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低效合作 提高分组实验合作的教学有效性

2020-02-24 10:45张云忠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分工分组成员

张云忠

(福建省泉州市惠安县净峰中学 362142)

物理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为基础上的学科,初中大部分物理概念的建立、物理规律的发现,往往都需要坚实的实验做支撑.且初中物理的分组实验本质上也是一种小组合作探究.为了在物理分组实验中实现高效的合作学习,物理教师有必要了解一下课堂合作的本质以及目前课堂合作的教学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而后加以改进,努力实现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效率最大化.

一、什么是小组学习以及它的现状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小组成员在教师合理引导下相互配合、共同行动去完成课堂教学预定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最先起源于美国,目前已被欧美和亚州许多国家所采用.正是因为该模式的巨大优势,它已经吸引了很多教育家和学者的注意,甚至逐渐成为主流方式.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在《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习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在这之后,越来越多的老师也开始接受和使用这样的教学方式.

二、物理分组实验小组合作的一些误区

1.合作只有形式没有实质.

就目前的形势来看,许多教师肤浅地认为将一张分组名单列出来,让名单上同一组的学生们坐到一起听课一起做实验就是合作学习.这是赤裸裸的形式主义,这样子的学习小组是一种低效、虚假的合作.

2.合作内容脱离学生认知水平

要在有限的45分钟内实现教学成效最大化,就要对合作的实验内容进行合理的取舍.在刨除一些简单、无意义的问题后,教师必须选择适合学生当前认知水平并有一定探究意义的内容进行合作学习.

3.分组实验原理不明确、任务不清晰.

在一些实验器材较多、操作步骤繁琐、实验原理复杂的分组探究过程中,整个小组容易会进入一种迷茫的学习状态,每个人像无头苍蝇乱撞,实验操作无从下手或乱操作一通,那么这样的小组合作探究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比如:《电流的热效应》分组实验一节,由于导体发热量Q与三个物理量(电流I、导体电阻R和通电时间t)有关,整个控究过程需要控制两个变量不变.用煤油升高的温度来反映导体的发热量时又要考虑控制煤油的初温和质量相等,最后又要做好电路的正确连接,整个实验的流程繁琐,如果教师没有在学生分组实验前做出必要的引导,小组成员没能理解实验原理,成员之间没有做好恰当的分工,很难在45分钟内完成有效探究.

4.评价内容僵化

有效的评价是小组合作探究的重要一环,但由于大部分学生之前的学习习惯并不善于评价表达,这往往导致小组在评价时评价内容僵化或是没有评价到关键点上,甚至一些有独特想法的学生由于缺乏评价氛围而不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综合思考,科学改善

1.综合考量,妥善分组

传统的分组实验课两人一组,这样不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在分组实验合作教学中四人一组是一个比较均衡的分组方法,它既有利于学生实验分工、多人讨论、强弱互补.分组时教师也要综合考量四个成员的性别、物理思维、动手能力,语言表达、兴趣爱好、同学关系等方面的差异.

2.选取有合作价值的部分进行合作探究

初中物理实验大体分成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两大类,这样的分类也间接说明了并不是所有实验都适合学生进行分组合作探究的.同样的,一个分组实验往往包含多个实验步骤,基于一堂课45分钟的时间限制和学生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上的考虑,并非一个分组实验中的所有的实验流程都适合进行合作.因此,要切实提高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性,就必须选择合适的、有探究意义的实验“片断”进行合作.

3.科学分工,各司其职

四人一组的合作探究,小组成员间即有分工又有合作,教师根据每个成员的特点进行适当分工,也可以放手让四个同学自行分工,树立团体协作理念,通过合作完成实验探究目标.具体分工如下:

确立小组长1名,小组长是四个小组成员的核心,需要较强的理论素养和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其主要负责对组员进行实验分工、协调组员间的合作;组织组员明晰实验目的和实验原理,制定实验方案;组织、归纳实验操作的结论.

确立数据记录员1名,其在小组长的领导下综合另外两名成员进行实验表格的设计,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如实记录下实验数据.要求记录员选取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综合能力的同学.

根据实验操作内容的难易程度,确立小组操作员1-2名,必要时小组长可以兼任实验操作员.操作员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尤其在电学相关实验中,在电路连接时,经常需要对电路故障做出准确迅速的判断,并加以排除.若不具备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最恰当的处理的.

确立实验器材管理员1名,主要负责实验前器材清点和维护,需要调零的测量器材要提前调零,实验结束后也要清点并整理实验器材.器材管理员一般是选择小组成员中学业成绩较弱那位,这样确保其在小组合作分工中不被边缘化,这也是小组合作的重要意义所在.

四个小组成员的合作分工并不一定是一成不变的,它可以根据实验内容的不同、成员思维能力动态变化、组员间相互鼓励等因素进行适当的调换.

4.增强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

现代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都是建立在点与点之间合作的基础上, 学生在分组实验时的相互配合也是一种团队协作精神的体现.通过小组合作,让每个学生都深深地体会到实验数据和实验结论的获取是组内成员通力合作的结果,每个人的努力都在团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生在分组合作过程中,主要是通过倾听、讨论、表达、观看操作及参与操作等形式来展开的.

(1)学会倾听

学会倾听是开展讨论和发表见解的前提.聆听者要能从别人的发言中抓取核心观点,并依据自己的理解对该观点进行研判,而后发表自己的补充和观点.这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尊重他人的品质.

(2)学会讨论

讨论必须是建立在倾听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在此基础上通过组内讨论来实现合作的目的.对于不能通过组内讨论解决或达成共识的问题可提交给老师在小组间进行讨论.

(3)学会表达

表达是小组合作的重要媒介.清晰、流畅的表达不仅是在分组合作学习中需要掌握的技能,它更是每个人一生都需要具备的基本生存技能.组员在分组合作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图表、肢体动作甚至语气变化等形式来表达个人见解.教师要通过各种方式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表达甚至是争论,在此过程中互相启发、互相促进.

(4)学会评价

评价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组内成员间的相互评价,也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相互评价.其中自我评价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的一个环节,它是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一个重要手段.鼓励学生在对别人进行评价的同时也要发表自己的观点见解,这样才能让自己的评价更俱说服力,提高整个评价的水平.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千万不能把合作学习弄成一种学习的形式,不能脱离合作学习的本质,不然会适得其反降低学习的效率,反而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产生阻碍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充分了解合作学习,明白它的本质,确保合作学习真正有效.

猜你喜欢
分工分组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从分工层次来理解消灭“分工”
——基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