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注

2020-06-27 14:12李德连
考试周刊 2020年40期
关键词:批注式阅读小学语文

摘 要: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参与阅读对话过程。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对文本的言语感知,产生与作者之间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从而获得富有个性特征的体验与感悟。课前关注预习批注,课中指导读写批注,课后迁移运用批注三方面进行。提升批注的价值,真正提高学生的批注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多角度批注;批注式阅读

长期以来笔者发现学生对预习很不重视,即使学校组织专门的语文团队,设计了导学单,助力孩子们预习,但依然还有部分的学生存在大面积空白的现象。他们在思想上认为预习是可有可无的,反正老师在课堂中会讲。然而传统的语文课堂中,许多老师依赖网络上精美的课件,很炫的课件播放完了,课堂也就结束了。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至于学生个人的情感领悟,学生独特的个性体验,学生与文本深层次的对话,都成了空头支票。

批注式阅读是学生富有创造性地参与阅读的对话过程,在这一对话过程中,学生能够从自己的知识经验出发,经过对文本的言语感知,以求得与作者之间心与心的沟通、交流,从而实现会意融情的目的,收获富有个性特征的体验与感悟。批注式阅读能够体现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能够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

那么,该如何做呢?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思考批注在文本上,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批注,主动思考,搭建学生与文本进行有效沟通的桥梁。

一、 课前预习,尝试批注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内容时很关键的一步。新的文章能唤醒学生对新内容的感悟,唤醒学生产生新的疑问,唤醒学生产生新的情感共鸣,唤醒学生产生个性化的见解。长期坚持自主批注式阅读,就会大大提高预习的效果。

若是想让批注式阅读在课前得到很好的落实,老师一定要加强批注的教学。首先,要共同确定常用的批注符号,其次,要引导学生把握批注的角度,提升自己的课前批注的能力。

(一)首先来谈谈常用的确定性批注符号

老师和学生明确了批注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可以更好的把各项语文知识,探寻表达的各种体验感受更明了准确地表达出来。①用圆圈圈出关键词语。②用单横线画出本文的中心句。③表示有疑问处,我们共同规定在句子的下边画虚线并用红笔在句子的下方打一个问号。④对于课文中的重要的字词,我们规定用小三角标注出来,并且用黑笔在重要的字词旁边附上自己的体会。⑤对于经典优美的句子和使用巧妙的表达手法的句子,我们规定在句子的下方画上波浪线。教学时先给学生示范,明确这些符号意义,让学生们多次练习,熟练运用这些批注符号,这样学生在交流时就能很迅速的了解各自的用意,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二)其次要引导学生学习批注的角度

统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学期第六单元,开始引导学生认识批注的角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抓住关键字词进行批注,抓住中心句进行批注,抓住体会比较深的地方进行批注,抓住在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批注,抓住特殊的标点符号进行批注,抓住文章的题目进行批注,抓住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批注,抓住比喻、拟人、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反复等修辞手法进行批注,抓住作者的表达方法进行批注,抓住文章的结构进行批注,抓住文章的开头结尾进行批注,抓住文章的过渡段,插叙段进行批注。丰富了学生批注的角度,打开了批注的思维,学生的批注便有了方向有了抓手,也保证了批注的质量。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批注,对于培养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从而发展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多角度自主批注,日积月累养成习惯,能为进一步深层次的阅读夯实基础。

二、 课中互助,提升批注

学生在课前结合自己的实际从多角度进行了批注,那么课堂当中,我们该如何运用这些学生的批注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结合课文内容、教学目标,针对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引领学生从课文里找到有效的信息,结合学生个人的认知与生活经验相结合来解读课文。

如在进行四年级下册的《陀螺》一课,我引导学生快速圈画出含有双引号的词语。有“冰嘎儿”“角锥”“废物利用”“鸭蛋”“和平”“荣誉”含有引号的。然后,我就结合这些带引号的词语,引导学生:“同学们,发现了吗?随着引号里的词语变化,作者的心情也在发生着变化。“我”喜爱“冰尜儿”,却不喜欢小小的“角锥”。于是费尽心思地制作得心应手的陀螺,差点把椅子腿都拿来“废物利用”,却还是没有得到得心应手的陀螺,为此,“我”非常失望。当“我”收到叔叔送的“鸭蛋”时,多么开心、兴奋呀。可当“我”拿到马路上时却被同伴取笑,“我”不再開心,甚至被迫追求“和平”,没想到“鸭蛋”却战胜了大陀螺,为“我”赢得了“荣誉”。给“我”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与由衷的自豪!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的心情,将这六个带有引号的词语串联起来复述课文。尝试对带引号的一个或者两个词语进行批注,并且能够在组内全班分享自己的感受。我在教学时引导学会捕捉重点词语,引导他们透过这些词语,可以表现出小男孩的真实细腻的内心世界。

