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重对于3~5岁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研究:EF的中介作用

2020-04-20 08:59蔡钰平张乾一谭琰方李雪君黄欣怡
教育观察 2020年4期
关键词:实验员卡片同伴

蔡钰平,张乾一,谭琰方,李雪君,黄欣怡

(1.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广西桂林,5410042;2.广西师范大学发展规划办公室,广西桂林,5410042;3.桂林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一、引言

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s,EF)是幼儿认知发展领域中受到广泛关注的热点,它由前额叶调节,是个体在完成目标定向行为过程中协调多个认知功能(包括抑制、工作记忆、注意、计划、转换等)的复杂系统(Smith & Jonides,1999;Olson & Luciana,2008),能使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进行自上而下的调控,并包含三种核心能力:工作记忆、抑制和认知灵活性(Diamond, 2013; Miyake、Friedman、Emerson、Witzki& Howerter,2000)。已有研究表明个体3~5岁是执行功能高速发展阶段(Carlson & Moses,2001;Diamond & Taylor,1996;Kochanska、Murray & Harlan,2000)。

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是影响儿童成长重要的基础,执行功能的发展可以有效预测幼儿的社会性交往,3~5岁阶段同样是幼儿同伴交往的关键期,会受到同时期抑制能力的发展的影响。[1]一般来说,执行功能发展较好的幼儿个体在同伴的交往互动中更受欢迎,因为幼儿执行功能发展水平能预测幼儿晚期同伴交往的受欢迎程度(Waller et al.,2016),执行功能发展水平好的幼儿,能够在早期与其他幼儿的交往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表现出合适选择的反应,形成积极的社会性情绪,更易受到同伴的接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伴交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指标,Howes发现幼儿的同伴交往成就能够较好地反映其社交能力,由此看来,EF发展较好的幼儿个体能够较好地适应与同伴的交往。

在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中,不仅存在来自幼儿执行功能发展影响,同样包括幼儿超重的影响。Asirvatham等(2013,2014)和Gwozdz等(2015)研究表明同伴效应与儿童肥胖显著相关,与正常体重儿童相比,肥胖儿童同伴关系较差,社会适应能力较低(蒋竞雄、惠京红、夏秀兰,1996)。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文化中,幼儿过重的肥胖外形往往会被认为是懒惰、贪吃的形象,外形与众不同及其造成的行动不便常会使得此类儿童在日常生活中不易被人接纳。并且已有多项研究指出肥胖儿童易养成腼腆、保守、退却的个性,故超重及肥胖幼儿在早期与同伴交往的过程中更容易出现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超重是“不正常的或过量的脂肪积累”,会给健康生活带来风险。其最常用的测量方法之一是体重指数(BMI)。即BMI=体重(kg)/身高(m2)。据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亚太标准,BMI<18.5为过轻体重,18.5≤BMI<23.0为标准体重,BMI23.0为超重,25≤BMI≤29为一度肥胖。

超重同时也是影响幼儿的执行功能发展的因素之一。在Mora-Gonzalez等人的研究中表明体重正常的幼儿在执行功能的某些方面表现得更好,例如工作记忆、抑制和认知灵活性等。一般来说,超重青少年比正常青少年更易冲动,已有研究发现BMI值越大的人群越倾向于即时奖赏。[2]此外,在一些实验中显示肥胖组儿童执行功能任务分值低于正常组儿童执行功能任务分值。[3]例如,超重和肥胖在脑力负荷后可影响Stroop 实验认知耗时,[4]在威斯康辛卡片分类任务中,过度肥胖儿童的持续性应答数和持续性错误数、非持续错误数明显高于正常儿童,证明了超重儿童的工作记忆能力明显不如正常体重儿童[5]。在朱盛(2012)的研究中证实了超重幼儿在实验中得分更低,出现错误次数相比普通幼儿更多, 可证明超重会影响个体的认知灵活性发展。因此,执行功能与儿童流行性肥胖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同时已有研究表明,肥胖个体体重减轻后,可以在试验中得到更高的分,且执行功能发展得到提高。[6]

