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自主表演区的支持策略探究
——以中班表演游戏“茉莉花”为例

2020-02-25 09:45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20年12期
关键词:表演区思思游戏

(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二幼儿园,福建 福州 350000)

在表演区游戏开展过程中,存在幼儿参与性偏低、幼儿行为与表演无关、道具损坏率高、幼儿表演中途离场等现象,使表演活动难以顺利展开。针对以上问题,教师要创设宽松自主、材料丰富、蕴含问题、鼓励创新、充满互动的游戏环境,通过支持幼儿自制表演用具,提供丰富多元的展示平台,引导幼儿自主提出并解决问题,以激发幼儿的表演兴趣,培养其模仿、创编等多种能力。教师的支持策略是影响幼儿表演活动的关键,以下分析幼儿自主表演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几点教师支持策略。

一、幼儿园表演区游戏存在的问题

(一)表演道具种类单一,难以激发持续的表演兴趣

在表演区中所投放的表演材料,种类较为单一,且多集中在某一种类型上,以角色装扮服饰、仙女棒等高结构材料为主。不利于发挥表演区环境的隐性教育价值,大大削弱材料的作用,难以激发幼儿持续参与表演的兴致。表演区游戏材料与表演主题不匹配,更换表演材料、道具的时间周期长,长期使用未更新,导致幼儿审美疲劳,对材料不感兴趣,缺乏新鲜感,不利于幼儿发挥想象进行表演,常出现表演草率、使用道具打闹等现象,导致道具损坏、缺失。

(二)表演经验匮乏,缺少展示平台

表演区容易出现幼儿参与机会不均等的问题。“听话”“会表演”的幼儿常成为被邀请表演的对象,而“调皮”“爱捣乱”的幼儿则难以进区表演,一些喜欢表演却性格较内向、害羞的幼儿常被遗忘。教师难以关注到这部分幼儿的需求,未提供经验支持和更为多元的展示平台。

(三)缺乏引导行为,忽视表演游戏的核心经验

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主体性教育的实质。有些教师认为,主体性教育就是放任幼儿的教育,教师完全听从幼儿的兴趣需要,将幼儿的主体性与教师的指导相对立,在幼儿的自主游戏中似乎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迷失自己在教育中的位置。[1]这导致教师未能关注幼儿游戏中存在的问题,未能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对问题进行判断、分析,幼儿大多处于旁观及被动参与讨论的状态,未能尝试自主解决问题。

二、幼儿自主表演区的教师支持策略

(一)支持幼儿自制表演用具,培养表演兴趣

以往经验中,表演区大多数表演用具都是教师预设并直接进行投放的,材料固定且较单一,幼儿只能从中选择。看似方便,却限制了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大大降低幼儿自主表演的兴趣。因此,当幼儿想要自制表演用具时,教师应支持赞赏幼儿,鼓励自主选择材料,并到美工区实现自己的想法。一方面,使幼儿对游戏主题产生更深刻的了解,充分体验材料成功制作的获得感,激发表演兴趣;另一方面,让幼儿在使用道具时更加珍惜,减少对游戏道具的破坏。

制作道具时,还应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和发展水平,提供更有层次性的,适合其发展的材料。如在自制茉莉花道具时,可以提供一些精美的茉莉花道具成品供幼儿欣赏,让幼儿感受美,在自制道具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或提供一些半成品材料,如白扇子、白纸伞、黑色发箍、黑色发夹等,还可提供一些低结构材料和装饰材料,如碎布、珠子、亮片等。单一的材料不仅限制幼儿的想象力,使其无法更好地创作,还会让幼儿很快对材料失去兴趣。因此,在投放材料时,还应体现多样性,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需求自主选择。[2]材料的投放引发幼儿创作灵感,开放、丰富的“材料超市”,吸引幼儿自主选择适宜的材料,进而制作表演道具。

