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坚止痛膏联合WHO三阶梯镇痛方案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观察*

2020-04-24 06:41朱津丽李小江贾英杰
天津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癌性吗啡中重度

朱津丽,张 硕,李小江,张 莹,贾英杰

(1.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381;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 300250)

癌性疼痛是指由肿瘤引起的身体疼痛以及在肿瘤治疗过程中发生的疼痛,是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和最痛苦的症状之一,癌性疼痛在晚期恶性肿瘤中的发生率约占70%左右[1]。疼痛目前已成为第五生命体征,也是患者第一大心理负担,因此如何有效快速地控制癌痛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目前,临床中癌性疼痛的主要治疗方法为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方案”,其镇痛疗效较为确切,但不良反应较多,且具有一定的成瘾性和耐药性,因此,应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中药外治法在治疗癌性疼痛中具有毒副作用小、疗效确切、无成瘾性的特点,在临床中应用广泛[3]。本研究应用中药软坚止痛膏联合WHO三阶梯镇痛方案,观察其对癌性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临床疗效的改善情况。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7年6—12月就诊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的患者,经临床或病理诊断为恶性肿瘤并伴有癌性疼痛,预计生存期≥3个月。共计纳入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42例,其中轻度疼痛42例(治疗组、对照组各21例),中重度疼痛42例(治疗组、对照组各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 1。

表1 患者年龄及性别比较Tab.1 Comparison of age and sex of patients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年龄≥18岁,性别不限,符合国际抗癌联盟(UICC)肿瘤诊断与癌痛诊断标准,预计生存期≥3个月。2)有明确且固定的疼痛部位,皮肤无破溃,局部无红肿发热。3)无严重肝、肾、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造血系统疾病。4)无精神类疾病。5)治疗方案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对阿片类药物或解热镇痛药物过敏者。2)全身性疼痛或脑转移肿瘤引起的头痛者。3)有不明原因的皮疹或皮肤溃烂者。4)对外敷药物过敏者。

1.2 治疗方法 84例患者均按照WHO三阶梯止痛原则和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成人癌痛指南进行口服或肌肉注射即释吗啡进行滴定,24 h后转化为缓释阿片制剂口服,出现爆发痛时予以即释吗啡滴定。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软坚止痛膏(木鳖子、蜈蚣、大黄、姜黄、冰片等药物组成)外敷。

软坚止痛膏用法:用温水清洁擦拭局部皮肤,将软坚止痛膏贴敷于疼痛部位,每个部位贴敷6 h,每日1次,7 d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1)主要观察指标: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评估。0分:无痛;1~3分:有轻微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逐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影响食欲和睡眠。疼痛评分减轻3分为有效。2)次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每周出现爆发痛次数;首日、全程等效吗啡消耗量;临床疗效。

1.4 疗效评定方法及标准 对纳入的84例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VAS评分,评分方法应根据患者的自身感受、语言描述进行。统计两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的数值变化。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3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症状积分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缓解程度比较 轻度疼痛者及中重度疼痛者两组治疗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对照组轻度疼痛者、对照组中重度疼痛者、治疗组轻度疼痛者、治疗组中重度疼痛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治疗前后VAS评分下降差值比较方面,治疗组轻度疼痛及中重度疼痛患者疼痛评分下降程度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2.2 每周爆发痛次数、首日及全程吗啡消耗量比较 在每周爆发痛发生次数方面,治疗组轻度疼痛、中重度疼痛患者每周爆发痛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首日吗啡消耗量方面,治疗组轻度疼痛、中重度疼痛患者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全程吗啡消耗量方面,治疗组轻度疼痛、中重度疼痛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3。

表2 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分

表2 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s)Tab.2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值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疼痛程度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比较对照组 21 轻度疼痛 2.76±0.99 1.19±0.98* 2.04±0.74 21 中重度疼痛 7.52±1.56 3.80±1.25* 2.61±0.67治疗组 21 轻度疼痛 3.09±0.70 0.47±0.60* 3.67±1.24#21 中重度疼痛 7.61±1.59 2.57±0.81* 5.04±1.68#

表3 每周爆发痛次数、首日及全程吗啡消耗量比较(±s)Tab.3 Comparison of weekly pain outbreaks,first day and total morphine consumption(±s)

表3 每周爆发痛次数、首日及全程吗啡消耗量比较(±s)Tab.3 Comparison of weekly pain outbreaks,first day and total morphine consumption(±s)

注:与对照组轻度疼痛、中重度疼痛分别比较,*P<0.01。

?

2.3 临床疗效比较 轻度疼痛组中,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6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疼痛组中,对照组效率为52.39%,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临床疗效比较Tab.4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例

3 讨论

癌性疼痛严重影响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若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将会对人体产生诸多危害[4]。因此,未能控制的疼痛对身体、生理、心理方面造成损害,成为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推荐应用WHO提出的“三阶梯药物止痛法”以控制癌痛,其镇痛疗效确切,但因其不良反应而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推广应用。

软坚止痛膏为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贾英杰主任的经验方,其具有解毒祛瘀、消肿止痛、透达病所之功效,方中以木鳖子、蜈蚣等荡涤邪毒、息风镇痉、搜剔深伏于里的毒瘀,大黄、姜黄等活血化瘀、通腑泄浊、解毒散结,佐以冰片,通经透气,直达病所,全方共奏解毒祛瘀、通络止痛之功,诸药合用以达到标本同治之效[5]。

本研究结果显示,软坚止痛膏联合WHO三阶梯镇痛方案治疗癌性疼痛,可以显著降低患者VAS评分,且联合软坚止痛膏治疗癌性疼痛可使患者疼痛评分下降更为显著,止痛效果更佳。在常规镇痛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软坚止痛膏可显著降低癌性疼痛每周爆发痛次数,减少全程吗啡消耗量,并能改善临床疗效。因此,软坚止痛膏联合WHO三阶梯镇痛方案治疗癌性疼痛优于单纯西医镇痛治疗,且可减少爆发痛次数,减少吗啡使用剂量,更好地控制癌性疼痛,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癌性吗啡中重度
癌性爆发性疼痛评估与护理的研究进展
鞘内药物输注系统储药盒中氢吗啡酮浓度稳定性与临床意义
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行宫腔粘连切除术后治疗效果与生活质量分析
氢吗啡酮与吗啡滴定患者自控静脉镇痛治疗癌痛的效果比较
脑卒中吞咽中重度障碍患者经口/鼻腔间歇置管注食营养的护理体会
CAT、6MWT和肺功能检测在老年中重度COPD稳定期患者病情评估中的意义
褪黑素和吗啡联合使用能提高吗啡镇痛效果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放射治疗与89Sr核素治疗对椎骨转移癌性疼痛的效果对比评价
结核性腹膜炎与癌性腹膜炎的CT鉴别诊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