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红娟从五脏论治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经验探析

2020-02-14 09:09梁春云
江苏中医药 2020年11期
关键词:绝经期阴阳综合征

梁春云

(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南京210029)指导:于红娟

妇女在自然绝经前后,因肾气衰、天癸竭,阴精不足、心肝失养而出现月经紊乱或绝止、烘热汗出、头晕耳鸣、烦躁不安、心情忧郁、心烦失眠、神疲乏力等症状,称为更年期综合征(又名围绝经期综合征)[1]。有关围绝经期概念的描述最早可追溯至《素问·上古天真论》,其原文记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围绝经期女性正处于七七之年,脏腑机能逐渐减退,天癸渐竭,肾气虚衰,肾之阴阳平衡失调,影响到心、肝、脾等脏,出现月经紊乱或闭经,随之出现烘热汗出、烦躁易怒、头晕耳鸣及情志不宁等症状。中医称之为“经断前后诸症”。根据本病临床表现,也常归属于“百合病”“脏躁”等范畴。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妇人脏燥,喜悲伤欲哭,象如神灵所作,数欠伸,甘麦大枣汤主之”,认为本病乃心之气阴不足所致,故以浮小麦为君药养心阴,去烦除热;以甘草为臣药补心气,和中缓急;以大枣为佐使药补中焦脾胃。三药合用,温润平和,共奏健脾养心之功,成为后世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名方。

吾师于红娟为南京市名中医,师从国医大师夏桂成教授,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学验俱丰,尤其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她认为,从中医学整体观念来看,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任何一个脏腑的病变均可导致其他脏腑功能的失调而变生他病,临证从五脏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多获佳效。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1 从“肾”论治

《黄帝内经》云:“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国医大师夏桂成认为肾气虚衰是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的前提和基础[2]。围绝经期女性正处七七之年,肾气渐衰,肾精亏虚,天癸渐竭,冲任气血不足,不能按时下注于胞宫故而出现月经紊乱,久之则经血无源而闭止。发病初期多以肾阴不足为主要表现,症见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口干口燥、舌红少苔、脉细数等,临床多选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兼有气短自汗、倦怠乏力、食纳欠佳、小便频数等气虚表现者,酌加太子参、生黄芪、炒白术、炒白芍等益气健脾之品;若肾水不足,不能上济心火,心火偏亢,心肾不交可出现心烦失眠、心悸怔忡等症,治疗常在滋阴补肾的基础上酌加莲子心、黄连、合欢皮等以清心火,安心神。肾阴不足,若阴损及阳,可出现畏寒肢冷、面色不华、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等肾阳虚的表现,于师认为治疗此类阳虚病人,应慎用峻补,盖大辛大热之品易耗伤精气,此即“壮火食气”,故临床善用淫羊藿、巴戟天、续断、紫石英、阳起石、桑螵蛸等平补之品,以图“少火生气”。对于重度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患者,多有阴阳两虚的表现,于师常用二仙汤加减,此方阴阳并补,温而不燥,寒而不滞,寒热并用,可平调阴阳。

2 从“心”论治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素问·五脏生成》记载:“诸血者,皆属于心。”妇女以血为用,人身血液的生成与运行需要心气的推动和濡养,若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之气血两虚,久而可致心阳不振,温煦推动乏力,瘀阻心脉可出现心悸不安、气短、胸痛等表现。在治疗上,于师常选用血府逐瘀汤加减,药用桃仁、红花活血化瘀,当归、生地黄补血活血,赤芍、川芎活血行气,枳壳、桔梗一升一降,宽胸行气,酌加太子参、生黄芪等以益气行血,寓气行则血行之理。《丹溪心法》云“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外者为汗,盖汗乃心之液”,心火动则汗液外泄,围绝经期女性大多会出现潮热、汗出等症,此类患者往往有心情烦躁、夜寐欠安等心火偏亢的表现,火亢于上,水亏于下,心肾不交则出现盗汗、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症。再者,心藏神,《黄帝内经》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心神对外来刺激的反应因人而异,在绝经前后,阴阳失衡,气血波动较为明显。初期以肾阴不足为主,阴虚火旺,心火上炎,神明受扰可出现焦虑、紧张、烦躁、失眠等症,若进一步伤阴耗血,神窍失养可出现情绪淡漠、头晕健忘甚至自罪自责等抑郁症的表现[3]。治疗此类围绝经期精神情绪障碍的患者,于师往往擅从心论治,治疗总以清心火、补心气、安心神为主,辅以滋阴益肾,治疗常选用甘麦大枣汤合滋肾清心汤加减,以莲子心、黄连清心火,钩藤、紫贝齿宁心安神,浮小麦益心气、养阴敛汗,熟地、山萸肉、山药滋补肾阴,心肾合治以治心为主。兼肝经气火偏旺者,可酌情加用川楝子、栀子以清心肝气火;心神不宁,烦躁明显者可加茯苓、龙骨、牡蛎镇心安神;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可加酸枣仁、远志、龙眼肉等补血养心。

