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地方优势产业的高职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

2020-03-17 03:56王胜周明安魏小华刘文军巫少龙张玉贤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职业资格产教实训

王胜 周明安 魏小华 刘文军 巫少龙 张玉贤

[摘           要]  针对产教融合过程中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特点,开展依托地方产业优势的“岗位职业能力需求”教学改革探索和实践,使高职机械类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训实践环节更趋岗位化、企业化、实用性。综合提高学生的技能与专业技术水平,以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胜任力、技能型工匠大师人才为目标,构建高职学生 “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的产教融合育人体系。

[关    键   词]  产教融合;高职机械;校企合作;岗位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092-02

随着我国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快速发展,企业在转型发展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技能与职业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院校正是培养企业迫切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然而国内的大部分高职院校正处于从“规模效益型向规模质量型转轨”的关键时期。在教学体系建设上,大部分的职业院校还是停留于传统高校教学培养体系中,存在课程涉及面较为宽泛、专业知识点不够专的现象。传统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难以提高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与满足产业生产岗位的需求,固化的实践实训基地管理模式,让学生丧失了许多“入学即入岗”的机会。

产教融合是指应用型高校与职业院校的办学模式要与地方产业进行融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促进学校的人才培养与教科研与企业浑然一体,产业与教育深度合作。目的是促进教学与实践的完美融合,强化学生的岗位职业胜任能力。而我国高职教育的历史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较短,在实际的办学及教学过程中均存在一些问题,面临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高等职业院校的产教融合教育培养模式仍在不断摸索中。国内的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和高等职业院校率先开始了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综上所述,国内外一些高校的学者深刻认识到产教融合办学模式的重要性,纷纷提出产教融合培养模式方案与实施途径,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不同区域产业发展路径、不同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针对的群体专业与产业需求不同、组织模式不同,效果模式亦不相同。鉴于此,本文针对依托地方优势产业特色的高职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主要包括依托地方优势企业产业特色,构建科学合理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依托信息化教学管理平台,实现产教融合的生产实践动态管理;以产教融合模式为导向,建立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需求的实训实践体系三方面。

一、创新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评价方法

实践教学是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的主要环节。实践教学环节应与职业资格评价鉴定相结合,依托职业资格培养标准,建立具有数控专业特色的实践与鉴定评价方法。努力实现实践岗位与就业岗位的整体融合,转变实践角色与实践岗位模式。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实践管理体系,通过指导教师的任务布置、参观企业、岗位双选等方式进行。学生普遍提出毕业实践效果不明显,校内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不被企业所认可,对学生整体综合实践能力与技能操作水平的提升不明显等问题。鉴于此,在优化新的数控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为满足产教融合标准,要采用分组实践的模式(1~2人为单元),按照学生的岗位就业意向和兴趣分配至企业实践岗位,先进行3~5天的岗位初期实践。学生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校外实践基地的岗位训练,完成整个毕业实践课题的研修,最终由企业岗位师傅为主,校内指导教师为辅,开展相应职业资格评价鉴定。通过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评价方法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制订整个实践环节与职业资格评价鉴定过程,学生全面地投入真实的岗位生产环境的系统训练,实现学生与用人单位的互评与沟通,整体实践教学环节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学生实践期间表现优秀,毕业后便可进入实践单位就业,取得“毕业即就业”的教育效果。

二、建立健全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保障体系

(一)加强校内外实践与职业资格鉴定基地建设

根据数控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符合产教融合要求的校内实践基地平台,主要包括机械制造实训基地、先进制造加工实训基地、创新创业示范实训基地、机械设计创新实训基地等。高职数控专业拥有其内在学科优势与职业资格证书特色,在职业资格考证过程中,应努力构建“X”证书实践考核基地。为此,学校数控专业在制订年度实践基地建设方案时,充分考虑理论数控“X”证书考核的实践条件建设,设立智能制造实训室和数控加工工程训练中心,组合成专业的数控加工编程与智能制造仿真实践教学平台。

