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药金挖耳及其混淆品天名精的生药学鉴别

2020-04-25 07:00张亚梅张普照钟国跃慕泽泾黄丽莉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3300042江西省林科院南昌330004
江西中医药 2020年4期
关键词:腺毛木质部皮层

★ 张亚梅 张普照 钟国跃 慕泽泾 黄丽莉(.江西中医药大学 南昌 330004;2江西省林科院 南昌 330004)

菊科植物金挖耳(Carpesium divaricatumSieb. et Zucc.)为苗药野烟叶基原植物之一,药用部位是其干燥全草,秋季结果前采挖,具有清热、解毒、发汗、消肿、止痛的功效,主治感冒发热、咽喉肿痛、疮疖肿毒、牙痛等病症[1]。现代研究表明,金挖耳和天名精全草均含黄酮、苯酚类、甾体类、木脂素类、三萜类、香豆素类及天名精内酯酮、天名精内酯醇等倍半萜类化合物[2-4]。二者均为天名精属植物,形态亦有类似,故民间常将天名精作为金挖耳的混淆品使用。本文拟在已有文献基础上[5-6],对苗药野烟叶基原植物之一金挖耳及混淆品天名精进行生药学研究,为苗药金挖耳药材鉴定和质量控制提供技术参考。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XY-200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机,GZX-9070MBE电热鼓风干燥箱。麦克奥迪(Motic)BA410EF-UPR显微镜,Moticam pro 282A 显微成像系统,TS100(Nikon) 倒置生物显微镜,德国徕卡Leica RM2245轮转式切片机,TKY-BMB型石蜡包埋机。

1.2 试剂与材料 甘油,苯酚,水合氯醛,明胶,乙醇,甲醛,冰醋酸,二甲苯,番红,固绿,加拿大树胶,进口石蜡等均为分析纯。

所有药材均野外采集,采集地信息见表1。经江西中医药大学钟国跃研究员鉴定分别为菊科天名精属植物金挖耳(C. divaricatumSieb.et Zucc.)和天名精(C.abrotanoidesL.)的干燥全草。标本现存于江西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与民族药研究中心标本馆。

表1 药材样品及来源

2 实验方法

性状鉴别:结合文献和标本对金挖耳和天名精药材进行性状描述。

显微鉴别:分别取干燥金挖耳和天名精药材各两份,1份置水中煮沸,待室温后分拣根、茎、叶,切成0.5cm长的段或0.3cm×0.5cm的方块,制成石蜡切片用于组织显微观察;1份粉碎,过60目,用于两种药材粉末鉴定;1份水煮软化,用于撕去叶表面进行观察。

3 结果

3.1 药材性状

3.1.1 金挖耳 本品地上部分长30~60cm,茎基丛生细根,暗棕色。茎圆柱状细长,有明显纵条纹,质硬,不易折断,断面具类白色髓部,表面灰绿色至暗棕色,下部木质,近于无毛,上部密被短柔毛,多分枝。单叶互生,多皱缩破碎,茎下部叶卵形或卵长圆形,长4.5~7.5cm,宽2.5~5.5cm,中、上部叶较小,绿色或绿褐色,两面被短伏毛和腺点。头状花序单生于茎端或叶腋,总苞片4层,干膜质,直径0.6~1.2cm,由外向内逐层增长,苞叶3~5枚,其中2枚较大,头状花序,雌花狭筒状,两性花筒,呈枯黄色。气微,味苦,见图1。

3.1.2 天名精 本品地上部分长60~100cm,主根多条,呈分枝状,棕黄色。茎表面黄绿色至绿褐色。茎下部叶展平后呈宽椭圆形或长椭圆形,长8~16cm,宽4~7cm,顶端尖或钝,基部狭,柄成具翅状,边缘有不规则锯齿或全缘,两面被白色短柔毛,中、上部叶较小。头状花序单生于枝顶和叶腋,总苞片3层,花呈棕黄色。气微,味微苦、涩,见图2。