再如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慈母情深》一课,我在引导学生批注前,补充了这些词语:

环境描写资料补充:

空间非常低矮,低矮得让人感到压抑。不足二百平米的厂房,四壁潮湿颓败,七八十台破缝纫机一行行排列着,七八十个都不算年轻的妇女忙碌在自己的缝纫机后。因为光线阴暗,每个妇女头上方都吊着一只灯泡。正是酷暑炎夏,窗不能开,七八十个妇女的身体和七八十只灯泡所散发的热量,让我感到犹如身在蒸笼。

学生批注:作者运用反复的手法,写出了母亲工作环境的艰苦。

出示句子:

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我们提供批注密招:

1. 批注可针对一个词、一句话、也可以针对一段话。

2. 可以从写法、感受等多角度作批注。

学生批注1:作者连用了三个“我的母亲”,说明他当时对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工作,既感到悲哀、辛酸、心痛,又深深体会到母亲的辛苦、疲惫,同时,更感受到母亲的坚强、慈爱,美丽与伟大。

学生批注2:我看到母亲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辛勤工作而震撼,包含了“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学生批注3:作者运用排比的手法细致地刻画了母亲一连串的动作,不仅让读者感受到了母亲的辛劳,而且加深了读者对母亲的印象,为后文做好了铺垫。

学生批注4:作者用排比的写作手法,通过连续动作的词语描写突出了母亲工作的辛苦,忙碌,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学习的支持,对我的关爱。

恰如上面的例子,老师紧紧抓住《慈母情深》,课文中作者运用反复和排比的手法,这样在难点处引导学生进行细细的品读,批注下自己的思考,与文中的人物进行深层次的对话,培养了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三、 课后迁移,运用批注

课内习得方法,要在课外强化批注的运用,提升阅读的主动性,促进学生在阅读中深入思考。

例如,我在执教完四年级下册《陀螺》这一课。就安排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高洪波爷爷的儿童文学作品《斗鸡》,并且针对文中多次出现的引号的词语进行评析批注。

我们往往按参战人数分成两拨,手心手背,一次次平均。直到双方人数均等,然后一声呐喊,以蛮勇的姿态在两米外对垒:单腿站立,另一腿盘回腰际,凸突向前的膝盖便成为进攻对方的“兵器”。

我记得一位姓游的同学,矮小灵活。绰号叫“油鸡”;另一位盟高的同学,人称“高脚鸡”。还有这鸡那鸡的,似乎我们班成了养鸡场。总之,在那个夏天,我们不知为什么会突然迷上了斗鸡这种游戏的。

这么有趣的游戏片段,你会怎么批注昵?如:

1. 关于“兵器”的四项批注,哪一项是对“引号”的用法进批注的?(  )

A. 凸实向前的膝盖

B. 写出斗鸡的乐趣

C. 预示斗鸡的激烈

D. 表示特殊的含义

(2)“油鸡”一词,有四项批注,哪一项批注是错误的!(  )

A. 样子机天可爱

B. 心思狡猾多变

C. 斗鸡动作灵活

D. 外貌整洁明亮

(3)“高脚鸡”这个绰号用的好吗?请写出至少各一个理由

好,理由是:

不好,理由是:

面对要求批注的课外阅读文本,我们要适时适度检查学生的批注笔记,对于优秀的批注及时肯定并且让学生说说自己批注的理由,鼓励多角度进行批注,只要是学生有自己的思考体验,我们就要把掌聲送给学生,要让学生有获得感、成就感。

总之,批注这种学习方法很传统,我们要进行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引领学生进行批注式点评,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个性体验、知识储备、思考力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链接起来,融合起来,让自主批注成为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的纽带。

参考文献:

[1]韩吉旺.统编语文教材批注式阅读教学讨论[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9(10):14-15.

[2]吴英.小学语文课堂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研究[J].小学生作文辅导,2019(4):14.

[3]张新让.小学语文教学个性批注阅读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6(12):117-118.

作者简介:李德连,福建省龙岩市,福建省上杭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猜你喜欢
批注式阅读小学语文
尝试批注式阅读 提高阅读水平
消融矛盾,让批注式阅读更有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
批注式阅读的实践研究
批注式阅读,让“要我学”变“我要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