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目标的核心素养行动策略

2020-06-27 14:12陈利
考试周刊 2020年40期
关键词:学习目标先学后教

摘 要:思考常听到的一句感慨:“怎么听别人讲课感觉一节课时间那么漫长,而自己讲课时总感觉时间不够!”作为听课者,我们没有目标,而作为“讲”课者,教学目标烙于心间。在先学后教的指引下,将目标嫁接到学生心里,转化为学习目标,显得势在必行。在40分钟初的1分钟将学习目标通过板书、多媒体、挂图等方式呈现,并在40分钟末的2分钟将学习目标以提问、总结、作业测验等方式再次呈现强化自省。本探究结果表明,这种“双呈现”模式的确能起到“收住”学生的作用,提高的不仅是普遍关注的分数,还有学生日益高涨的学习热情。

关键词:先学后教;学习目标;双呈现模式

一、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背景

自从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建立定班、定员、定时的班级授课制以来,世界各国的教学论专家都殚精竭虑地在探索这种教学制度的机制特点,研究在规定课时内提高教学效率的途径和方法,针对性地提出了设计教学法、分团教学法、道尔顿作业法等各种设想。而在课堂教学的章法中,第一环节即为定向,即揭示教学目标。近几年,科学教学目标意识的淡薄问题得到了较高的重视,部分专家和科学教师致力于制订细化的教学目标,并显示出一定的效果,但课堂的主体——学生能在40分钟内全程全神贯注难度大且不现实,一节课后,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精心設计的课堂,没有明确学习目标的学生未必能在课后清晰地概括出学到了什么,对于该方面的探究,现在文献还较少涉及。

二、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界定

本以北干初中七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教育部2012年审定的浙教版科学教科书为实验资料,按照自然的分班,将一个任课教师所执教的两个班级分别设置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其中,实验班的学生接受模式:1分钟+2分钟,即在课初1分钟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呈现学习目标,在40分钟末的2分钟通过各种方式检验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即所谓的学习目标双呈现模式。而对照班的学生接受常规的不呈现模式,数据由备课组老师记录统计。

三、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预设目标

鉴于多年来多名专家学者对突出教学目标的重要性的研究,相信学生直观明确课时学习目标必定能提高课堂有效性,只是这种效果可以最大化到什么程度是吸引人的部分,希望与对照班学生相比,实验班学生的作业完成优劣情况、学习科学热情情况、测验评估情况等都有质的提升。

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理论支撑

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目标教学法,布卢姆认为,预期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和具体,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成效,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五、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基本过程

六、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研究成果

经过近一年的研究,收集到11次四位备课组老师的统计表格如图:

经过细密的分析统计,我们认为无论从学生方面,还是教师自身方面,学习目标的双呈现都有积极促进作用。

(一)学生方面

1. 作业优秀率

将四个实验班和四个对照班的作业优秀率取平均值,绘制成折线图。

研究表明:实验班作业优秀率还是较为明显地高于对照班。前两次差异不大的原因可能是课堂比往期收缩3分钟,学生对这种新方式尚未适应或未对学习目标引起足够重视导致。总体而言,实验班的作业优秀率呈上升趋势,并稳定在约一半的学生。第四次和第八次数据“异常”,是由作业内容布局不合理,难度偏大引起。在习题设置方面,研究还有待加强。

科学教师对于学生的作业喜好大都偏向于“脏乱化”,脏乱的作业通常正确率高,学生在题旁标注的信息,让教师在第一时间准确把握学生的思路,有时这个笔记是标注u=20cm,f=10cm,u=2f;有时这个笔记是标注未知物质的密度计算过程;有时这个笔记只是简单地将“质量相等”圈出来;有时甚至只是在原题的探究目的下画线。但无论是哪种脏乱形式,都能体现出学生的目标引导意识是否强烈。比如,将一未装满的梯形封闭容器倒置,比较前后压强大小。一学生在题旁上下依次写了液体压强计算公式和固体压强计算公式,教师在观察到该笔记后,认为此学生目的明确,液体压强的影响因素掌握准确,但出现固体压强公式时,就会想到,学生在最终的思考后,只考虑到导致后容器底部所受压力发生变化,而忽略了受力面积的变化。学习方向性明确,目的性增强。

