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课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

2020-03-17 03:56刘明辉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中华微课

[摘           要]  在中華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指引下,中华文化正面临着急需对外传播的现实需求。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增强学生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已成为时代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需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课,以其独特的方式,正在改变着以往重西方文化轻母语文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在高职英语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课,对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关    键   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高职英语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024-02

一、引言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表明,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以教育理念创新为先导,以优质教育资源和信息化学习环境建设为基础,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高职英语作为职业院校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类课程,一直在不断地进行教学改革和探索。微课以其目标明确、短小精悍、内容丰富的特点深受学生的喜爱,推动英语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但目前大部分微课只是涉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内容,很少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中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植的沃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的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1]高职英语教学应该承担起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听到中国声音的使命,培养学生具备用英语弘扬中华文化的能力。微课教学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式打破了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的现象,真正让学生具备“走出去”的能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是时代的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传授这些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已经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任务,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中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各类课程都应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共同发挥育人功能。黄一玲指出:“中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需要寻找民族自尊自信的钥匙,也要彰显自己的文化特色与文化影响力,增强中国发展的文化自信,这就需要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养分。”[2]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加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树立文化自信,发挥英语课程的育人功能至关重要。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指出:要“探索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与交流新模式,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方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中华文化传播格局。”[3]与此相适应,高职英语教学不能只局限于传授语言知识和西方文化,还应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把中华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的责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是时代的要求,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微课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正在各类学校快速普及,并迅速掀起微课热。在这一背景下,开发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课,用以提升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传播能力,不失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微课生动新颖,能激发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相对传统课堂教学,微课的教学形式更加新颖、灵活和丰富,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京剧”时,微课将教师讲授、多媒体课件、音乐、电影、表演片段融为一体,在融合的过程中将各个部分进行有目的的安排,在吸引学生学习的同时,让学生学会相应知识,强化了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微课学习时间自由灵活,便于学生自主学习

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通过手机联网,进行微课学习,学习时间更加灵活。通过微课,学生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知识巩固等学习任务,提高了学习效率。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时间、教学地点固定的限制,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便利。

此外,微课具有暂停、回放、声音与字幕同步等功能,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反复播放微课视频,同时可以边记笔记边理解。因此,微课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面,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三)微课短小精悍,重点突出,便于学生理解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

微课的时间比较短,一般不超过十分钟,将课程精华内容以最有效的方式讲解清楚,突出重点和难点。“微课选题通常注重小而精,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完整性、示范性、代表性,能够有效解决英语教与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叶丹,2014)[4]教师在设计和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课时,将知识精华总结归纳到短小的视频中,并以精练简洁的语言代替冗长晦涩的说教语言。当学生观看后,能够明白教师的设计意图,并抓住重点,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教学形式和内容被学生接受和认可。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课的设计与应用

(一)结合已有教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然地融入英语教学中

在中国梦和“一带一路”的时代背景下,英语教学应积极发挥“走出去”的桥梁作用,做好向世界展示中国、传播中华文化的工作。为此,教师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中华文化要素,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英语教学中。微课教学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借助微课视频,学生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而且能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为今后宣扬中国文化、展示文明大国做好准备。

例如,在新编实用英语综合教程1的Unit 6 Faster,Higher, Stronger中,教師可以将“中国功夫”微课巧妙地运用其中,向学生传授功夫的最高境界、功夫中的阴阳学说、功夫的门派和中国功夫的影响。中国功夫蕴含着先哲们对生命和宇宙的参悟,讲究刚柔并济,内外兼修。中国功夫作为中国文化的世界名片应当被大学生所熟知、继承和发扬。

学生在课前进行微课《中国功夫》学习时,边学习边做笔记,并绘制出微课《中国功夫》思维导图。课上教师就微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提问,并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他们掌握中国功夫知识。此外,教师要求学生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和学习笔记,并介绍中国功夫。这样的教学为今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展示好中国形象”奠定了基础。

(二)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渗透

20世纪50年代,美国语言学家拉多(Lado)在《跨文化语言学》一书中指出:“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不可动摇,在文化教学中可对比不同文化,掌握其同与异。”[5]通过中西方文化对比学习,学生既可以了解西方文化,又可以深入地学习中华文化的内涵。在跨文化交际中,准确地传递中华文化而又不触及西方文化的禁忌。

例如,在《中英颜色对比——红色》微课中,教师从红色在中英文化中的内涵和红色在短语和句子中的应用两个方面,介绍了红色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在中华文化中,红色代表着成功、繁荣、幸福等积极、正面意义。然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虽然也有积极意义,如喜庆、热情,却只在少数短语中有所体现,如red-letter days(大喜的日子)、paint the town red(尽情狂欢)。大多数情况下,西方人认为红色象征着血腥、残暴、灾祸等,如the red rules of tooth and claws(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red battle(血战)、red hands(沾满血腥的手)。

通过课前微课学习和课上集中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西文化颜色内涵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有助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消除中西方因文化差异产生的误解,为更好地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条件。

(三)亲身体验文化,增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

设计和制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微课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单纯地用英语向学生灌输中华传统文化知识,而是为了让学生亲历文化活动,弘扬我中华文化。在习近平主席“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很多留学生来到中国职业院校学习,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讲好中国故事的真实场景。

为此,教师设计并制作了“魅力旗袍”微课,微课介绍了旗袍的起源、旗袍的发展历程、旗袍的设计结构和旗袍的文化内涵四个部分。在本校举办的中国文化周、文化服饰周等交流活动中,学生可以身着旗袍,为外国留学生讲解与旗袍相关的故事,从而在真实的文化传播实践中,增强学生文化自信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能力。张继梅指出:“文化自信绝非无本之源。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学习是文化自信强有力的保障,只有在对传统文化自信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定位和判断传统文化,才能尊重与学习,才能更有利于传播本民族文化,坚定文化自信。”[6]

五、结语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快速推进,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区域文明的交流也更加频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微课运用于高职英语教学中,充分发挥微课的教学优势,使学生不知不觉地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内化于知识体系中并在跨文化交际中自然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加快中华文化的传播速度,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让中国形象在国际上不断闪亮起来。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2]黄一玲.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进高校核心价值观认同[J].理论学习,2017(8):32-36.

[3]新华社.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7-01/25/c_1120383155.htm.

[4]叶丹.微课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5):38-40.

[5]Robort Lado.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 Applied 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Ann Arbor, 1999.

[6]张继梅.中华传统文化在文化自信中独特作用的定位思考[J].前沿,2012(23):48-52.

编辑 张 俐

①基金项目: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2019年度重点课题“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思政的微课教学与微课开发”(课题批准号:2020-3067)。

作者简介:刘明辉(1982—),女,汉族,天津人,硕士,讲师,英语教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中华微课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两岸青年在厦门共商中华文化传承与青年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