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环境下家装色彩设计课程教学方法探索

2020-03-17 19:20张文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33期
关键词:家装工作坊业主

张文

[摘           要]  为了让学生获得真实的工作感受,高职院校引入装饰企业的专家在学校建设家装设计工作坊,依托工作坊开展教学实训,特别是家装色彩设计课程技能训练在工作坊中有真实工作任务,在工作质量与进度上强化匹配性,以工作坊任务来驱动学生技能实践,将假设条件归零,零距离面对业主,突出真实环境制约,强化色彩设计的重要性和创造性,把学生培养成从实际出发的职业人士。

[关    键   词]  家装;色彩设计;工作坊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33-0176-02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在学校内建设了家装工作坊,让学生在工作坊中由师傅带领完成真实工作任务,学生在学校就能掌握国内家装流行趋势、家装工作过程和家装工作的实际要求,这样的教学模式对校内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工作坊的起源与工作方式

“工作坊(workshop)”一词最早出现在教育与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之中。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劳伦斯·哈普林(Lawence Harplin)首次将“工作坊”的概念引用到都市计划之中,成为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立场、族群的人们思考、探讨、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甚至在争论都市计划或是对社区环境议题讨论时成为一种鼓励参与、创新,以及找出解决对策的手法。

我国在2008年首次由中国移动公司引入企业管理中,2010年前后工作坊的概念被引入职业院校教学系统,在职业院校设立工作坊的主要目的是突出工学交替,学做结合,发挥校企导师的各自优势,突出全过程参与真实任务实践,通过分组协助,企业导师现场指导,校内导师辅助,充分发挥学生收集、分析、判断的能力,完成真实任务,充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

二、工作坊中家装色彩设计课程的特点

1.工作任务真实。主要表现在:来源真实,任务来源于企业导师正在实施的真实项目或者工作坊与业主签订真实设计合同;违约责任真实,项目有明确的工期和预算,业主的各项要求均写在合同中,由合同确保双方履行义务,一旦违约,将要承担违约责任;工作流程真实,区别于传统色彩设计课程讲授跳过部分工作过程就色彩论色彩的虚拟方式,按照真实项目流程实施,不减少任何流程,期间出现各种问题必须由任务团队(校企导师和学生)调动最大的工作热忱和采用最有效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方能得到业主的支持。

2.校企“双主体”育人。学生在工作坊学习,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在校学生,校企“双主体”培养学生,在工作坊内,企业导师带领学生入户实地踏勘,完成环境色彩分析、业主初步沟通、定色彩基调等任务;校内导师在学生非工作时间给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补充,帮助学生完成企业导师布置的任务,促使学生在工作中巩固理论成果,形成完整而清晰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习惯职场工作环境和工作流程,通过师傅和老师双重考核,给予学生全面的评价。

3.“参与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工作坊教学采用“参与式”,学生能与业主面对面全程倾听业主需求,全过程参与项目的构思,通过掌握业主的个人偏好、性格特征和生活习惯,熟悉家装设计的初级工作流程,了解色彩设计在家装设计中的地位,掌握色彩设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要求。

4.工作地点在校内降低安全风险。学生在校内参与真实项目,既降低学生因其他因素造成的安全隐患,又保证学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跟企业师傅全面学习,校内导师还能更加及时关注学生的专业问题和职业素养问题,帮助学生满足职场需要。

5.依托学校强大的线上线下课程资源、家装案例资源、图库、设计资源和书籍,为学生提供设计的范本,帮助学生通过真实案例的学习提高和相关美术类书籍和美学理论的学习,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6.工作坊工作时间相对集中,学生可以在完整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单项的任务训练,因为有时间节点,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内生动力,依托项目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家装工作坊中色彩课程教学五步法

(一)教学任务内容前置提取任务特征

由于参与者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将任务资料的收集和环境因素调查等工作前置给学生,在讲课前让学生完成对任务的描述,包括户型、面积、采光、周围环境、业主家庭状况与偏好。

