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2020-02-28 16:59胡春艳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3期
关键词:财务人员事业单位财务

◎胡春艳

一、财务管理的基本概念与内涵

财务管理在其本质上属于企业管理的基本范畴,指的是在单位整体目标指引下对于各种形式的资产购置资本融合,经营中的现金流及利润分配的统一管理。上述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都需要参照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推进和执行。组织单位之间的财务活动及财务处理关系也被视为现代企事业单位中最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合理而高效的财务管理工作能够保证单位的经济主导权限,同时提升其经济效益。考虑到与之关联的影响因素较为繁杂且财务管理本身的覆盖面较广,具体的实施效果会受到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复合影响。因此,在执行相关的财务管理活动过程中,需要对比不同管理方式的实施成本并选取符合单位要求的最佳成本管理方式,安排一系列财务管理活动,进而保证最大的预期收益。其次,在实施财务管理前要充分遵循风险性的管理原则。鉴于财务管理活动本身需要依据单位当前的运营状况在未来陆续开展和实施,其对未来的预测和估计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为此,在管理措施实施之前必须要准确预测到可能发生的各种潜在危机和风险,进而制定相应的财务风险管理办法。最后,财务管理需要严格遵循标准的程序和管理逻辑执行,绝不能一蹴而就,随意行事。标准的财务管理目标制定需要结合财务管理的实施方案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确定。相应的财务评价体系及工作重点也要针对不同的实施环节分别设计,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阶段的财务管理活动。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问题分析

1.财务管理意识薄弱。事业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实际效果与领导层及全体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有着直接关联。在《政府会计制度》及相关的政策性规定颁布以来,一系列实施和改进对策都在有序推进。财务管理的观念以及开展模式也发生了本质上的转变。现阶段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新形势之下已然应按照更加严苛的标准执行。例如通过双核算的财务处理模式,在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制作双报表的基础上,提升核算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另外,考虑到财务信息处理较为繁琐,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难以满足和适应现代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需要。而目前事业单位中员工的财务管理意识普遍相对薄弱,制度和创新手段等方面也缺乏足够的推动力。具体表现上,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对于财务管理没有形成足够重视,大多依旧按照传统的固定方式进行财务处理。其次,财务管理的开展方式和过程的侧重点没有做到充分明确。事业单位中的员工普遍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财务部门所负责的工作,在部门之间的协同配合方面有所欠缺。加之考虑到事业单位本身的特殊性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直接由政府部门发放。这也限制了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当颁布新的制度和相关财务政策时不愿主动的去学习和了解,致使在单位内部也没有与之相关的创新实施路径,造成了整体财务管理质量的下降。

2.员工业务水平有待提高。目前的事业单位在日常运营和管理过程中对于财务管理层面的工作主要由财务部门负责。由于本身财务管理工作就是一个对专业能力要求较高,并且需要紧密依赖于员工的工作经验和理论财务知识的掌握情况的工作。除了要足够熟悉和了解相关的财政政策和管理规定外,还需要能够熟练的使用计算机以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形式进行财务处理的日常报表编制,文件整理等工作。但是事业单位在开展上述工作过程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方面经常会出现适应性不佳的情况。首先事业单位普遍忽视了对于专业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相应的人才培训、引进和管理体系等都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财务人员工作意识不强,整体业务水平也有待提升。并且大部分财务人员对一些较为复杂的财务处理工作或专业性较强的新制度落实执行内容难以保证实施效果。这就致使后续的一系列管理活动难以通过灵活的财务管理技术应用保证其工作效果。再加上员工本身的考核制度不够完善,相同的薪资待遇也缺乏激励性,容易让员工在缺乏竞争的工作环境中降低财务相关业务处理的效率。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改进和优化对策

1.转变财务管理理念,强化财务创新。为了有效提升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效果,应首先从意识和理念的层面进行改善。针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创新发展的实际意义达成直观的理解。为财务部门负责的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传统的财务管理观念需要进行持续的创新和进步。首先,事业单位中的管理层级及部门领导需以身作则,自上而下贯彻相关的财务执行政策,并带领单位内部的全体员工学习新的财务制度,共同完成财务改革相关措施的实施。在制定整体财务战略及发展目标时要结合单位的财务现状合理分配任务及对应的执行方式。对各部门员工要求协同配合,共同完成一系列的部门考核指标。此外,管理层还可以主动组织培训讲座,并通过内网宣传等途径宣贯财务管理的重要作用以及创新发展的基本理念,鼓励员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财务管理模式创新相关工作中。通过观念和意识层面的创新,实现财务人员的业财融合。在掌握单位实际财务状况的基础上,从财务管理等专业角度给出具有专业性的业务建议。必要时可结合大数据分析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帮助提升财务共享服务质量。

2.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提高业务专业水平。人力资源是事业单位发展和业务质量的重要保障。受到事业单位本身特殊性质的影响,财务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相对较为固定。这就极易导致员工丧失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而伴随着管理制度的创新,事业单位也需要在人力资源方面进行持续深化改革。例如,可引进财务管理专业的人才队伍,通过人才的引进和专项培训等方式提升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的专业程度。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整体学历水平。通过培训机制的建立保证了财务从业者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可进一步拉高事业单位财务人员的准入门槛。除了对于财务人员定期开展专项的业务知识培训外,还要在新的政策颁布和推行后及时组织员工进行学习,提升其整体业务能力和熟悉度。另外,在财务信息化工作方式的转型方面要确保全体财务管理者能够熟练的使用电脑系统及财务信息数字化平台完成财务信息的快速流转,共享和传输。进一步简化财务管理日常的繁杂程序。以业财融合的方式实现高效精准的财务数据管理。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仍存在着诸多有待改善的方面。例如,从财务管理意识和理念的层面进行创新会直接带动财务管理模式的升级。而专业化财务人才团队的建设也可保障财务工作的专业度和整体质量,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发展提供动力。

猜你喜欢
财务人员事业单位财务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水利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