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

2020-03-17 03:56李娜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物理互联网+中职

李娜

[摘           要]  中职学校是当前教育的主要阵地,基于学生特点,教师应当积极寻找提升他们学习兴趣的方法,利用生活化材料和先进的技术,使学生着眼于学习的本质,不断扩充知识广度,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当下互联网发展进程逐渐加快,教学中适当引入互联网技术能够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帮助教师制定更为详尽的教学计划,提升教学水平。

[关    键   词]  “互联网+”;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64-02

面对教改的不断深化,教师加强了对混合式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融合的深度,有助于提升中职物理教学的创新性,引导学生向深层次探究,保证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目前,对于“互联网+”模式与混合式教学的研究尚未成熟,仍需要教师在填充教学经验的同时,寻找紧密联合的切入点,深度思考其更好融合的方式。因此,在教学中要求教师对多种教学模式有着一定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发展脉络,制定有效的教学计划。

一、基于“互联网+”模式的混合式教学的积极作用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各行各业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也注入全新的思维,尤其是教育领域,运用新技术能够对接创新性的要求,激发学生創新行为的产生,有利于与其他先进的教学方法相融合,达到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作用[1]。基于“互联网+”形势下的混合式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积极作用。

(一)整合教学资源

混合式教学收获成效的前提是拥有大量的教育教学资源,只有在大量的先进教学资源的累积下,混合式教学才能焕发生机,而互联网中可利用的资源数量庞大,若不经过一定的处理,无法甄别资源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因此,“互联网+”形式的深入,为整合和甄别先进的教育资源减少了大量的工作时间。网络资源的丰富为教学成效的取得提供有力的支持,随着社会大背景的逐渐变化,在“互联网+”充分运用基础上,有利于转变当前中职物理的教学现状,更好地深化教育教学的要求。教师在互联网上能够搜集到与教学相关的庞大资源,不仅为教师能力的提升扩展资源广度,也为学生丰富了课余时间,构建良性的资源支撑系统,便于学生更快速地找到所需要的资源和内容[2]。不难发现,资源是提升教学广度和深度的重要推手,“互联网+”为中职物理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资源,更加容易形成混合式教学的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深度和兴趣[3]。

(二)增强与教师、学生和知识本身的黏性

学生利用网络平台多元化的特点,并且处于中职阶段的学生更喜欢跳出课本内容,不愿意受到教学目标的限制,渴望拥有一方将自己作为学习主体的平台。互利网为混合式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能够使教师认识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重要性,并且发挥混合式教学的促进作用,将言语间的互动转变为行为上和学习层面的互动,为形成自主探究意识奠定基础[4]。

例如,在讲解有关于激光的知识时,运用网络平台教师可以制作一个页面,在此页面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激光的特性_____、_____、______、_____;(2)激光器的内涵__________;(3)你能想象到的激光器的现实应用___________等,填空题和选择题同时出现,学生轻松完成课后作业,并且通过后台的反馈,教师能够第一时间获取到学生的具体情况,便于对学生基本情况的把控。

(三)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教师作为教学活动开展的策划者和引导者同样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互利网+”的背景下,教师自身身份的转变能够优化传统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层面。传统教学中,课时和学时的限制使得学生在有疑问的时候没能得到及时解决,导致积压的问题逐渐增多,不利于他们学习积极性的养成,并且会损伤学生的自信心,“互联网+”背景下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5]。学生的问题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展示出来,不仅可以引发他们的讨论,增强自主探究的效果,教师也能够通过学生问题反馈,了解他们现阶段的学习思路,明确下一步的教学行为。互联网为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终端类型,教师可根据不同平台所具备的优势项目,结合学生的问题和给出的启发性指导,选择不同的平台,处理他们的问题。有些平台现在已经具备提示功能,教师在给出启发性意见后,可以利用提醒功能第一时间为学生提供指向性的指导意见,缩短问题保留的时间,进而提升学生处理问题和深度探索的自信。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问题,在学生出现思维困顿的时候,给予切实帮助。有些学生喜欢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反应,但对其中所包含的物理本质理解并不透彻。例如,学生对于安全用电很感兴趣,因为其涉及实际生活,学生在学习该部分的内容后,有查看家里电路的想法,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视频的方式,正确规范验电器和其他检查漏电的装置的使用步骤,并在学生观察到验电器变化时,渗透电路漏电判断的方法,形成知识技能到实际应用的闭环。

二、提升混合式教学应用效果的方法

(一)加深对混合式教学原则的理解程度

互联网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了教学资源和支撑性材料,不断地扩充教学方式和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渠道,充分显示出“互联网+”背景的优势。但混合式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积极深入日常生活中,感受物理对优化生活状态的作用,进而形成均衡发展的有力形态。而“互联网+”仅仅是一种媒介,起到支撑和延展教学深度的作用,并不是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在处理二者间的关系时,要把握好混合式教学的原则,明确主次作用,适当调节应用网络平台的程度,引导学生明确教师使用网络平台的意义。对于处在中职阶段的学生,教师要精准定位他们的发展状况,设定适合的教学难度,并且积极运用互联网资源,适度带动他们的互动频率[6]。

