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围刺结合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黄褐斑30例

2020-04-25 07:00黄晓飞刘建武江西卫生职业学院南昌33005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南昌330006
江西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黄褐斑针法阳明

★ 黄晓飞 刘建武(1.江西卫生职业学院 南昌 330052;2.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南昌330006)

黄褐斑是一种常见的影响面部美容的获得性色素沉着性皮肤病,临床表现为面部黄褐色或灰黑色斑片,不高出皮肤,常分布于鼻背两侧及颧颊部,也称为“黧黑斑”,又有因肝病而起者,故又称为“肝斑”[1]。有研究统计,黄褐斑成年女性的发病率高达28.2%~33.93%,人群自然患病率为9.7%[2]。黄褐斑是常见的损美性疾病之一,对患者的工作、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甚者出现焦虑、抑郁心理。临床观察发现局部围刺结合调理脾胃针法干预黄褐斑能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黄褐斑患者均来自2017年3月—2018年9月间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均为女性,年龄20~55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中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34.53±8.67)岁;病程1~12年,平均(6.30±2.80)年。对照组中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36.63±9.06)岁,病程1~11年,平均(6.13±2.62)年。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上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30)

1.2 诊断标准 参照《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2003年)黄褐斑的诊断标准[3]:(1)面部淡褐色至深褐色、界限清楚的斑片,通常对称性分布,无炎症表现及鱗屑;(2)无明显自觉症状;(3)女性多发,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后;(4)病情可有季节性,常夏重冬轻;(5)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色素沉着。

1.3 纳入标准 (1)符合上述黄褐斑诊断标准;(2)女性,年龄20~55岁;(3)签署知情同意书者;(4)近半年内未接受药物、激光及其它相关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1)妊娠或产后1年内及哺乳期妇女,或服用避孕药者;(2)合并肝、肾、心脑血管等重大疾病的患者。

1.5 脱落标准 (1)依从性差,提出退出者;(2)出现其他疾病必须处理施治者;(3)治疗过程中出现妊娠情况或服用避孕药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消毒色斑处皮肤,采用一次性不锈钢针(0.25×25mm)沿着色斑边缘一周以斜刺进针进行局部围刺,围刺过程中均为浅刺,不行针。

不同证型辨证取穴:肝郁气结:太冲、行间、膻中等;脾虚湿蕴:地机、阴陵泉、脾俞等;肝肾亏虚:太溪、照海、复溜、肝俞等;肾阳不足:命门、肾俞、太溪等。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选取中脘、下脘、天枢、梁门、气海、关元、水道、归来、足三里、三阴交、曲池、合谷进行针刺干预。

以上两组针刺得气后留针,每隔10min行针1次,留针30min后出针;10天为一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2003年修定的《黄褐斑的临床诊断及疗效标准》评定中皮损评分标准[3]。见表2。

表2 症状评分表

以上根据皮肤科专科医生对黄褐斑皮损的评定,两项相加确定总积分。

生存质量评分(the MOF SF-36 questionnaire,SF-36)[4]:观察量表中的4个领域,分别为:生理职能(RP)、一般健康状况(GH)、精力(VT)、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采用常规评分法:终得分=[(实际初得分-最低可能得分)/(最高可能得分-最低可能得分)]×100,各维度终得分和综合评分越高,表明生存质量越好。

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5]:SDS与SAS按症状出现频度评定,分四个等级,用于评定抑郁或焦虑病人的主观感受。自评结束后,把20个项目中的分数相加,即得到总粗分,然后通过公式转换:Y=Int(1.25Z,Z为总粗分),取其整数部分,就得到标准总分。由患者在医师指导下独立填写。

3.2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总积分及差值比较 见表3。表明两组均能改善皮损症状(P<0.05),且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总积分及差值比较(,n=30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皮损总积分及差值比较(,n=30 )

注: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差值比较,*P<0.05。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差值观察组 3.47±1.41□ 1.96±1.47∆ 1.53±0.51*对照组 3.50±1.43 2.50±1.38∆ 1.00±0.26