图1 金挖耳药材照

图2 天名精药材照片

3.2 显微鉴别

图3 金挖耳根横切面

图4 天名精根横切面

3.2.1 根横切面 两种药材根横切面无明显差异。均表皮细胞壁增厚,破碎或脱落,根毛少见。二者皮层宽广,均约为横切面1/2,细胞呈类方形,但金挖耳根皮层可见草酸钙方晶和簇晶,且内皮层明显。二者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均有不连续的形成层环,韧皮部窄,木质部导管较小,木纤维多,初生木质部明显,见图3~4。

3.2.3 茎横切面 金挖耳茎和天名精横切面均呈类圆形,表皮细胞外被角质层,排列紧密,类长方形,其上被有2~3个细胞组成的单列非腺毛,但天名精茎横切面表皮细胞腺毛和非腺毛分布更密集。二者皮层窄,由3~5层薄壁细胞组成,外皮层1~2列细胞排列较紧密,内皮层不明显,但天名精茎内皮层凯氏带加厚明显。二者中柱鞘纤维宽广,半月形,呈环状密集排列。双韧维管束,在韧皮部与木质部间有形成层。二者髓部发达,均有由类圆形的细胞组成,射线较窄,呈辐射状,內通髓部,外达皮层,由2~4列薄壁细胞组成,天名精茎髓射线近韧皮纤维处细胞略增厚(图5~6)。

3.3.4 叶横切面 苗药金挖耳与天名精叶横切面区别不明显。上、下表皮细胞均1列,排列紧密,多呈类方形,下表皮密被腺毛和非腺毛,非腺毛多由2~4个细胞组成,腺毛多单柄。上表皮内有1~2层厚角组织,下表皮内有一层复表皮,双韧维管束周围有较宽的维管束鞘,见图7~8。

图5 金挖耳茎横切面

图6 天名精茎横切面

图7 金挖耳叶横切面

图8 天名精叶横切面

3.2.5 粉末 两者粉末无明显差异,均呈灰绿色至棕褐色。非腺毛较多见,腺毛少见,多为单细胞。叶表皮细胞呈多角形,气孔不定式, 4~5个保卫细胞。螺纹导管、网纹导管多见,偶见孔纹、梯纹导管。纤维较多,细长较直,常多数成束,前部尖端较长,壁稍厚,空腔大。草酸钙方晶、簇晶散在。见图9~10。

图9 描药金挖耳粉末

图10 天名精粉末

4 讨论

两种药材根横切、叶横切、叶表面组织及粉末显微特征均无明显差异。但部分性状和根、茎横切显微特征略有差异:天名精茎下部叶广椭圆形或长椭圆形,头状花序成穗状排列,苞叶2~4枚,总苞钟球形,苞片3层。金挖耳下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被白色短柔毛并杂以疏长柔毛,沿中肋较密;叶柄较叶片短或近等长,与叶片连接处有狭翅;头状花序单生茎端及枝端,苞叶3~5枚,总苞卵状球形,苞片4层。金挖耳根皮层可见草酸钙方晶和簇晶,且内皮层明显。金挖耳茎横切面表皮细胞被有2~3个细胞组成的单列非腺毛。皮层窄,由3~5层薄壁细胞组成,外皮层1~2列细胞排列较紧密,内皮层不明显。中柱鞘纤维宽广,半月形,呈环状密集排列;双韧维管束,在韧皮部与木质部间有形成层。髓射线较窄,髓部发达,由类圆形的细胞组成。天名精表皮细胞外密集分布腺毛和非腺毛,多破碎,内皮层凯氏带加厚明显,髓射线近韧皮纤维处细胞略增厚。上述差异可作为金挖耳生药学鉴别的参考依据。

猜你喜欢
腺毛木质部皮层
不同品种吊兰根初生木质部原型的观察与比较
复发缓解型多发性硬化患者扣带皮层结构和灌注变化
急性皮层脑梗死的MRI表现及其对川芎嗪注射液用药指征的指导作用研究
基于复杂网络的磁刺激内关穴脑皮层功能连接分析
不同烟草种质腺毛密度鉴定分析
茉莉酸甲酯对烟草分泌型和非分泌型腺毛形态发生的影响
镉污染来源对萝卜镉积累特性的影响
盐分胁迫对2种杨树次生木质部导管特征的影响
电刺激大鼠皮层桶状区对胆碱乙酰移位酶表达的影响
白肋烟烟叶表皮腺毛密度品种间的差异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