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造型基础

2020-07-04 02:46陈健俶
艺术评鉴 2020年11期
关键词:设计素描改革教学

陈健俶

摘要:本文通过简介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定义与区别,阐述设计素描在国内外的发展历史。提出设计素描在教学中存在课时少、改革不彻底、继续走写实路线、忽略观察和体验环节等问题。最后总结出调整课时、强调整体观察、减弱光影、注重线条、强化速写和默写、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等一些列设计素描教学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设计素描   改革   教学   客观物象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11-0098-04

近些年来中国的市场经济飞速发展,市场对设计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递增。所以,全国的各大类院校纷纷开设设计专业课程,并且迅速的加大招生数量。为社会培养全面的设计人才而扩大专业规模。设计素描是入学的第一门课程,它不但能解决学生的造型能力,还能解决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对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审美能力有很大帮助,而且对今后专业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放眼全国的设计素描教育,却存在着许多问题。旧的设计素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设计专业的发展要求了,改革以往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迫在眉睫。

一、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的定义与区别

从原始社会开始,人类便已经掌握了初级形态的造型艺术。比如刻在洞窟的岩画、壁画象形文字等等。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些都可以视为素描的雏形。广义上的素描其实就是朴素的描绘客观对象。在《辞海》中,素描解释为:“绘画的一种。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形象。水平较高的素描画有独立的艺术价值。使用工具有铅笔、木炭、钢笔和毛笔等。”[1]素描一开始是以速写的形式出现在绘画制作的准备阶段。它既是一门具有独立表现形式的艺术,也是绘画、雕塑和建筑的共同基础。传统的素描注重科学的解剖学、透视学及光影明暗,旨在创造出客观物象的比例和结构,真实再现客观物象在光影下的空间感、体积感和质感。

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身兼数职的艺术家,达芬奇就是其中十分突出的一位。他运用非凡的想象力和卓越的艺术表现力,运用大量的素描勾画出许多机械研究手稿和建筑草图。他运用素描直观的表达了自己的设计构思,这便是设计素描的雏形了。到了工业时代,德国的包豪斯学院成立了。它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了适用于现代设计发展的教学体系。该学院强调了素描课程的功能性,这时的素描是现代设计与造型基础训练方法相结合的产物。设计素描从广义上来说就是用素描的方法来描绘出建筑、产品、图案等的设计图和效果图。也就是设计师表达自己设计理念的草图。设计素描主要是研究客观对象的内在构成关系和外观形式的整合感,从而超越模仿。达到主动性的认识与创造,并将艺术表现形式以及艺术表现形式的视觉造型语言与专业设计有机结合。如果说传统的素描是为纯艺术服务的,那设计素描则是为实用美术而服务的。

二、设计素描发展的历史

(一)素描在国外的缘起

众所周知,古希腊的雕塑和绘画造型优美、比例恰当、形象写实逼真,有着近乎完美的审美意趣。最早的素描便起源于古希腊。古希腊素描创作题材广泛,艺术家们多从希腊神话中汲取灵感。尤其崇尚人体美。对人体的结构、比例、透视、明暗有很深入的研究。因而创作了很多接近理想美的人物形象。到了文艺复兴时期素描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个时期的素描既追求写实又注重科学。艺术家们为了更准确的表现出人物形象,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比如达·芬奇和米开朗基罗为了搞清楚人体内部的结构,常亲自解剖尸体,从而详细地了解了人体的骨骼和肌肉。这时的绘画工具主要有银笔、炭笔、木炭、黑色铅笔、棕色铅笔、鹅毛竹笔等等。

(二)中国设计素描的发展历史及形成

在中国的本土绘画中,只有讲究散点透视的中国画,强调意境美和诗性美。而我们现在所说的素描是近现代从西方传入的,最早是由一些传教士带入中国的。随着中国许多有志青年的觉醒,后来许多的西洋绘画方法更多的是由留学归国的学子带入。其中徐悲鸿对中国素描的发展贡献最大。20世纪50年代,苏联契诃夫素描体系对中国素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时候的素描追求真实科学的再现物象。