基于此,我们可以从理论上构建执行功能、超重与幼儿同伴交往的理论模型(见图1),从模型中可探索执行功能在超重和幼儿同伴交往中扮演的是何种角色。经过阅读相关文献得出:(1)超重会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即超重儿童不易被同伴接纳,易形成退却的性格等,从而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2)执行功能发展较好的幼儿个体具有更好的抑制控制能力来管理自己的情绪,选择合适的反应,妥善面对与同伴的交往,从而获得更好的同伴交往关系;(3)EF与超重幼儿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关系,在超重个体体重减少后,在EF任务表现中会有所改善。综上所述,超重在理论上能通过执行功能来影响个体的同伴交往能力,在理论上可以构建执行功能发挥中介作用的理论模型(中介模型见图1)。在笔者搜集文献中发现,以往的研究重点考察执行功能中的子功能对幼儿同伴交往的影响,鲜有关注超重幼儿个体,以及EF、同伴交往、超重幼儿这三者之间的整体性研究,在早期方法下开发的研究和模型更是寥寥无几(Diamond et al., 2007)[7]。本研究将探究EF在超重幼儿同伴交往影响中的中介作用。

图1 EF在超重与同伴交往中发挥中介作用的理论模型图

二、研究方法

(一)被试

本研究的被试来源于桂林市市区多所幼儿园,共抽取20名3~5岁肥胖幼儿和20名标准幼儿作为实验对象(考虑性别平衡)。在实验前,实验小组代表与幼儿园领导及带班老师商议,签订了知情协议书,获得园方支持后才进行实验,实验耗时1个半月。参与实验的幼儿均通过了中国幼儿智力量表的测验与体检检测,确定无患有语言障碍或者发育不良、智力低下、视力不良(色盲)等问题。

(二)实验工具与任务

人体身体质量指数测量——BMI测量法

本研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BMI测量法是测量人体质量指数的标准指标,即BMI=体重(kg)/身高(m2)。

本研究针对执行功能任务的测查,共包含八个实验任务,具体材料与规则如下:

(1)工作记忆

①数点数任务:需要准备一些随机排列的绿色和黄色圆点的卡片作为实验材料,实验员在游戏前提问幼儿圆点颜色,之后把两张正面朝下的卡片按规定顺序呈现给幼儿,把第一张卡片翻开(如6个绿点,4个黄点),让幼儿只数出绿点个数,待幼儿数完后,把卡片翻转回去,把下一张卡片翻开(如4个绿点,6个黄点),在幼儿数完之后,继续把卡片翻转回去。接着,实验员指着第一张卡片,要求幼儿回忆刚数完的点数,接着指第二张卡片,要求顺序不能乱,如幼儿能回答(6,4),则通过,如果通过,则重新摆两张卡片,进行第二次实验,成功则算通过记忆广度为2(2张卡片,广度记为2)。接着卡片数量变为三张,继续成功就依次增加卡片(卡片增加一张,则广度增加一),若在某一卡片系列两次测验幼儿都不能通过则停测[8]。

②Beads实验:实验员开始先向儿童展示图形,分别为椭圆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再让幼儿认清每种图形共有红、白、蓝三种颜色,一共有12张卡片。确定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后要进行两次预实验,正式测试时主试不得提醒幼儿。正式测试时,实验者出示的图形会出现三个回合,从第一到第三回合,图形逐渐增多,图形出现的时间分别暂停3s、4s、5s,难度也逐渐增大。要求幼儿能够在短时间内记忆出现过的图形,并能在图形消失后准确指认出实验者出示的所有图形,并且图形的颜色和形状必须完全一样即可得分,每次指认正确记1分,总分为15分。

③找贴画任务:实现材料为七个大小相同,但颜色不同的纸杯,分别为红、橙、黄、绿、蓝、青、紫,并在每个纸杯内放置一张贴贴纸,要求幼儿找到杯子里的贴贴纸,并且找过的杯子不能再找。实验开始时,幼儿开始寻找贴纸。每次实验者将已经找到贴纸的杯子放回另外的五个杯子中,并扰乱排出顺序,然后幼儿继续找到贴纸。评分方法:记录幼儿在杯中找到所有贴纸的次数:15次后,无论是否发现,游戏都会停止,并记录为15次。使用公式15-Y求幼儿的分数(0到9分,幼儿需要找到所有贴纸的次数是Y)。幼儿在6次中就将所有纸杯中的贴画找到记9分,幼儿在15次时才找到或者没有找到贴画则记0分。