3 从“脾”论治

《证治准绳》记载:“妇人童幼天癸未行之间皆属少阴;天癸既行,皆从厥阴论之;天癸已绝,乃属太阴经也。”肾为先天之本,围绝经期女性天癸渐竭不可逆转[4]。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又为气机升降之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且先后天相互影响,故可通过补后天以资先天。《黄帝内经》有“脾为孤脏以灌四傍”的论述。张景岳认为:脾土为万物之本源,主运化水谷,并且将其转化为津液营养以灌溉机体及其他四脏,故脾健则四脏皆善,脾伤则四脏亦损。围绝经期女性经历了经、孕、产、乳等过程,数伤气血,加之其特定的年龄阶段,易劳神思虑,损伤脾气,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初期表现为月经渐少、头晕、倦怠、乏力等症,治疗上于师往往选择四君子汤,酌加生黄芪、太子参、当归等益气养血之品。其次,脾主升清,《内经》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对于脾气虚,清阳不升而出现的便溏、泄泻等症,于师常选用补中益气汤加减。再者,脾主升举内脏,对于围绝经期女性出现阴道前后壁脱垂、子宫脱垂等症者,常需从脾论治,临证于师多予以自拟益气固脱方加减,方中太子参、生黄芪大补脾胃之气,枳壳、升麻、诃子升举阳气兼酸敛收涩,续断、桑寄生、山萸肉滋补肝肾。全方先后天同补,共求益气升提之功。若脾气虚日久,推动无力,津液不能正常输布,易于生湿生痰,从而出现头晕目眩、纳差神疲、呕恶痰多等痰浊阻滞、清阳不升之症,此时治宜健脾化痰为主,于师多以半夏白术天麻汤、苍附导痰丸加减,酌加薏苡仁、炒扁豆等以健脾利湿。若素体脾虚或嗜食寒凉或气虚日久伤及脾阳,致脾阳不足,症见腹胀纳少、大便溏泻、口淡喜热饮、四肢不温者,多使用理中丸加减以温补脾胃。

4 从“肝”论治

叶天士提出:“凡女子以肝为先天,肝阴不足,相火上燔莫制,根本先亏也。”《血证论》记载:“以肝属木,木气冲和调达,不致遏郁,则血脉通畅。”肝藏血,主疏泄,围绝经期女性往往情绪急躁易怒,于师基于多年的临床经验,认为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虽以肾虚为本,但与肝气郁结密切相关,且多数围绝经期女性在发病之初缺少主动就医意识,就诊时往往肝经郁火明显,临床多表现为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失眠多梦、两胁胀痛等症,治疗总以“木郁达之”为原则,多选用柴胡疏肝散加减,酌情加用川楝子、广郁金以增强清肝泻火之力,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等药以滋肾养阴,以求“滋水涵木”。若郁火日久,暗耗肝血,伤及肝阴以致阴虚火旺者,多加用百合、生地黄以滋阴清热。若兼有头晕头胀,眩晕耳鸣、面红目赤等肝阳上亢症状者,则选用天麻钩藤饮加减。此外,肝脏有辅助心神进行情感和思维等精神活动的作用。若肝气升发不足,疏泄失常则会导致精神、情志发生异常[5]。治疗在清心安神的基础上佐以柴胡、白芍、川芎等疏肝柔肝之品,往往收效颇佳。

5 从“肺”论治

《黄帝内经》曰“百病皆生于气”,又曰“诸气者,皆属于肺”。肺居膈上,为阳中之阴,其气自右而下主肃降。肝居右,为阴中之阳,其气自左而上主升发。肝左升,肺右降,共同完成气机的升降出入。于师认为肺气不降也是导致气机升降失常的重要因素,此类更年期患者往往伴有咽痒、咳嗽咳痰、右侧头痛、大便不畅等症,其舌尖部有凸起之象,此为辨别肺气不降的重要舌象,在治疗时于师常在疏肝理气的基础上配伍细辛、杏仁以宣降肺气、调节气机。此外,肺朝百脉,主治节,主通调水道,《素问·经脉别论》记载:“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需要通过肺气的宣发布散而输布全身,再通过肃降,将津液向下向内布散,下输于肾而成为尿液的生成之源。若肺之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则导致津液代谢障碍,出现水湿内停之证。因此,于师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伴有食欲不振、大便黏腻、四肢沉困等内湿症状明显的患者时,在健脾利湿的基础上少佐桔梗、杏仁等宣肺利气之品往往疗效显著。此所谓“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亦化也”。再者肺与心同居上焦,具有助心行血的作用,若肺气不足,易导致心血瘀阻,出现心悸胸闷、胸部刺痛、咳嗽气喘、乏力自汗等症,治疗应以补肺益气为主,兼活血化瘀,方用补肺汤加减,药用黄芪、党参、五味子、丹参、川芎等。