2. 测验优秀率

将四个实验班和四个对照班的测验优秀率取平均值,绘制成折线图。

研究表明:实验班测验优秀率明显高于对照班。即对于原先团体中相对成绩好的学生,双呈现模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扩大了优秀的范围。学生在作业上取得成功时,可能没有很强烈地意识到是因为自己明确学习目标,课堂专注度提高所引起的,更多归因于科学课堂变得更简单且更有趣了,这种心理暗示让处于中上的学生在科学学习时感受到游刃有余。

3. 测验合格率

将四个实验班和四个对照班的测验合格率取平均值,绘制成折线图。

研究表明:实验班测验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这显示出,双呈现模式对于“学习困难户”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科学学习困难的学生,往往目的性差,在审题过程中不能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考点,所以,题目做着做着分数就没了。但自从通过板书、导学单发放等形式的学习目标出现,加上教师的特别强调,时间和空间的允许,让他们有能力和机会真正接触学习目标,慢慢的也学会了剥去题目的金外壳,抽丝剥茧式地解答题目。

(二)教师方面

1. 教学热情提升

研究表明,教师教学热情不足的最大原因是教学目标空泛而琐碎,使用诸如“强化……意识”“提高……能力”这样一些无从把握的套话,失去明确方向,缺乏重点挖掘。课堂教学上往往蜻蜓点水,浮光掠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成了匆匆过客。而双呈现模式,不仅要求教师将教学目标谙然于心,更重要的是将其转变成学生的学习目标。

在实验班和对照班执教的四个老师有共同感受,对照班的学生大部分偏向于“要我学”,而实验班的学生大部分表现出“我要学”。面对求知欲望强烈的学生,教师是极其享受课堂的,并且喜欢在学生面前卖关子,贪恋看到孩子恍然大悟的表情。教师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一厢情愿”,在实验班这种情感完全没有,虽然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在提高,但教师反而在课堂上更加明显地体会到了主导地位。

2. 教学业务能力提升

(1)对学习目标的深刻思考

先前的教学,牢牢抓住教学目标,课堂就成了我要完成什么任务。翻阅曾经收集的资料,发现不仅我这样,很多教师,包括特别优秀的也如此。

我们备课组对学习目标的优越性进行共同学习,并达成一致,认为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目标具有统帅全局的作用,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有效教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①学习目标可以提供分析教材和设计教学活动的依据。

②学习目标描述具体的学习行为表现,能为学习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③学习目标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综上,用直观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每堂科学课的学习目标并得以检验评价显得势在必行。

所以要求在制定学习目标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①目标应全面、具体、适宜,具有可测性。

②强化学习目标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故在目标的陈述中,“学生”两字不应出现,不能出现“培养学生……能力”“使学生……会做什么”之类的句型,将主语彻底转变成“你”或其他词汇。

发现的确有部分教师早已意识到这样的问题,并且将其付诸行动。经过认真学习和思考,针对我前期出现的教学目标,备课组经过集体商量,集体认为将原目标进行适当转化。

(2)对核心素养的深刻思考

大教育家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地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在科学课堂中学生的学习目标则成了教学活动的出發点和归宿点,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学生的学习目标具有多方面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学习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学习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学习程序的设定和学习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学习环节;激励功能,学习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目标是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决定课程内容在相应的阶段要“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水平”。而决定权掌握在学生的前概念里,以学定教,才能让学生学得最营养,教师教得最有效。根据学生实际,细化学习目标,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

七、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尚未解决的问题

本认为学习目标的第一次呈现可以形式多样。具体采用的方式,我们商量决定不同的实验班各采用一种方式,但表格采集结束后,就发现具体哪种方式好也是特别值得探究的话题之一,但由于四个执教教师风格各异,再加上所采用的学习目标第二次呈现方式等多个变量的影响,用作业优秀率、测验优秀率和合格率进行比对,显得不科学,难以比较,也缺失了重要的结论。

参考文献:

[1]陈亮.初中科学自主学习设计[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7.

[2]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简介:陈利,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学习目标先学后教
编织英语课堂交往的经纬线
高中数学《统计》浅析
实施高效课堂有感
旅游英语口语教学中任务学习法的探索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