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2020-03-30 03:21邵海芹
小学生作文辅导·上旬刊 2020年2期
关键词:渗透方法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邵海芹

【摘 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灵魂,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培养青少年爱国情怀、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明具有重要意义。教师需注重甄别教学内容可以体现传统文化的文字,转变教学方式,让课堂充满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为古诗词创设意境,让学生置身其中,体会古典风韵和作者的优秀品质;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丰富语文的基础知识和技巧,发现并学习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习传统文化的能力,从而让传统文化透彻地渗入小学语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渗透方法

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文字类学科,是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将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利于学生从中学习文化知识,培养人文素养;有利于丰富学生精神世界,陶冶情操。然而,由于文化的多样性特点,文化交流变得密切,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难以得到传承。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承载着巨大的责任。

一、将汉字教育与传统文化相结合

认识汉字、掌握汉字贯穿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始终,汉字是迄今为止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自古便有仓颉造字的传说,可见其历史之悠久,蕴含文化之丰富。教师在识字教學过程中应带着学生去深入探究、挖掘并感受其背后丰富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师教学汉字时,不能仅仅让学生知道汉字字音、字形、字意,通过这种方式学习汉字,不能完全了解或掌握其真正的意义,也无法达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汉字教学时应带领学生一起挖掘每一个汉字背后蕴含的传统文化,带领学生了解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从而既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滋养,又能提升学生对汉字学习的乐趣和对语文的学习乐趣。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中,有一专题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即通过“猜字谜”“有趣的谐音”“仓颉造字”的故事和某些汉字的来历来教授学生,让学生对汉字学习产生兴趣,为老师的汉字教学提供参考。例如,“册”“典”“删”的来历,最初有文字的时候,人们是在兽骨、龟甲等坚硬的东西上用刀刻字或者画画,直到东汉造纸术的改进,造纸才变得容易起来,人们才有机会在纸上写字。而在这之前,人们通常在竹简上写字、做记录,因此会发现“册”字和竹简形状相似,故称之为象形字。而“典”则相当于将竹简放在固定的底座上作为重要的材料保管,至于“删”,则是由于是在竹简上写字的缘故,当出现错误之后,只能用刀削去,因此“删”为利刀旁。由此可见,汉字背后蕴含的文化如此丰富,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每个学生对每个汉字都有深入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汉字学习效率,让学生在汉字学习过程中默默地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二、古诗词与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词占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学习古诗词可以让学生看到古诗词中优美的语句和意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古典文化的魅力并汲取古人优秀的品质,由此可见古诗词在语文中的重要地位。诗词中蕴含着传统文化的精髓,诗人用诗词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学生通过学习古诗词,体会并理解诗人当时所处的情境,通过这种氛围的熏陶,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有效提升文化素养。但是从当代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古诗词的情况来看,教师对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古诗词是不足的,很多教师仅仅让学生了解了诗词的大意和思想,对其中所蕴含的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笔带过,不能将学生真正带到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当中,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也停留在表面,真正学到的内容却很少。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古诗词所蕴含的魅力,学习到古人优秀的精神品质,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出与古诗词相贴切的意境,让学生感同身受地去体会、理解古诗词,从而有效提升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例如,我在教学唐代诗人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将诗人所描绘的场景为学生展示出来,学生跟随我的描述,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春江花月图”,最后让学生主动表达自己想象的图画,并说出自己认为这幅图中必须含有的事物。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透彻地学习到诗句“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中所蕴含的诗人对美好生活充满向往的热情豁达的品质,促进了学生想象力的提升,将学生带入古诗的情景当中,学生切身感受到诗人当时的心情,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古诗词中描述的内容,更准确地体会思想内涵。

三、阅读教学与传统文化

阅读是一个自我丰富的过程,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汲取营养,更多的是作者与读者之间思想的碰撞,而在丰富的情感交流中,总可以吸取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知识。小学语文不应该局限于知识技巧的传授,更多的需注重情感的培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异彩纷呈的阅读世界中丰富自我,选择有营养的阅读文章,在潜移默化中渗透传统文化,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而课堂学习毕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师必须在深入挖掘课文情感的基础上,利用课外素材吸引学生注意,让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并储备更多的基础语文知识,培育良好的思想情感。在课后,教师也需大力倡导学生展开阅读,在自我学习中积累阅读量,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让学生心中的传统文化的种子生根发芽。

例如小学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北京的春节》,老舍向人们展示了老北京春节期间人们开展的活动和习俗,表现了春节的热闹和隆重,同时也向学生和老师们展示了春节传统文化的多姿多彩。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仅渗透在汉字、诗词、文章之中,而是体现在语文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传承传统文化。总之,教师既要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又要让学生学习了解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齐丽军.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中华文化的引入与教育方式创新[J].信息记录材料,2018(08):214-215.

[2]黄晓梅.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35):61.

猜你喜欢
渗透方法传统文化小学语文
以形思数,以数想形
初中历史岳麓版教学中素质教育的渗透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