教师过于看重游戏结果,对于幼儿自主性的发展重视程度不高。但是通过STEAM 课程对游戏活动进行构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对建构的主题和游戏内容进行自主的选择,这对于幼儿自主化能力的发展和个性的形成有着积极影响,也能让幼儿更好的去感受游戏的趣味性。比如说,教师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塑料和木质类型的积木材料,饮料瓶、纸盒等等。进而使得幼儿游戏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差异化需求得以满足,能够基于自身的喜好,对游戏内容进行选择,这样孩子们就可以自主的通过积木对小床、小房子进行搭建。为了构建起良好的自主游戏氛围,教育工作者应当要求孩子们自主的取放游戏材料,对合作方式进行合理选择。

2.1.3 培养幼儿想象力

幼儿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时运用STEAM 课程,应当给予建构游戏实施足够的重视,应当避免固定行为模式的设定,减少对幼儿的约束和规范,在引导幼儿对游戏规则和秩序遵循的前提下,能够对自身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自由大胆的表达,这对于其想象力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对于其创造力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在积木建构游戏活动过程中,可以让幼儿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对积木进行处理和搭建,以此来激发幼儿创造力和想象力。比如说,教师设定了“建构大桥”这一游戏主题,鼓励孩子们进行大胆的创造,让孩子们围绕这一主题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又比如说,在教师的指引下,让孩子们对各类型的小区进行搭建,其中有花园、房子等等,这能够很好的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对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质量提升都有着促进作用。

2.2 有机整合现象与探索

幼儿教师在教学中应用STEAM 课程,应当有机整合现象与探索,进一步增强教育效果。幼儿教师在运用STEAM 课程过程中,应当给予核心内容足够的重视,保障幼儿能够对科技现象有全面的认知,如此才能更好的进行实践操作活动,发展幼儿的创造意识与能力,进而更好地在活动中进行探索。教育工作者应当重视幼儿的探究学习,尊重幼儿的权利和个性,同时基于幼儿教育阶段孩子认知和发展的特点,以游戏的方式保障幼儿能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游戏活动中。教育工作者应当引导幼儿对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引导幼儿进行有效的观察与思考。同时,幼儿教师也应当树立起合理的STEAM 意识观念,关注幼儿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发展。在实际组织STEAM 课程教学时,引导幼儿能够对自身掌握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分享,运用合作、模仿交流等方式,对问题进行解决。比如说,在构建户外散步活动过程中,让孩子们先仔细观察户外动植物以及建筑物的外形特点,然后通过与小伙伴进行讨论之后,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参与积木搭建活动。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有效的鼓励,同时应当多元化的设计活动,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学习能力。

2.3 强调实际生活和教育教学的联系

教师在构建STEAM 课程时,应当在合理开发与利用社区资源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拓展幼儿学习空间,有效整合社区家庭和幼儿园教育资源,对于综合利用教育资源水平的提升有着促进作用。另外也应当基于幼儿的认知和实际发展特点,构建起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比如说,幼儿家长可以领着孩子到体育场、医院、超市、菜场等区域构建起多样性的游戏活动。一方面打造的体验情境更加真实,对于教育生活化水平的提升也有着积极作用。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孩子们阅读一本和“桥”有关的绘本,孩子们表现出了更高的兴趣。经过价值判断后,教师发现,“桥”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它与幼儿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城市里各种不同功能的桥,杭州更是有断桥、钱江大桥等特色桥梁;“桥”还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无论是造型、材料还是结构所蕴含的力学知识,都能作为一个具体的载体紧密结合Steam。同时“桥”还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能够通过一本绘本对孩子们展开更多的教育,让孩子们吸收更多的知识点。

假如说生活化教育条件比较缺乏,也可以通过运用AR 和VR等技术展开游戏活动,以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撑,构建起家长和幼儿的有效互动,这对于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积极性的提升有着积极作用。另外,教育工作者在对STEAM 课程进行创建时,应当加强现实生活和游戏活动之间的联系,基于生活实际,对教育空间和渠道进行拓宽,对幼儿已有经验进行拓展和外延,如此才能够使幼儿有整体化的发展经验,知识结构得以丰富。另外,教育工作者在对STEAM 课程进行运用时,也应当为孩子们构建起自我进行展示的平台,进而获取良好的学习体验,对游戏乐趣进行体会。比如说,教师可以基于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引导社区和家长配合,组织开展相应的幼儿竞赛互动活动,一定程度上使得游戏活动的多元化水平得以提升。

2.4 遵循科学合理化的游戏原则

教师在对游戏活动创建运用STEAM 课程时,应当基于幼儿教育阶段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实际认知特点,有效设计游戏形式,进一步增强教育工作水平。比如说,教师在组织孩子们进行“古镇乐”游戏活动时,可以选择“狗尾巴草相扑”和“呼呼板”等相关活动,这对于幼儿模仿兴趣和好奇心的激发有着促进作用。另外也能将游戏活动的简易优势体现出来,进而使得幼儿更好的参与游戏活动。

3 结语

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时,应当树立正确的意识和观念,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对STEAM 课程计划方案进行编制和完善。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特点,对游戏活动创设经验进行总结,多元化设计活动形式,进一步发展幼儿的创新能力和想象力。并通过家园联动等手段保障游戏活动的真实性,将STEAM 课程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达成教育目标。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积木游戏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对新时代教育工作者师德师风建设的探究
这块积木能给我吗
星钻积木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有趣的积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