(2)抑制控制

土耳其安纳托利亚地区,每年都要举行一次斗骆驼比赛。斗骆驼时,两头骆驼各自弯下头,用前额撑住对方,并设法用力把对方推倒在地上。当其中一头取得胜利后,主人还得竭力把它们拉开。

①包礼物任务

首先,主试告诉幼儿可以得到一份礼物,但需要幼儿背过身等待,在主试准备的过程中幼儿不能偷看。在幼儿转过身之后,主试开始包装礼物并发出持续一分钟的声响,同时观察幼儿有无偷看的行为。若幼儿完全转过身偷看,记0分,若偷看时将头转过一侧,记1分,若完全没有偷看,记2分。

②手部游戏

首先,主试出示石头和布的手部动作,并询问幼儿对这两个动作的理解,若幼儿认为是拳头和手掌,在接下来的实验中,根据幼儿认知,这两个动作即为拳头和手掌。正式实验前,幼儿被告知需要和主试出示不一样的动作,即主试出拳头时,幼儿需要出示手掌,并进行两次预实验,确保幼儿了解规则。正式试验中,幼儿每对一次记1分。

③糖果延迟任务

在实验开始前,幼儿需要和主试面对面坐在实验台两侧,桌上放置一个倒扣的纸杯,纸杯内有一颗糖果。任务规则是,当主试拿起纸杯并用小棒敲击杯身后,被试才可以拿走糖果。该实验进行四次,每次被试等待主试敲击杯身的时间分别为10秒、15秒、20秒、30秒。若幼儿在主试拿起杯子前就将糖果拿走,则记0分;若幼儿在主试敲击杯身之前拿走糖果,记1分;若幼儿在杯子被拿起前摸了杯身,记2分;若幼儿在杯子举起后,但还没敲击杯身时摸了杯子,记3分;若在主试敲击杯身后才拿走糖果,记4分。

④昼夜Stroop任务

(3)认知灵活性

卡片分类任务。实验材料为同样形状不同颜色的黄色和红色花朵,黄色和红色爱心。首先将黄色花朵和红色爱心分别贴在两个完全相同的篮子上,询问幼儿是否认识其颜色和形状。实验开始时,实验员要求幼儿首先按形状维度将花朵和爱心进行分类,在幼儿熟悉规则后,实验员将游戏规则反转,要求幼儿按颜色维度进行分类,即将红色花朵放置到红色爱心的篮子中,规则反转前将进行两次预实验测试,每次幼儿放置正确得1分,总共10分。

(三)实验程序

在研究开始前要进行,这将使得实验指导语和操作程序将标准化。负责引导的实验员将幼儿带到安排实验的活动教室。实验活动室包括三个实验站(实验室A、B、C),每个实验台都有一个主试和一个实验助手。每个实验都由实验员引导被试依次进行,并在试验后邀请被试幼儿的主班教师填写同伴交往能力量表。

本次实验地点为桂林市的6所幼儿园。实验前,实验员首要确定幼儿的身体状况是否良好,有无身体不适或需要如厕等需要。在实验开始前,实验员会设置三个实验台,每个实验台均配备一名主试及一名实验助手,同时确保实验环境的安静,避免幼儿受到环境等因素的干扰,影响实验结果。8项实验任务均需被试一次性完成,为了激发幼儿对实验内容的兴趣,实验员向幼儿说明依次通过实验台的规则,给幼儿一种“通关”的愉悦感,在实验间歇幼儿可以休息1—2分钟,再继续进行下一个实验。实验员通过表格收集数据,并在实验完成后统一录入spss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3~5岁幼儿超重值与执行功能、同伴交往的关系

对超重和同伴交往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对各个变量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其结果见表1。由于各任务计分标准不同,因此采用Z分数将所有任务分数进行标准化处理。同时,为了排除因年龄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将年龄作为控制变量再次对上述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见下表:

表1 3~5岁幼儿超重值与同伴交往和执行功能的相关与偏相关(右上角)分析

注:*表示在0.05水平(双侧)上差异显著,**表示在0.01水平(双侧)上差异显著,***表示在0.001水平(双侧)上差异显著(下同)。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超重值与同伴交往、执行功能两两相关显著,其中BMI与同伴交往呈显著负相关(r=-0.417,p<0.05);BMI与执行功能呈显著负相关(r=-0.697,p<0.05),这说明幼儿超重值越严重,其同伴交往越差,执行功能越差。执行功能与同伴交往呈现显著正相关(r=0.45,p<0.01),这说明执行功能越好的幼儿,其同伴交往越适应。即使是控制了年龄的影响后,上述关系仍然显著。

(二)执行功能的中介效应分析

结合上表的分析结果,对超重、执行功能和同伴交往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超重幼儿表现出执行功能的趋势,依据图1的理论模型和温忠麟等人的中介变量检验程序来看[9],这为执行功能中介效应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因此,本研究以BMI值作为预测变量,执行功能为中介变量,同伴交往为校标变量,进行分层回归分析,分别以同伴交往为因变量,在第一层放入BMI值,第二层放入执行功能任务成绩,进行两者对因变量同伴交往的回归分析,得出数据如下表2。

表2 超重、认知灵活性对3—5岁幼儿社交障碍的影响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同伴交往中的社交障碍,在模型1的基础上加入执行功能后,BMI值对同伴交往不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而相比模型1,模型2能解释的同伴交往的变异由9.4%增加到24.9%,说明模型2比模型1更优,也进一步说明执行功能在超重与同伴交往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如图2:

图2 执行功能在超重与同伴交往之间的完全中介作用

四、讨论

本研究旨在探究EF在3~5岁幼儿个体的同伴交往与超重之间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超重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并通过影响执行功能从而对同伴交往产生影响,在此过程中执行功能发挥着完全的中介效应。

研究结果显示,超重组幼儿在实验任务中与正常组幼儿比表现较差,即正常体重的幼儿的执行功能发展情况要优于超重组幼儿,这与前人相关研究的结论吻合。在朱盛等人对于过度肥胖幼儿执行功能的初步研究中,过度肥胖组幼儿完成卡片分类分数以及正确应答分数均低于正常组幼儿,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说明超重个体的认知灵活性较差,反映出超重组幼儿执行功能发展低于正常组幼儿。上述研究结果与Guxens等研究报道一致:过度肥胖儿童认知转移能力以及灵活性较差。同时实验数据表明,超重幼儿在同伴交往活动中,与正常幼儿相比交往能力也相对较弱,这与国内应用幼儿行为量表研究发现相一致,肥胖幼儿在同伴交往中表现出来的负性情绪较多,社会适应能力较差。不仅如此,余红平等(2001)调查发现肥胖幼儿的社会适应总分、社会活动及社交分均低于正常体重幼儿,在社会情境中的交往能力不如正常幼儿。综上所述,超重是影响执行功能和同伴交往的重要因素。

此外,个体的同伴交往能力与执行功能的发展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发现,超重幼儿个体的执行功能能够影响同伴交往。Moriguchi在一篇综述中指出,执行功能与幼儿早期的社会性互动存在相关关系,执行功能发展较好的幼儿在规则的内化以及群体活动中,均能较好地适应情况,并在其中获得成就感。同时,邱曼妮[10]在其研究中进一步证实了执行功能与同伴交往具有相关关系,这表明在早期的同伴交往活动中,执行功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较执行功能发展好的个体能够更好地理解规则,从而适应得更快,懂得抑制一些负性情绪,从而获得奖励或者是同伴的欢迎。

在本研究中,超重值与同伴交往、执行功能两两相关显著,对于同伴交往中的社交障碍,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入执行功能后,BMI值对同伴交往不再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表现在现实生活中,若超重个体兼具良好的执行功能,同样能够在社会性交往中获得较好的体验,即执行功能在超重与同伴交往之间起到了完全中介作用。这说明,超重幼儿保育及教育活动重要的是要关注幼儿执行功能的发展,选择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方法,对于超重情况适时加以干预调节,同时对于抑制和认知等方面可以加以科学的训练,抓住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黄金时期。

猜你喜欢
实验员卡片同伴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摆卡片
倒过来的卡片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地方高校专职实验员队伍建设现状探析
浅议高校实验员队伍建设策略
一张卡片
寻找失散的同伴
高校实验员队伍问题分析及建议思考
高职院校实验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