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浅探

2020-03-09 02:06江舟
关键词:进行曲分工声部

江舟

摘要:音乐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天然优势。教师要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开展音乐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时,除了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安排分工,还可以培养音乐“小老师”,组织合作学习。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工,可以从音乐要素角度安排分工,也可以按照合唱队、乐队形式安排分工。

关键词:音乐学科小组合作音乐要素合唱队乐队

随着课改的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的學习理念被广大教师认可。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成为当前课堂中主要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的音乐教师也开始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与其他学科相比,音乐学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具有天然优势。以音乐学科的齐唱、齐奏、合唱与合奏为例,这些活动不仅需要形式上的合作,更需要意识、感官上的深度协调与配合。即使独唱活动,同样也需要学生与伴奏形成良好的协作。由于个人的感受往往具有局限性,如果在音乐鉴赏环节能够开展广泛的合作交流,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必然得到提升。因此,教师要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开展音乐课堂的小组合作学习。具体操作时,除了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安排分工,还可以利用培养音乐“小老师”的方式组织合作学习。

一、结合音乐学科特点安排分工

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是科学地组建小组。我的建议是,在组建小组之前,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建组,保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能力开展合作探究。如果学校已经广泛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每个班的班主任已经组建好小组,

音乐教师要尽量保留和利用这些小组,根据音乐课堂学习需要对小组成员微调。这样可以使小组成员之间更默契,也便于经常和班主任交流,帮助小组更好地运转。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分工必须具有学科特点。音乐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分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从音乐要素角度安排分工

音乐鉴赏主要是对音乐要素的感知与理解。每个学生的音乐基础不同,对音乐的感受力也不一样。音乐鉴赏过程中,如果我们对所有学生提出同样的标准,会让一部分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抑制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不妨根据学生的能力,分解音乐鉴赏的任务,让每个组员认领其中1—2个音乐要素,结束以后再由组长汇总在班级内分享,这样会大大提高音乐鉴赏的效率和质量。这种按音乐要素安排分工的好处在于:一方面,使学生牢牢地记住音乐有哪些要素;另一方面,

长此以往,能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鉴赏习惯,即清晰地知道从哪些方面来鉴赏音乐。

例如,在音乐欣赏课《行进之歌》的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进行曲风格的把握,教师给每个小组分配了不同的音乐要素鉴赏任务:第一小组负责感受三首不同风格的进行曲(《婚礼进行曲》《葬礼进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在旋律上的特点,第二小组感受三首进行曲在节奏上的特点,第三小组感受三首进行曲在力度上的特点,第四小组感受三首进行曲在速度上的特点,第五小组感受三首进行曲在色彩上的特点,第六小组感受三首进行曲在情绪上的特点。

欣赏前,教师对各个音乐要素进行简要概括,使学生能够用专业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欣赏过程中,不需要教师过多的讲解,各个小组通过合作探究,很快就精准地把握了三首进行曲在各个音乐要素上表现出的不同特点。也正是借助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很快掌握了进行曲所属的风格。

(二)以合唱队、乐队形式安排分工

这种任务分工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即让每个组员成为合唱队、乐队的相应声部。这样划分的好处是在合唱及合奏教学时,学生可以迅速融入教学情境。把每个组变成一个合唱队,

其中一个学生担任指挥(组长),其他学生作为合唱队员,非常有利于二声部、三声部甚至四声部合唱练习。通过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对合唱艺术的认识将更加深刻。

例如,在歌唱课《彩云追月》的教学中,歌曲的后半段是二声部合唱。以往我们把全班学生临时划分为两个声部,一方面,教师指导一个声部练习时,另一个声部只能休息,教学效率不高;另一方面,由于划分的两个声部学生比较多,在练习及演唱的默契度上也存在问题。如果按照合唱队的声部来安排小组分工,小组内的两个声部既可以一一组合练习,也可以二二、三三组合练习,大家相互倾听、协助,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把每个小组看作一个乐队,把每个组员看作乐队中的一个乐组,同样可以为学生器乐合奏、鉴赏提供很好的帮助。把小组看作一个交响乐队,组员可以分别作为指挥、弦乐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和色彩乐器组。在欣赏交响乐时,学生便会更加有意识地从乐队构成角度来鉴赏交响乐,从而增强他们对音乐作品结构的把握及对音乐色彩变化的感受。

例如,在教学海顿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交响乐队,理解这首乐曲的特点,教师首先按照交响乐队乐器安排分工,分别为弦乐器组、木管乐器组、铜管乐器组、打击乐器组、色彩乐器组、指挥。

接下来,教师利用音乐视频欣赏的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每个乐器组的演奏方式及特点,使学生身临其境,化作交响乐队各个声部的演奏员,在音乐鉴赏过程中,熟悉自己这个声部所要演奏的旋律。这些任务完成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模拟演奏交响乐《惊愕》,并在模拟过程中尽量结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个性化表演。

对于这种教学方式,学生的反馈是积极的,一方面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不断加深了对交响乐组织形式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增强了学生对交响乐的鉴赏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任务分工不能一直保持不变,要分阶段调换,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完成其他学习任务。经过几个学期的训练,每个学生都能熟悉各种音乐要素,音乐能力的提高便指日可待。

二、培养音乐“小老师”组织合作学习

每一个音乐教师都要选择好自己的音乐课代表,并把课代表培养成音乐“小老师”,让他们负责音乐教学中一些比较基础的任务,比如节奏训练、音准训练、音乐知识巩固等。每次上课之前安排一部分时间,让音乐“小老师”来组织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练习;课后,也可以请“小老师”紧密联系各个小组的组长,督促组员完成音乐作业,并及时把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

例如,在教学中音竖笛时,课前,课代表会安排全班学生整理好学习用具,安静地进入音乐教室。学生坐好以后,课代表带领组长组织各小组练习中音竖笛基本功。教师则在班级里巡视,看看哪些学生的基本功存在问题,教学中重点关注。中音竖笛乐曲合奏练习完毕后,课代表会及时请组长及时记录组员的课堂表现并汇总反馈给教师,作为表现性评价的主要依据。这样的教学方式大大减轻了教师日常工作的强度;同时,教师的观察与监督,客观上提高了全体学生学习的专注力。

当然,音乐老师也要优待“小老师”,让他们在帮助老师及引领同学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成长。

此外,每个班级都有几个学生视唱乐谱能力表现良好。音乐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资源,把他们培养成教学助手,让他们在每节课开始前5分钟,作为音乐“小老师”,训练班级学生的识谱能力,包括音符的辨认、节奏的辨认、音高的听辨等,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

在每节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往往都会有一部分学生比较游离,影响整体教学进度,很多音乐教师为此很烦恼。“小老师”对教学的顺利推进能起到促进作用。他们是每个组的领头羊,也是管理者;不仅能起到示范的作用,同时能密切观察组员的学习状态,及时对纪律不好的同学进行劝阻,把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学拉回课堂。特别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小老师”要组织小组研讨,分配学习任务,组织小组展示等。可以说,“小老师”的努力,让音乐教师在开展教学工作时多了几个得力助手,也提升了音乐教学的效率。

音乐课堂是快乐的课堂,在音乐课堂中合理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策略,必将使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快乐。

猜你喜欢
进行曲分工声部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假日进行曲
多声部视唱训练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小蜜蜂
马克思分工理论研究述评
MAKE COOL 夏日清凉进行曲
国际分工是一个不断走向深化的过程
复调音乐的认识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