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志愿服务医学生人文素养研究

2020-04-13 09:09陈正洲于靖雯张泓博
黑龙江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医学院校专业技能医学生

陈正洲,万 雷,于靖雯,张泓博

(牡丹江医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

1 医学生志愿服务与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

1.1 医学生志愿服务的内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志愿服务的定义:“志愿服务是一种利他行为,是指人们在正式(非私人)场合中,在一段时间内自愿、无偿地贡献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术。”我国对志愿服务的理解是指个人在完全自愿的前提下,向他人奉献爱心、时间和知识技能,而向他人所提供的一切服务都是无偿的,具有公益性质的,是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素质。

医学生志愿服务是在志愿服务的基础上增添了医学生的专业技能,是指具备专业医学知识的医学生,在自愿的前提下,无偿利用自己的时间和专业技能为他人提供医疗救助、进行医学知识宣传和讲解具有医学专业特点的志愿服务。

1.2 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内涵

人文素养是指在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知识和科研能力的基础上所体现出来的人的内在品质,包括人文知识、人文精神和人文行为,其核心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人文关怀。

医学生人文素养是指医学生将医学专业知识、心理学知识、伦理道德、哲学法律等融会贯通,使医学生成为有爱心、有耐心、有责任心、有职业操守的医疗后备军,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面对患者,能时刻保持谦卑和尊重,对患者做到真正的情感关怀和维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2 志愿服务对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作用

目前,我国医护人员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和医护工作中的职业要求与社会的需要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是由于医学院校的大部分授课重点和课时安排都放在了医疗专业知识上,人文素养方面的专业教育较为薄弱。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时有发生,多数原因都是医患沟通不佳、服务态度冷漠、医德医风问题造成的,所以,医学院校的人文素养培育直接影响医学生的职业生涯,志愿服务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路径之一。

“填鸭式”教科书的灌输,只能让医学生死记硬背、纸上谈兵,缺乏实践经验。志愿服务能够让医学生在实践中成长,比较深入地接触患者,学会如何与患者沟通,理解患者的需求,提高主动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塑造人文主义精神,比在书本中的学习更有效果。首先,医学院校应成立医学生志愿服务组织,由学校进行监管,并指派指导教师在具体的活动中进行统筹规划。其目的在于保证活动的有效性、方向性和安全性。学生自发的组织,往往存在很多不可控因素,不能保障学生在进行志愿服务中的人身安全。其次,学校应定期进行志愿服务者的培训活动,培训内容应涵盖志愿者的医疗专业知识,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团队协作能力和人文知识的提升。每个志愿者都要确保能够做到为患者耐心答疑,解除患者的病痛,才能参加到志愿服务活动的实践中来。这是将伦理学与心理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过程,也是提升医学生人文素养的过程,真正懂得医者仁心。医学生只有走出校门,面对患者的时候,才能检验出自己在人文素养方面的欠缺,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其专业素养。

志愿服务的核心是能够自愿、无偿地帮助和关爱他人,所以,参加志愿服务有利于医学生形成关爱他人的美好品德,学会尊重他人,爱护生命。通过志愿服务组织,医学生可以深入到缺乏医疗资源的患者身边,他们有可能是留守儿童、孤寡老人,也有可能是贫困居民。医学生可以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他们解除病痛,给他们以心灵上的安慰。通过亲身体会,激发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增强忧国忧民的意识,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

图1 志愿服务对提高医学生人文素养的效果Fig.1 The effect of voluntary service on improving medical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3 提高以志愿服务为依托的医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医学院校的办学特色是培养具备医疗专业技能的大学生。医学院校应发挥这一优势,结合医学生的专业特点开展多元化特色志愿服务。

校方应为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发展平台,并为之进行宣传,使其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以从校园广播站、宣传板、校刊、微信平台等多渠道进行宣传。建立微信公众号,将志愿者活动编辑成新闻、录制成视频,上传到微信公众号。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传播效率高的特点,打造服务品牌。在向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增强志愿服务队的社会影响力,有效地提高志愿服务者的自豪感,从而激发其服务热情。

医学院校可以联系附属医院、养老院、社区诊所等有医疗需求的机构,例如,让医学生去附属医院进行导诊服务,很多患者到了医院,并不确定自己的病症应该去哪个科室,由具有医学知识的医学生进行导诊不仅可以方便患者就医,还可以让医学生在帮助患者判断病情的同时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在与患者的交流中学会换位思考,关爱患者。还可以组织医学生定期到养老院为老人们进行简单的体检,如测量血压等,给不方便去医院的孤寡老人带来便利,还能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传统美德。让医学生到社区诊所帮助社区医生为患者进行检查,如用听诊器为感冒患者听呼吸是否异常,在让医学生对患者进行听诊之前用手稍微捂热听诊器,这样一个小小的细节,可能会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得到患者的好口碑,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医学生志愿服务队在社会上为患者提供医疗服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服务过程检测医学生对专业技能的掌握程度,学校还应该评选出优秀的志愿服务者,并给予奖励,树立典型,引导更多的医学生加入到志愿服务队伍中来。

4 结语

医学生是医疗队伍的储备力量。专业的医疗知识和过硬的医疗技能固然重要,但是,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却决定了他是否能够成为一名真正的好医生的重要指标。只有具备高尚医德的医务工作者,才能真正做到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关爱患者、服务患者,用充满爱心的服务意识和科学的沟通方式与患者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有团队意识,在工作中能够与同事团结协作,不搞个人英雄主义,虚心听取同事的建议,综合多科室的多个方向,为患者作出正确的诊断。增强社会责任感,能够问心无愧地对自己的处方负责。本研究为构建医学生人文教育实践路径提供了借鉴。

猜你喜欢
医学院校专业技能医学生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云南省某医学院校学生健康素养调查与分析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对减肥与断食晚餐认识的比较研究
医学生科研能力培养中人文精神教育策略的思考
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专业技能库建设初探
医学生颈痛情况及相关因素分析
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技能大赛与课堂教学的有机衔接
以医史学史料为载体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