(二)创设丰富多元的展示平台,培养模仿、创编能力

在表演区活动中,幼儿会积极模仿视频中喜欢的舞蹈动作并进行创编,此时,教师可为幼儿创设一面“动作展示墙”,将幼儿优美的创编动作以图片形式张贴在墙面上,以供幼儿相互模仿学习。通过拍摄照片、录制视频的形式,将幼儿的表演活动发送至班级微信群,与家长分享互动,幼儿回家后还能够与家长交流,重复观看表演。除了表演现场的小组交流,在游戏回顾中还可开展班级交流,利用午餐前等过渡时间进行表演展示,为幼儿创设更多展示平台。在自主评价和交流互动中,提升幼儿表演水平。

例如,区域活动时,朵朵和思思站在“动作展示墙”前边,边看边讨论。朵朵:“我喜欢钰钰的这个动作,像是小姑娘在采茉莉花,她摘来一朵朵花放到篮子里。”思思:“我们要等歌曲唱到‘我有心采一朵戴’时,做采花的动作。”朵朵:“我们可以一个当茉莉花,另一个当采花的人。”以往幼儿大多以独舞为主,而朵朵与思思两人表演的则是双人舞。思思化身成一朵小茉莉,朵朵则是采茉莉花的小姑娘,两人配合默契,伴随着旋律翩翩起舞。针对这一创新性表演,教师及时通过照片、视频进行记录。游戏回顾时,教师在班级播放视频,鼓励朵朵、思思将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教师、同伴的赞赏给予朵朵和思思自信心,引起她们情绪上的兴奋,激发她们继续进行艺术创作的动机。教师将好的新经验在集体中推广,激励更多幼儿进学习模仿与创新。

(三)鼓励场景问题自主提出,培养主动解决问题能力

游戏后的分享交流,是区域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幼儿运用迁移知识储备、提升游戏经验的过程。在分享交流中,幼儿自主发现游戏中的问题,得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回顾表演区的活动情况时,教师可以提出“今天你表演了什么?和谁一起表演的?遇到了什么问题?问题解决了吗?你是怎么解决的?”等问题。此时,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思所想,或进行问题延伸,以激发幼儿思维的活跃性和参与度。

在“茉莉花”这一案例中,幼儿积极参与讨论,大胆表达想法。如在表演初期,幼儿在自发的表演中产生问题:“这首音乐太好听了,我想跳舞,但我不知道该怎么跳,因为我只会做几个动作。”“怎样才能跳得更好看呢?怎样才能让表演更精彩呢?”在游戏回顾中,围绕这些问题,师幼展开讨论。晗晗说:“我们可以看舞蹈视频,我在家里经常看视频学跳舞。”于是,幼儿在班级的一体机上搜索到不同版本的《茉莉花》舞蹈视频,观看欣赏表演。教师及时抓住时机追问:“为什么视频里的舞蹈演员表演得这么精彩呢?”幼儿纷纷发表看法:“因为她们的动作很多、很丰富;她们穿的茉莉花裙子很漂亮;她们戴的头饰也很美;她们用扇子、纸伞,有很多道具。”在制作道具前,师幼先讨论制作“茉莉花”要用到的材料:“茉莉花是白色和绿色的,白色是花瓣,绿色是叶子,所以要找一些白色和绿色的材料;还要有黄色的材料,用来制作茉莉花的花心。”幼儿对茉莉花有一定的认识基础后,开始寻找适宜的制作材料,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材料投放。在讨论中,幼儿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也更愿意自我表达并与他人分享。

表演是幼儿的一种精神成长性需求的满足,是幼儿感性地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表达对世界的认知的另一种语言。[3]教师应鼓励并支持幼儿,通过自主表演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为幼儿创设机会和条件,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个性适切发展。

猜你喜欢
表演区思思游戏
从表演区游戏中反思教育行为
陆思思作品
田思思作品
小导演诞生记
幼儿园表演区游戏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对幼儿园表演区活动开展的初探
The Exploration of Group Work i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Discussion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structionist and news 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