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质量监控在住院危重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

2020-02-22 02:01王钟仪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2期
关键词:危重尿路感染导管

王钟仪

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质量监控办公室,黑龙江牡丹江 157000

近年来,医院住院危重患者不断增加,患者常常病情十分危重,过程质量监控为控制医院感染常见方式,实施一项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案十分重要。通过实施过程质量监控能监测医院感染群体和感染类型,并根据其相关监测的结果,制定过程质量监控相关方案,能显著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等发生风险,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1-2],通过实施过程质量监控后,临床上取得显著效果。与常规质量监控相比,过程质量监控具有多种优势,在多个方面均取得显著效果,受到多数患者和患者家属的青睐,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200例住院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实施两组不同的措施,探讨过程质量监控在住院危重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200例住院危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抽签分组方法分为观察组(100例)与对照组(10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1〜50岁,平均(35.01±1.02)岁;男50例,女5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2〜50岁,平均(36.15±1.23)岁;男51例,女49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患者和家属均知情同意本次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②患者能和护理人员进行沟通;③患者临床各项资料完善,符合本次研究需求。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脏器疾病以及精神疾病患者;②血液系统疾病、造血系统异常以及恶性肿瘤疾病患者;③配合度较差,导致无法顺利完成研究者;④严重器质性疾病、慢性疾病患者;⑤严重智力障碍患者。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监控方式,在住院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对全过程实施监控,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

观察组采取过程质量监控方式。在进行过程质量监控方案前,应掌握循证医学的实行方法和循证医学相关理念,在制定过程质量监控方案后,要求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充分掌握过程质量监控的相关知识,将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结果作为相关依据,在第一阶段实施过程质量监控,对护理人员实施专业培训,统一诊断标准和监控方式,主要由护理人员承担监测任务,填写监测日志,记录ICU 每日更新人数,分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统计导管使用情况[3-4]。此外,在进行过程质量监测前,危重患者的导管相关性感染率较高,主要原因为套囊压力、床头高度等,而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为操作时间长、导管留置时间长等。根据循证原则,制定过程质量控制方案,降低床头抬高难度,增加抬高角度标识,定时检测导管套囊压力,适时放气,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操作技术水平,加强手卫生的检测和管理,再根据第一阶段实施的内容进行更新,主要包括:加强患者下肢静脉血回流的预防措施,预防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增加患者的口腔护理次数,加强对每位患者神智情况监测,填写躁动镇静量表,每小时对患者的镇静程度实施评估[5]。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相关指标和管理质量评分。

①临床相关指标的评价标准:包括正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VAP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主要包括发生情况,未发生代表患者健康状况良好。②采用本院自制的管理质量问卷评价表评分评价两组的管理质量,分值为0〜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管理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5.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

观察组的VAP感染、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以及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相关指标的比较[n(%)]

2.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管理质量评分的比较

管理前,两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两组的管理质量评分均高于管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管理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管理前后管理质量评分的比较(分,±s)

组别例数 管理前 管理后 t值 P值观察组对照组t值P值100 100 75.21±0.15 75.11±0.17 2.142>0.05 90.12±0.25 81.25±2.11 7.271<0.05 511.409 29.006<0.05<0.05

3 讨论

据相关研究显示,过程质量监测为医院感染的监控方式,危重患者常伴有多种疾病基础,其机体免疫功能低于一般患者,而ICU 为护理和救治危重患者病房,由于患者自身抵抗力较差,进而导致其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故早期实施质量监测十分重要[6-10]。因此,本次研究针对过程质量监控在住院危重患者医院感染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过程质量监控的效果。研究显示,多数住院危重患者主要感染部位在自身呼吸道,以导管相关性感染为主要感染方式。VAP 引起的危险因素具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住院危重患者本身,另一方面由于护理方法和治疗方式不当。若年龄较大患者发生VAP,一般是由于用药引起或者护理不当而导致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是一种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容易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影响,留置导尿管容易损伤患者的尿道黏膜,导致尿道口细菌快速繁殖,从而发生尿路感染。若患者自身健康状况允许,应及时去除导管,减少患者留置导管时间,预防发生感染情况。通过采取该项措施,能有效预防患者发生感染,保障患者的健康安全[11-15]。现如今,过程质量监控已经成为住院危重患者首选的预防感染方式。根据反馈结果,以循证作为相关依据,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持续质量改进的目的[16]。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的VAP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对患者机体内环境进行严密监测,对置换液配方进行调整,能保持患者机体的酸碱平衡,维持患者水电解质稳定,从而保障患者机体内环境的稳定性,避免患者发生感染情况。观察组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过程中,观察患者的尿路感染情况,能早期发现患者的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理,能显著降低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发生率。观察组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应用多项护理措施后,可降低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率。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管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通过严格规范操作过程,可预防人为因素导致的不良事件发生,保障患者身体健康,提高管理质量评分。

综上所述,通过实施过程质量监控后,能降低住院危重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保障患者健康安全,有效控制感染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及运用。

猜你喜欢
危重尿路感染导管
综合护理干预对手术后留置导尿管减轻尿路感染的效果
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的预防与个性化护理干预效果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镇静护理在呼吸机治疗危重患儿中的有效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中线导管应用于ICU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危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例的护理体会
女性多喝水尿路感染风险小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