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活动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更有效

2020-02-24 10:45高菲菲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思维力扇形统计图

高菲菲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南郊镇八里小学 25530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探究活动的开展,顺应新课标的要求,满足儿童求新、求异的心理,也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课堂体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思维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对探究活动开展的有效策略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突出学生自主性

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以讲授和灌输为主,留给学生自主的空间和时间少之又少,束缚儿童的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扼杀学生自主思维、自主探究的积极性,剥夺学生的自主构建、创新学习的权利和自由,导致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机械仓储,导致数学课堂低效,与新课改的要求相去甚远.新课改背景下,应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将自主探究与课堂教学内容巧妙结合,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从而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凸显课堂的主体性.

在进行青岛版五年级的《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时,考虑到学生之前学习过条形统计图,也初步接触了扇形的相关知识,学生对统计图不陌生,对扇形也了解.为此,让学生对“扇形统计图”进行自主先学、自主探究不是问题.并且,容易激发探究的乐趣.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的引领也不得忽视.如教师可以给出自主探究的学习单,让学生通过自主先学,实现自主探究、自主构建的目的.如:

(1)什么是扇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有哪些特点?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有哪些?

(2)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不同点是什么?

(3)自主练习第三题,先了解统计图中的各部分表示的意义,再独立解决问题.

(4)观察教材上地球陆地面积分布图,思考:

哪个洲的陆地面积最大?哪个最小?

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5亿平方千米,亚洲陆地面积大约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

这样的自主先学的导学单的设计,紧扣教材内容,从基本的概念、统计图的意义以及运用,让学生带着任务,自主先学、自主探究,培养先学兴趣、激发探究能力.

学生自主探究后,组织学生谈论、交流.通过交流,学生们相互补充、彼此借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其快乐学习.教学中,教师应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努力获得知识,提升能力.

二、开展问题探究活动,提升学生思维力

课堂提问是教学中运用频率比较大的教学方法,问题教学的运用,不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发展学生思维力,也促使学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设计层次性的问题,并注重问题的引导性、引领性,以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思维品质.

如在进行青岛版的小学数学教材中《扇形统计图》的教学时,对于扇形统计图的意义、特点等初步感知后,教师应通过具体的实例而设计问题,以问题引发学生的深入学习,也实现以问引思、因问而启、提升思维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如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的金牌的统计材料,然后,由这个情境出发,设计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的方法的探究.如:

(1)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用哪些统计知识解决问题?

(2)各种项目的金牌获奖情况如何?

(3)你能用统计表统计出各种项目的金牌获奖情况吗?

(4)如何表现出各种数据?

(5)你能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吗?

(6)你能算出各种项目的金牌数在总金牌数中所占的百分比吗?根据你的计算,你可以绘制扇形统计图吗?

这些问题串的提出,让学生从实例的数据的分析入手,引领学生对信息中的数据进行归类、再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汇总,根据数据,绘制各种统计图.这样的问题设计,逐渐引领学生投入到探究学习活动中,也在探究活动中,提升思维力,发展综合能力.

三、开展情境探究活动,突出活动的趣味性

情境探究活动,简单说就是在探究活动开展时,赋予一定的背景、特定的场景,丰富探究活动的内容,增加探究活动的吸引力,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突出探究活动的趣味性.为此,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将探究活动和各种情境巧妙结合起来,为学生营建快乐参与的环境,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走进新农村 位置与变换》的教学时,教师首先从成语“四面八方”而引导学生说出“四面”是哪四面、“八方”是哪八方?以成语的讨论,为“位置与变换”的探究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教师再利用PPT,呈现出学校的“多功能厅”和“餐厅”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说出“多功能厅”和“餐厅”的位置;呈现出“凤凰村”的风景区、住宅区、文化中心、饮料加工厂、牡丹亭、凤凰塔等的情境图,让学生根据情境图,画出简单的路线图,让学生画出从村口到风景区的路线图……这些情境的提供,让学生感到数学学习的亲近感,激发探究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再如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的《时分的认识》的教学时,教师在课堂之初,可以借助于多媒体的突出优势,呈现出“元旦联欢会”的情境,依次呈现出每一个节目开始时的时刻(时钟)表示出来.然后,提出问题:从所给的信息中,你获得哪些数学问题?情境问题的运用,直接把学生带进课堂学习的探究活动中,既引发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四、让学生动手“做”数学,手脑并用效果好

研究表明,手脑并用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手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鼓励学生、更多地提供机会和素材,让学生动手操作.让他们通过摸一摸、量一量、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做一做、分一分等活动,在参与过程中学会动手操作,在动手做的过程中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进行青岛版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教师先用美丽的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欣赏图片,然后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如:这样的图片美吗?美在哪里?如果老师只给你们剪刀、纸和笔等材料,你能创造出这样的图片吗?这样的问题,看似很简单,就是简单的“能”或者“不能”的问题.其实,这个问题不仅仅是能或者不能的问题,而是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我该怎么做?这样的反问,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而主动操作和实践.这样,便产生了操作的动机,有效的设疑,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学生或自主或合作地进行构思、折叠、剪、拼、贴等活动,制作一幅幅精美的轴对称图形.学生在动手制作过程中初步感受“对称”、“对称轴”、“轴对称图形”等.课堂上,孩子们热热闹闹,不再沉闷,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不再被动地做知识的“仓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再如,一位农村学校的张老师要上公开课,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前,布置学生回家用泥巴、萝卜、硬纸板各做一个长6厘米、宽5厘米、高4厘米的长方体,用硬纸板做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第二天课前,教师检查学生准备情况时,学生争相谈起自己的制作经历.有的说:“为了做一个长方体,我切了一桌子萝卜”.有的说:“我用泥巴怎么也做不出规定的长方体,幸亏爸爸伸出援助之手.”还有的说:“为了做那个正方体纸盒,我剪了好几张硬板纸”……张老师上课时学生兴致高涨,学生用自己做的学具摸一摸、量一量就归纳出两种几何体的性质了.这个课前的“做”也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探究活动的开展,也可以设计为合作探究、实践探究、操作探究等.探究活动的开展,推动学生能力的提升,促成学生参与度的提高,让数学教学不再呆板、学生不再沉默.“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不能将知识“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自主构建,发展能力、提升自信,才能让学生深入学习,为以后的学习、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思维力扇形统计图
各种各样的扇形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扇形统计图 教学设计
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探源拓思融会贯通
———《扇形的认识》教学廖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3Dmine 在雅满苏井下矿扇形中深孔爆破炮孔设计中的应用
如何选择统计图
与统计图有关的判断和说理问题
学会选择统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