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治疗联合种植义齿修复在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2020-02-22 02:02张欣宇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牙齿研究组统计学

张欣宇

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医院口腔科,广东中山 528403

合并牙颌畸形的单牙缺失为临床的常见牙科疾病,主要是因为先天性牙缺失诱发而致,或者是牙齿外伤诱发而致[1]。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对患者的日常生活、生活质量均造成较严重影响。随着近几年临床口腔科医疗技术的持续发展和进步,种植义齿已逐步广泛应用于口腔疾病的临床治疗中[2-3]。但部分临床学者指出,对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患者而言,若单纯采用简单采取种植义齿实施治疗,对患者的牙齿功能的影响、对临床口腔美学的影响以及对间隙空间大小条件等的要求更高,因而难以达到预期的临床治疗效果[4]。临床运用正畸治疗,可以有利于解除患者的错牙合畸形以及矫正牙齿,从而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牙齿功能,提高牙齿美观度以及稳定性[5-6]。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56例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正畸治疗联合种植义齿修复在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56例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患者均已经相关临床检查确诊;②患者合并切牙区牙齿间歇增大现象;③患者合并牙齿移位现象;④患者合并龈乳头降低。排除标准:①正在服用其他药物的患者;②妊娠期妇女;③患者合并重大脏器疾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78例。研究组中,男32例,女46例;年龄20〜49岁,平均(33.50±8.50)岁;体重指数20〜26 kg/m2,平均(23.65±2.10)kg/m2;疾病类型:牙外伤患者51例,先天性牙缺失患者27例;位置:后牙区患者21例,前牙区患者57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48例;年龄21〜48岁,平均(33.25±8.70)岁;体重指数20〜26 kg/m2,平均(23.50±2.15)kg/m2;疾病类型:牙外伤患者50例,先天性牙缺失患者28例;位置:后牙区患者20例,前牙区患者5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疾病类型、位置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及同意,患者均知晓本研究情况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患者均详细询问并了解其疾病病史,均给予X线片检查,进行常规临床检查等,以了解并分析患者的余牙具体位置、余牙形态、牙体周情况、牙体咬合关系、颌面部对称情况以及牙弓形状等,并进行取模分析、了解及照相。

对照组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具体操作如下:操作者运用矫牙(MBT 直丝弓)正畸技术对缺牙间隙进行调整,以纠正咬合关系,从而有助于义齿种植条件的完善;在实施种植义齿的过程中,操作者应将难以保留(或无价值)的乳牙与残缺牙进行拔除操作。

研究组患者采用正畸治疗联合种植义齿修复的方法,具体操作如下:①正畸治疗方法与对照组相同。②种植义齿修复治疗体操作如下,给予局部麻醉;操作者作一切口于牙槽嵴顶部,并切开全层至骨面;结合选取种植体具体长度、具体直径,以确定预备窝洞深度,以及预备窝洞大小,并进行逐级备洞,操作者结合患者骨质状况与牙周软组织情况,植入种植体(选择非潜入式或潜入式),并进行矫正器修复;接着给予X线检查,确定无异常;术后3个月,待患者种植体稳定后,操作者实施Ⅱ期种植手术以及烤瓷冠永久修复治疗;治疗后1〜2个月,结合患者的实际恢复状况给予拆除固定矫正器,并保持约1年活动保持器[7-8]。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治疗前后的咀嚼功能情况。

临床治疗效果的评定标准,可划分为优、良、中、差,治疗优良率=(优+良)例数/总例数×100%。其中,若患者经治疗后,其咬合紧密,而且牙列整齐,已恢复正常牙齿功能,为优;若患者经治疗后,其咬合紧密,而且牙列整齐,基本恢复正常牙齿功能,为良;若患者经治疗后,其咬合紧密,而且牙列整齐,牙齿功能有明显改善,为中;若患者经治疗后,未达到优、良、中标准,则为差[9]。

并发症情况包括咬合异常、软组织受损、邻牙倾斜、对邻牙伸长。

咀嚼功能指标包括咀嚼效率和咬力。咀嚼功能使用型号TS-hooth-scan的咬力测试仪(深圳市赛德力检测设备有限公司)进行检测。咀嚼效率测试采用称重法,给予患者咀嚼2 g 杏仁,嘱咐其左边牙齿、右边牙齿各咀嚼25 下,并将患者的咀嚼物料收集,加适量蒸馏水,将其混合均匀,以筛子进行200 目过滤,对未滤过物料质量进行称重,经换算为咀嚼前后质量百分比(%)[10-1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情况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咬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咀嚼效率、咬力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咀嚼效率、咬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 讨论

随着近年来临床口腔科技术的持续发展进步,种植义齿治疗方案已越来越被广泛运用于临床口腔疾病的治疗中[12-13]。正畸治疗方法是临床口腔科常用的治疗手段,主要是依据颌骨可塑性以及牙骨质抗压性等作为学术基础,以使用各种矫正装置进行调整牙齿、调整颌面部肌肉及调整神经间协调性,从而有利于牙齿与颌骨、上下牙齿间不正常关系作有效纠正[14-15]。

本研究结果提示,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咀嚼效率、咬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咀嚼效率、咬力均高于本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咀嚼效率、咬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朱丽亚等[16-18]的研究结果中“观察组的优良率88.24%(30/34)、患者满意度94.12%(32/34)高于对照组的60.61%(20/33)、63.6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年观察组的咬力、咀嚼效率、SF-36 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相符合。提示落实开展正畸治疗联合种植义齿修复在合并牙颌畸形单牙缺失患者中的效果确切,且可行性高。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情况的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咀嚼功能情况的比较(±s)

组别 咀嚼效率(%)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咬力(lbs)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研究组(n=78)对照组(n=78)t值P值58.76±5.85 58.70±5.90 0.0415 0.9670 92.55±6.65 78.30±6.40 8.8694 0.0000 21.9161 12.9349 0.0000 0.0000 91.25±7.22 91.20±7.30 0.0280 0.9778 244.35±12.70 122.60±13.50 37.7344 0.0000 60.2027 11.7532 0.0000 0.0000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合并牙颌畸形的单牙缺失患者的疾病特点,在给予正畸治疗过程中,联合种植义齿修复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咀嚼功能,提高临床治疗优良率,且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可以有助于促进疾病预后,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猜你喜欢
牙齿研究组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立体几何单元测试题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一)本刊试题研究组
圆锥曲线解答题训练
期中考试模拟试题
可怜的牙齿
如何保护牙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