4.2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差值比较 见表4。统计数据显示,两组均能提高生存质量量表中生理职能、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状况,且观察组改善生存质量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4 两组治疗前后生存质量评分及差值比较

4.3 两组治疗前后SDS、SAS积分及差值比较 见表5、6。由表5可见,两组均能改善抑郁、焦虑状态,但观察组改善状态的效果优于对照组。表6说明,两组均能改善焦虑状态,但观察组改善焦虑状态效果优于对照组。

表5 两组治疗前后SDS积分及差值比较(n=30)

5 讨论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云:“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说明黄褐斑与阳明之荣衰密切相关。首先,从经脉循行上来看,“胃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约太阳之脉,下循鼻外,入上齿中,还出夹口,环唇……”(《灵枢·经脉》)足阳明经几乎循行整个面部,循行部位也正是面部黄褐斑皮损好发处。其次,从脾胃特性及功能来看,脾气升清、胃气通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胃主受纳脾主运化协调合作完成对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旺盛,气血津液升降正常,水谷精微上达头面,皮肤荣润光泽。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因而有学者主张“阳明主面,治面要取阳明”[6]。中焦脾胃是机体的核心,不仅支配气血的运行,而且进行着基础物质的代谢[7]。因此,调理脾胃是治疗黄褐斑的治本之法。

现代研究表明黄褐斑是由于表皮中黑素和黑素小体增加,黑素细胞活性增强,黑色素代谢障碍引起[8-9]。自由基损害是黄褐斑的重要致病因素,当机体氧化与抗氧化损伤机制处于不平衡状态,氧自由基增多,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致使机体生物膜脂质过氧化,膜的结构、功能受损从而引发黄褐斑[10]。有学者研究发现以调理脾胃为基础的针法治疗黄褐斑可以使体内LPO下降,SOD上升,患者氧化与抗氧化失衡机制得到改善,从而能及时清除生理条件下产生的过氧化脂质等氧化物,使LPO不在体内堆积;同时针灸可以促使体内MDA含量显著下降,阻断自由基产生过氧化脂质的链式反应,改善机体的代谢状态[11-12]。笔者在临床上运用局部围刺结合调理脾胃针法治疗黄褐斑也取得较好的疗效。调理脾胃针法以脾经、胃经及局部穴位为主。其中中脘穴位于任脉上,为胃经募穴、六腑之会,是胃经精气、腑气汇聚所在,具有健脾和胃、通腑调气之功;天枢穴属于足阳明胃经,为大肠经之募穴,为阳明脉气所发,具有通调肠腑、行气理滞的作用;中脘、天枢相伍可化生营气,调理气血[13];梁门穴有门户之意,是调节中焦水湿要穴;气海培补元气,益肾固精以化生后天;关元穴,小肠募穴,为元阴元阳交关之处,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之功;水道、归来位于下腹,常用于治疗妇科疾病;足三里既是胃经合穴又是其下合穴,胃气之大会,具有健脾益胃、通调腑气、升清降浊之功;曲池、合谷分别为大肠经合穴、原穴,两穴相伍可通降肠胃;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补肝、脾、肾三脏,与合谷配伍又有活血化瘀之功。局部围刺以黄褐斑皮损部位边缘针刺,促进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同时由于十二经络都直接或间接地与面部联系,因而局部围刺具有疏经通络,调整经气,消除黄褐斑之功[14-15]。围刺法一方面通过重建大量皮肤微细管道,激活细胞,修复受损组织,刺激皮肤的自愈能力,从而打破病理性经络环,建立生理性经络环,使机体恢复内稳态;另一方面,围刺能够对黑素细胞增生起抑制作用,加快黑素颗粒降解,提高机体SOD活性,改善雌激素水平,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16-17]。

本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围刺结合调理脾胃针法可改善黄褐斑的皮损状况,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猜你喜欢
黄褐斑针法阳明
高中生物错题集建立的实践研究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82例女性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杲杲冬日阳明暖好时光
朝医太极针法操作规范
罗阳明:大瑶山里的年轻博士
光子嫩肤在黄褐斑中的应用
针灸配合中药治疗黄褐斑65例
阻力针法联合针刺后溪穴治疗颈肌筋膜炎100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