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把美育纳入中考

2020-01-18 08:37东方旭日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20年10期
关键词:艺术类美育课程标准

东方旭日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就高瞻远瞩地做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然而,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体现较为薄弱。

为了保证美育的真正落实,在2020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据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美育中考要在試点基础上尽快推广,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此消息一出,不少教师、家长担心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首先,义务教育阶段一直都有开设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相关艺术课程标准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学段设计了内容标准和学习活动。换句话说,艺术类课程的学习一直是学生需要承担的学业责任,只是在实际教学中,艺术类的课程常常遭到挤占和忽视。

其次,虽然我国从1999年已开始实施素质教育,但不少学校教育仍偏重于智育,片面追求成绩与升学率,造成学生负担过重,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美育纳入中考,有利于改善这一现状,且学习艺术类课程,有利于放松、愉悦学生的身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最后,《意见》提到,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考试内容。即学校教什么则考什么,只要学生按要求参加学校开展的艺术类课程及艺术实践活动,就可以完成学业要求,不必额外参加校外培训,不会给学生和家长增加额外的负担。

猜你喜欢
艺术类美育课程标准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艺术类专访心得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艺术类声乐高考误区与思考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
数字艺术类专业三大构成课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