20世纪以后,西方现代艺术的蓬勃发展给西方素描和素描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西方的现代素描和教学体系更广泛的传入中国。并深刻影响着中国素描教育体系的发展。比如野兽派,立体主义画派、达达派、抽象派、行动派,等等。这些画派已经不再重现和模仿自然,而是在素描写生和创作中对客观物象进行夸张、变形、抽象、重组、综合。在技法和材料的运用上也是费尽心思。这些大胆的创新与探索,开辟了艺术的新领域也丰富了画面的表达形式。1919年包豪斯学院成立并逐渐形成了包豪斯教学体系。这对我国的设计素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80年代初,南京艺术学院的学生在冯健亲的指导下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工艺美术专业的素描教学方法并最早实践了结构素描的教学方法。1987年,江苏美术出版社又将冯健亲的实践教学整理出《素描》一书。奠定了设计素描在中国发展的基础。后来瑞士的巴塞尔设计学院出版了《设计素描》一书,“设计素描”[2]这个名词被正式提出。1989年,南艺工艺美术系的素描教学活动也有了重大的变革,在全国艺术类院校中起到了表率的作用。经过这些学者和学院的努力,中国逐渐形成了设计素描的整套教学方法。

三、设计素描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时少

设计素描是学生步入设计学院以后所接触的第一門专业基础必修课,它是一系列后续专业课的基础。设计素描是研究客观物象的内在结构、外观结构形式以及内外结构关系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和处理空间的能力。设计素描是素描表现形式中的一种特别表现方法。设计素描在设计学院的教学中显得非常重要。但是许多院校在课程的安排上,更注重一些软件课程的学习,从而压缩了设计素描的课时。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常表示设计素描的课程刚进入状态,刚找到画画的感觉,这门课就结束了。

(二)改革不彻底,继续写实路线

由于受到国家政策的影响。苏联契诃夫式的写实素描教育模式在我国的影响根深蒂固。从而形成了单一的教学模式。直到改革开放以后,这种情况也并未得到彻底的改变。加上西方学院派素描在中国的发展历史悠久,而设计素描的发展时间不过30年。所以很多人对写实素描仍然很热衷。虽然设计素描在中央美术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等院校的教学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普通院校或者一些高职院校的设计素描教学还停留在写实素描上。课程仍然是以石膏像和人像写生为主。尤其是一些学纯艺术的毕业生在高校任设计素描老师,这种情况更甚。从而造成了设计素描在普通院校的改革单一、滞后。并不能与其他的课程很好的衔接起来。

(三)教学中忽略观察,体验的环节

现今许多院校为了尽快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对国外的课题和学生作业实行照搬原则,学生们模仿着国外学生的作业图片,有时候只是换个构图或者局部稍加改动。这种不注重观察,忽视对客观物象的体验,对结果进行照搬的教学模式,短时间看貌似效果很好,但是长此以往,只能学到国外优秀设计素描的皮毛,而无法汲取到它的精髓。这样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形成了定性思维,对国外的优秀作品实行拿来主义,抹杀了学生们的创造性。设计素描训练是讲究体验和趣味创造性的。在《形式与设计》一书中介绍到:“我以为在艺术表现方法的教学中,关键在于激发气质才能各异的学生产生因人而异的内在反映。这是唯一造就创造气氛和通向创造性作品的途径。”[3]在设计素描的学习过程中应当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去认真体验客观物象给我们的感觉,从而对客观物象进行再创造。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发散性思维和跳跃性思维能力。避免长期枯燥,单一的写生。

四、设计素描的教学改革

(一)调整课时,强调整体观察

在设计素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的整体能力水平,适当的延长设计素描的课程时间。以便为今后的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许多设计素描的初学者在绘画的过程中经常盯着客观物象的某个细节看,不考虑构图、比例和透视关系。往往看到什么就画什么,陷入繁琐的细节之中,被物象的表面因素所困住。抓不住客觀物象的本质,不能正确反映物体的整体面貌,最终导致画面走形。教师应当训练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在绘画过程中首先应对客观物象的各个形体之间进行综合比较,再对物象的结构进行概括,从整体入手,抓住客观物象的本质属性。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能力,学着用简单的几何形体去塑造、概括、抓住物象的基本结构和特征。就像塞尚写给埃米尔·贝纳尔的一封信中所说:“用圆柱体、球体和柱体处理对象,全部根据透视安排,这样,对象的各边或平面都趋向一个中心点……”[4]