6 病案举隅

陈某,女,44岁。2019年3月20日初诊。

主诉:停经伴潮热、汗出3月余。患者既往月经规律,23~27 d一行,7 d净,量中等,色暗红,无血块,无明显腹痛,经行腰酸明显,无经前乳房胀痛,LMP:2018年12月8日,7 d净,量色质如常,刻下:停经93 d,带下量不多,色透明,无阴痒及异味,潮热汗出时作,每日发5~6次,平素易双目干涩,自觉怕冷,腰背酸痛明显,伴手足心发热,无口干口苦,无胸闷心慌,纳可,夜寐欠佳,二便调。舌质淡、苔白,脉沉细。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诊断:绝经前后诸症(阴阳两虚证)。治以温肾阳,补肾精,调冲任。方选二仙汤加减。处方:

仙茅10 g,淫羊藿10 g,知母10 g,当归10 g,巴戟天10 g,生黄芪10 g,太子参10 g,续断10 g,桑寄生10 g,陈皮6 g,炒白术10 g,炒白芍10 g,鸡血藤15 g,阿胶6 g(烊化)。10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4月2日二诊:患者诉服上药8剂后月经来潮,近期潮热汗出较前明显好转,LMP:2019年3月27日,7 d净,量中,色红,无血块及痛经,腰酸,经前无乳房胀疼。刻下:经周第8天,未见明显带下,纳寐一般,大便干结,2~3 d一次,小便可。舌质淡紫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脉沉细。治以健脾补肾,调补阴阳。方选归肾丸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处方:太子参10 g,茯苓10 g,茯神10 g,当归10 g,枸杞子10 g,菟丝子10 g,肉苁蓉10 g,柏子仁10 g,续断15 g,桑寄生10 g,炒白术10 g,炒白芍10 g,陈皮6 g,生黄芪20 g,熟地黄10 g,砂仁5 g(后下)。12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4月16日三诊:患者诉近期未出现潮热汗出症状,无明显腰酸,食欲尚可,食后自觉胃胀,手心发黄,怕冷及手足心热较前明显缓解,夜寐可,二便调,舌质淡紫、苔白,脉沉细,上方去肉苁蓉、柏子仁、熟地、砂仁,加炒白扁豆10 g、枳壳10 g、广木香10 g、淫羊藿10 g、干姜3 g。服法同前。继续服用12剂,诸症皆除。

按:初诊时患者少言寡语,潮热汗出,兼怕冷与手足心热并见,患者年逾四十,阴气自半,天癸将竭,肾之阴精不足,则肾气无以化生,日久累及肾阳,肾阳虚不能维系肾阴,阴阳失衡而致阴液外泄,发为汗出。故以二仙汤加减以平调阴阳,佐以健脾益气之品以助中焦化生气血。二诊时患者潮热汗出明显好转,月经来潮,但出现大便干结,此时便干非中焦燥实之症,乃患者脾肾不足所致,故应慎用峻下之药,予肉苁蓉、柏子仁益精养血、润肠通便。三诊时患者潮热汗出已不明显,大便正常,故去肉苁蓉、柏子仁,但脾胃之气仍尚弱,故去滋腻碍胃之熟地、砂仁,改用淫羊藿合续断、桑寄生平补肝肾,加用炒白扁豆、枳壳、广木香以理气健脾,少佐干姜以温中,后患者五脏逐渐调和,故逐渐痊愈。本例患者虽以潮热、汗出为主症,但处方未用一味收涩敛汗之药而汗出自止,患者汗出为标,肾之阴阳失衡为本,治当调补阴阳、补肾健脾,阴阳平衡则诸症自除。临证要时时以谨察病机为根本,切不可见汗止汗,贻误病情。

7 结语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必经的一个阶段,绝经前后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卵巢功能的衰退,继而出现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导致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的平衡功能紊乱,从而引起以内分泌失调为主要表现的一系列躯体精神症状,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难治性。于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虽总体以肾虚为本,但其发病与其他四脏密切相关,并受情绪、压力、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临证时,于师谨守中医学天人合一与五脏一体观的思想,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发生非单一因素所致,注重五脏相关的生理特性,处方用药加减灵活,不仅重视调补心肾,也时时不忘顾护脾胃,调理肝肺,同时常辅以心理疏导,指导生活调摄等综合治疗,临证用药从整体出发,辨证论治,疗效确切。

猜你喜欢
绝经期阴阳综合征
SAPHO综合征99mTc-MDP及18F-FDG代谢不匹配1例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Chandler综合征1例
运动改善围绝经期女性健康
考前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预防和控制
服药先分阴阳
滋肾解郁宁心方加减治疗围绝经期失眠临床观察
法于阴阳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