(二)采用小组协作制激发学生的创意设计

对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3~4人即可,在小组内进行任务分解,实现分工协作,保证小组成员均参与任务的每一个环节,在明确外部环境约束的情况下,开展色彩设计,从结构色彩到意向色彩逐级递进,不断提升,同时发挥各个小组的创新能力,表达每个设计方案的个性特征,企业导师对学生的创想进行可行性分析,帮助学生掌握創意为实用服务的理念。在过程中,校企导师采用个人考核与小组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促进职业氛围营造。

(三)分析企业导师要求

校内导师带领学生梳理任务背景资料,协助学生对背景资料进行分类,提取主要信息和业主需求特征,将企业导师对任务的要求和理解进行分解,帮助学生将客户要求、企业导师任务转换成学生熟悉的校园语境,让学生尽快适应职业。

(四)知识储备与任务搭接

学习色彩设计的结构色彩、创意色彩、意向色彩等理论知识,把任务拆解成结构色彩、创意色彩、意向色彩等知识,让知识体系与任务体系对接,依托前期分析业主住宅的位置、朝向等信息为任务选配调性,手绘出不同色调的效果图,包括亮色调、灰色调、对比色调等各种效果,加深学生对色调的认知程度,然后结合业主偏好做出符合任务需要的色彩归纳创意。

(五)小组提案设计与评价

各个小组可以提供小组设计方案,也可提供个人设计方案,由校企导师和业主评价,选出相对合适的方案,再进一步进行完善,使方案变得更可行,尽量做到物美价廉。

四、家装工作坊中色彩课程教学五步法应用保障

(一)确保教学课时安排合理

家装工作坊中色彩课程教学五步法实施,要让学生全面投入,全方位参与项目色彩设计的全过程,确保学生能够在沉浸式教学中获得更多的实践经验,就要有充足的课时保证,所以对色彩课程的课时安排要科学,突出工作坊中室内设计课程设计的实践性。

(二)学生具备先修课程基础,能够深刻理解室内装饰色彩设计的意义和内涵

工作坊开展室内装饰色彩设计课程的实训,是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自身审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阅,要兼顾业主个性化需要与方案实施的可行性,对学生文化积淀和审美体系的要求非常高,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前修课程基础才能完成室内装饰色彩的设计,才能为客户提供色彩设计的理念和思想,为形成有完整审美主体的色彩设计方案提供理论支持。

(三)项目小组学生具备一定的美学修养,引导业主形成审美共识,帮助业主提升色彩审美水平

项目小组成员直接面对客户时,以设计师助理的身份参与项目讨论,能在最短的时间提取客户对家装色彩设计的要求和风格,才能获得客户的信任,因此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美学基础,比较广泛地涉猎美术与装饰方面的成功案例和系统知识,甚至需要学习和掌握消费者的心理变化,因此学生需要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储备不是在课堂内可以学习到的,需要项目小组的学生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知识体系补充。

工作坊式课程改革实践是职业教育改革的探索路径之一,对校企导师和项目参与的学生来说都是新的领域,需要不断探索找到校企导师传授实践和理论的均衡点,更要找到项目参与学生的兴趣点和问题点,未来仍需不断完善和进一步实践。

参考文献:

[1]郭晰纹.建筑室内装饰设计中的色彩搭配技术研究[J].建筑设计,2018(3).

[2]王秀萍.建筑装饰设计中色彩的运用思路[J].理论与实践,2018(5).

编辑 马燕萍

猜你喜欢
家装工作坊业主
一条鱼滑入下水道
职业“房闹”背后的“产业链”
麻阳:相聚工作坊研修共提升
名师工作坊促农村教师成长
用高科技赋能 互联网家装布局标准化
赫山区小学语文工作坊促教师专业成长
开发商可以将小区的停车位高价卖掉吗
物业出租小区广场牟利,业主能否要求折抵物管费
京东与极装吉住达成战略合作 共推全屋定制健康家装
叫好不叫座的互联网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