同时,为了满足产教融合下的X考证要求,学校积极开展了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建设,实现校内实践基地与企业实践基地共享。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优势与企业工程设备的资源优势,构建产教融合与企业职业评价机制。一方面聘请企业技能大师、工匠师傅、高技能领军人才进行实践教学的指导。另一方面发挥数控专业的特色,积极帮助校外企业行业开展相应的技术培训、科研培训、职业资格鉴定评价、校企合作项目研发和技能人才培养等产教融合工作,实现校企共建、协同育人、共同评价的双赢效果。

(二)加强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评价队伍建设

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队伍素质决定着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与实践中全面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适应产教融合下的新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要求。在实践教学与职业资格评价过程中,积极引进企业大师和技能领军人才负责实践教学与资格鉴定工作。同时,积极拓宽指导教师队伍结构,努力聘请行业企业的专家工匠做高职院校实践与资格评价环节的指导教师。发挥企业行业专家工匠大师的工程实践与丰富的岗位实际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直接接触企业生产岗位,创建实践即入岗的培养环境。开拓校内实践指导教师培训進修通道,鼓励教师开展各类访工访学等活动,以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

(三)加强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建设

学生实践质量是高职院校教学评价的主要因素,完善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提升高职教育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通过考核评价,一方面能够综合评价分析学生的整体实践效果与质量,实现数据的动态优化与比较,强化实训实践的规范化建设。另一方面通过对专业整体实践环节的测评与反馈,采用问题导向的实践训练,能够激发学生实践的主动性与兴趣。充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促进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我校数控专业转变传统实践教学与管理模式,摒弃原有的学生上传实践报告、撰写实践周记与实践论文、结合平时成績的模式来最终评定实践成绩的考核评价机制,采用以企业产品生产质量为导向,结合“岗训证”三合一模式,开展数控专业新型实践教学。对于毕业实践考核,由原先侧重学生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毕业答辩创新为产品生产质量、生产现场监控、校企共同答辩、实践成果汇报、岗位职业资格鉴定、实践质量考核等六部分。

三、结论

本项目围绕如何依托“衢州企业产业优势,校企协同培养企业岗位胜任能力的技能人才”、如何完善“企业生产岗位与高职教育教学”评价模式,如何构建“学生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等关键问题,拟依托学校开山学院专业群,对接产业经济需求设置课程体系;从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角度出发,构建产教融合教育体系;依托中央财政项目支持的实训基地——机械制造实训基地的资源,建立多创新平台的产教融合体系,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胜任能力。项目实施有利于培养适合衢州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工程实践需要的、具备超强岗位职业胜任力的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推动衢州装备制造业升级(智慧产业)和技术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蔡敬民.基于能力导向的模块化教学体系构建:以合肥学院为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12.

[2]谭璐.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国际比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38(18):63-68.

[3]Attila Chikán. Integration of production and logistics—in

principle,in practice and in education[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Economics,2010,69(2):129-140.

[4]孙杰,周桂瑾,徐安林,等.高职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以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365(3):59-62.

[5]谭海林,王继山.“校中厂”背景下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9):8-11.

[6]王谦,高波,康灿,等.产教融合育人体系构建与实践:以江苏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9,398(S1):269-271.

[7]王向.立地式研发: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新途径[J]. 中国高教研究,2018,304(12):106-109.

编辑 马燕萍

①本文系2020年度浙江省中华职业教育科研项目“依托地方优势产业的高职机械类专业产教融合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ZJCVB02;

主持人:王胜);2019年度衢州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改革项目“1+X证书制度下岗、训、赛、证融合的《数控加工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JGXM201911;主持人:王胜);2019年度衢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数字经济、智慧产业背景下的衢州市传统制造业发展路径分析”(项目编号:19QSKG25YB;主持人:王胜);衢州市王胜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201903);“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重点项目(ZD20201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王胜(1985—),男,汉族,浙江衢州人,本科,高级实验师,工程师,高级技师,市首席技师,机电实训教学中心主任,研究方向: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高技能人才培训与指导。

猜你喜欢
职业资格产教实训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高职教育“四实一体”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依托互联网实施商务英语函电实训教学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康复治疗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液压课程开放式虚实结合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研究
提升中职机械专业钳工实训教学有效性的几点尝试
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将公布
浅析职业院校实训中心管理机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