例如,在讲授“光现象及应用”的过程中,通过微信平台预设预习内容,学生在教师制定的网站,浏览预习任务,教师结合后台反馈的数据,在学生充分预习完毕,给出自己的解答后,引导他们在平台留言区内讨论,学生在虚拟的空间内,能够更好地展示自我,积极参与到轻松的氛围中。为了保证学生使用互联网的时间,教师应当在使用前设定使用时间,结合小组监督的方式,正确应用互联网资源。

(二)扩展混合式教学的延伸广度

混合式教学利用互联网资源能够拓展教学的广度,教师应当运用好这一载体,在保证基本原则准确应用的基础上,加强资源筛选工作[7]。教师在不断订正网络资源的同时,寻找多种应用资源的方式,构建不同的学习和教学平台,在平台的选择环节要注重对平台优缺点的把控,明确每个平台能够为学生的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尽量避免消极作用。教师可充分利用QQ群、微信群等多种社交软件,目前中职学生已经距离进入社会不远,教师要能够利用他们长时间使用的软件,渗透进物理知识,并且设定问题反馈机制,形成教学和学习的闭环。在中职阶段,学生的基础能力较差,教师要注重利用互联网资源和形式提升他们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参与程度。可以适当引入评价机制,运用学生的竞争意识,将学习作为一种正向的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组建的结构引导,提升每个成员间的参与程度,加强知识的落实效果。混合式教学的应用阶段不局限于課堂讲授环节,还应当涵盖预习和作业环节,教师首先应当在布置预习内容前对整个物理知识理论有着充分的了解,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融合多种教学手段。例如,教师可以在群里发布微课视频,并在视频下方设置附加文件,学生读取附加文件的内容,确定自己在观看视频时应当着重注意的内容,缩短问题研讨的时间,有利于抓住重点。教师在每个问题的后边设置超链接,采用页面答题的方式,在提交完毕后即能显示分数,为学生保留隐私的基础上,加强自我能力和水平的认知。

例如,在讲解自感和互感问题时,首先明确教学的目标,从能力培养、方法阐释和价值渗透三个层面考量,设定本节课程的目标。首先应当知晓自感和互感现象的内涵,理解两个过程的反应原理,知道影响现象发生的因素并延伸到生活中,连接生活实际问题,加强处理生活现实问题的能力。采用线上线下配合的方式,设置虚拟的物理实验平台,结合自感和互感的模拟实验,动态展示变化过程和反应机理。教师在课堂上充分讲解,构建问题情境,因而形成任务驱动型的混合型教学模式[8]。

(三)优化混合式教学的模式

优化混合式教学的模式要从“互联网+”融合性入手,互联网本身就属于一种教学手段,几种教学手段的融合要在取长补短的原则下,深度落实各自的优势项目,运用不同的优势内容,将多种教学方式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去,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中职物理应当积极构建多种呈现方式,结合教学任务,打破当前教学桎梏,对接学生课业重、压力大的现状,网络相较于实际课堂有着轻松的感觉,更适合处在压力中的学生,在完成基础性学习任务的基础上,增强与其他学生间的交流。混合式教学模式内含多种教学方式,教师要充分考量每一种教学方式使用的时间点,明确在物理教学的哪些环节可以使用。例如,在线教育资源和微课可以很好地演示具有安全隐患的物理实验,学生通过观察直观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反应机理。直观性和具有爆发力的实验现象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满足他们对物象化物理理论的需求,加深问题的理解程度。

例如,在讲解核能的相关知识中,学生对核反应中原子的变化规律以及为何通过反应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非常好奇,而这些问题仅通过教材的讲解是难以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的。教师可以在网络中寻找教学资源,找到核反应的视频,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并且配以核反应中原子结构的变化动画,模拟微观物理世界的反应本质。在动画制作中,对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要着重介绍,对接他们的求知范围,帮助理清整个核反应的过程,加深知识印象。

综上所述,在中职物理的教学中引入混合式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利用“互联网+”带给教育教学的优势项目,教师结合学生水平,以提升兴趣为主导,增加互联网资源的使用比例,提升多种方式的融合效果。

参考文献:

[1]师中配.互联网+环境下中职物理混合式教学模型构建及应用[J].江苏教育研究,2019(Z3):35-38.

[2]杨琪.中职物理教学高效课堂构建初探[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5):125-126.

[3]孟炜.中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50-151.

[4]陈美苑,李成交.信息化技术在中职电磁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2019(17):81-82.

[5]陈礼相.基于移动学习环境下的中职物理教学有效性研究[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48(10):84-85.

编辑 武生智

猜你喜欢
物理互联网+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留言板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