(二)减弱光影,注重线条

在设计素描中,表达对象的明暗和光影效果会有所弱化,线条就成了塑造形体和表达空间效果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素描中,客观物象的线条是有虚实、粗细、强弱、刚柔等特性的,而且富有情感变化的。例如图1和图2在表达对象的时候我们不仅要画那些看得见的线,也要画那些摸不着的,但是真实存在于结构之中的线条。在设计素描中可以利用那些看不到的辅助线来表达客观物象的结构、空间、态势和质感等等。通过这些微妙的处理让画面变得生动灵气。在表达客观物体的时候要对物象的线条进行取舍,抓住主要的结构线、比例关系和透视规律,用平面度的线性表现方式塑造出有深度的空间。

图1                         图2

(三)强化速写和默写

速写能够快速的记录下物象的形态或者产品的设计构想,它是一种最快捷、最方便的表现语言。它能够快速地记录下眼前看到的或者是脑中闪现的灵感和构思,是收集设计素材、寻找设计灵感的重要手段。在设计素描的教学中,我们可以融入速写的训练方式,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捕捉物象的形态特征。通过速写的训练,可以迅速提升学生的观察力和表现力,有助于准确地把握形体的外部特征。设计素描教学中,在速写的基础上也可以加入一些默写的训练。默写是速写的一个延续,它是通过认真观察客观物象,由大脑记忆后按照记忆默画出形象的造型方法。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比如客观物象总在移动、客观环境光线较暗、客观现场逗留时间较短等因素。学生只能用默画的方式把客观物象记录下来。在默画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强化客观物象在头脑中的记忆,对客观物象进行剖析、全面观察,迅速捕捉到物象的本质线和特征线,加以概括和强化。最后快速的将脑海中的记忆画出来。如此日复一日的训练,学生对形体的认识就会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上。在日常生活中留心观察一切可利用的条件。有机会就将脑海中优秀设计的记忆画下来,久而久之,体会多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知识就越来越多了。在设计素描教学中有效的融入速写和默写训练,既为设计素描的创作积攒下许多素材和灵感,又提高了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迅速捕捉形体的能力。

(四)注重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

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为学生的造型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还要充分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对千姿百态的客观物象的形状、内在结构、材料、空间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理解之后,教导学生从视觉感受和视觉效果上对物象产生新的认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勇于探索,运用夸张、变形、结构、重组、拼贴等手法进行二次创作。例如图3和图4,这是设计素描最核心的教学环节。周至禹在《设计素描》中说到:“艺术家和设计师都需要对视觉元素进行计划处理,使之形成一个有规律的视觉形象。”[5]这种设计素描的训练方式就是将写生所获得的形态解构成艺术元素并通过重组以获得全新的素描意味。在日常的课程中,我们可以训练学生对物体的解构和重组能力。比如把学生拆分成几组,对一些机器零部件进行拆装,逐一对其进行结构素描训练。然后重新组合这些零部件,发挥想象力,对画面进行重组。从而产生独特的、趣味性的画面效果。也可对一些客观物象进行质地置换训练。将物体原有的肌理和材质替换成别的形态,从而营造出别样的画面效果。这样的联想训练打破了学生一贯的思维模式,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设计素描课程的兴趣。

五、结语

在高校的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素描有着重要的基础地位,它是入学后的第一门课程,它不仅解决学生的基础造型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艺术设计能力。现今,中国已经形成了初步适应艺术设计教育的、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但设计素描发展至今尚未有统一的规范性,在许多高校的教学中还存在许多弊端。设计素描需要形成一系列规范的、科学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并且不能把教学规范和体系僵化的反复摹写,应当在高校的设计素描教学体系下,努力挖掘各个学院的教学特点,合理安排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再现能力和表现能力。鼓励学生个性的发挥和多样性。坚持开放性的教学方式。倡导多元化的思维和丰富的创作手段。这样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适时调整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方法,必将使设计素描及其教学前景更为广阔。

参考文献:

[1]夏征农.辞海(1999版缩印本)(音序)[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宋杨,蒲大圣.设计素描快速进阶[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8.

[3]琼斯·伊顿.形式与设计[M].米永亮,译.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1.

[4]邵军.不朽的大师.塞尚[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17.

[5]周至禹.设计素描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猜你喜欢
设计素描改革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创意观念植入课堂教学法探索及应用
探讨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与教学方法
设计素描结合视觉传达专业特点的教学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传统素描与设计素描教学的比较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