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探讨

2020-06-25 07:42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18期
关键词:螺旋杆菌四联组织学

尹 娟

(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消化内科,山西 太原 030003)

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使人们面临的压力日益增大,饮食卫生及饮食结构不合理,此类因素共同导致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发生率逐年提升,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幽门螺旋杆菌是胃十二指肠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严重时可以发展为胃癌。对这类疾病的治疗及降低胃癌发生率的关键就在于根除幽门螺旋杆菌[1]。临床上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主要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铋剂联合方案治疗,联合方案众多,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十分重要。为探究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的效果,本文选取了本院在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期间诊治的600例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详细治疗情况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本院在2018年6月~2019年5月期间诊治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共计600例。纳入标准[2]:所有患者均符合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均未合并存在其它消化系统疾病或者其它严重脏器疾病,患者在入院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反酸烧心、嗳气等症状;所有患者意识清楚,无精神性疾病史,并且在近一段时间内未使用过抗生素和抑酸剂。采用随机数字表方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例数相同,均为300例。对照组中,男性160例,女性140例,年龄21~79岁,平均(53.52±4.42)岁,病程6个月-3年,平均(1.43±0.22)年;观察组中,男性155例,女性145例,年龄22-78岁,平均(52.45±4.24)岁,病程6个月-3.5年,平均(1.45±0.32)年。两组患者疾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大(P>0.05),可以进行统计学分析。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四联疗法,具体如下:兰索拉唑肠溶片(扬子江药业集团四川海蓉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5186),每次30 mg,每天2次,口服;阿莫西林胶囊(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医药产品注册证号HC20150055),每次1.0 g,每天2次,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1041),每次0.5 g,每天2次,口服;枸橼酸铋钾片(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国药准字H10900084),每次0.6 g,每天2次,口服。观察组在四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布拉氏酵母菌散(BIOCODEX(法国),批准文号:S20150051)治疗,剂量500 mg,每天两次。两组连续治疗2周。治疗期间,均不能饮酒。

1.3 观察项目和评价标准

(1)观察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清除标准: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对患者实施碳13呼气试验,结果为阳性,表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治疗后复查幽门螺旋杆菌为阴性,则表示幽门螺旋杆菌根除[3]。(2)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积分情况。分数降低表示好转[4]。

1.4 统计学方法

本文所有的数据统计均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由专业人员负责,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积分指标各计量数据以(±s)的方式进行表示,两组计量数据比较采用秩和检验其间的差异性;清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表示为%,2组计数数据比较其间的差异性行卡方验证。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对比

观察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280 例,清除率为93.33%(280/300),对照组幽门螺旋杆菌清除240例,清除率为80.00%(240/300),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463,P<0.05)。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分析

观察组发生率为8.00%,和对照组的7.6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表1。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积分对比分析

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积分都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分析(n,%)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积分对比分析(分,±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积分对比分析(分,±s)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300 2.22±0.56 1.56±0.55观察组 300 2.21±0.57 0.86±0.53 t 0.342 6.532 P>0.05 <0.05

3 讨 论

临床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消化道疾病的发生均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存在密切联系,因此要想提高对这类疾病的治疗效果,一定要从根除HP入手[4]。临床上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主要是采用质子泵抑制剂联合抗生素及铋剂方案进行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案为四联疗法[5],我院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效果进一步提升。布拉氏酵母菌为非致病性真菌类益生菌,具有诱导 Hp 细胞形态学变化、修复细胞损伤的功效和作用,可以直接抑制致病微生物的繁殖,并且还可以抑制其对黏膜细胞的粘附和侵袭,从而有效清除幽门螺旋杆菌,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5]。

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观察组清率为93.33%,对照组清除率为8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对比,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积分都明显下降,且观察组患者下降更加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结果说明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在四联疗法治疗的基础上增加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疗,不仅可以提高幽门螺旋杆菌的清除率,而且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影响,安全性比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来说,采用布拉氏酵母菌散联合四联疗法进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并且安全性比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螺旋杆菌四联组织学
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分餐真的很必要
超声心动图诊断胎儿法洛四联症的价值
健康体检者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法洛四联症根治术中左肺动脉狭窄的处理
《呼吸道感染牛分枝杆菌对肝脏和肠道影响的病理组织学观察》图版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的相关性分析
小脑组织压片快速制作在组织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绿色四联新能源 缔造智能新家园
“四联工作法”走活老促会这盘棋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