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可视化分析的土地储备研究评述

2020-07-24 07:56张鹏辉
科技和产业 2020年7期
关键词:土地储备土地文献

张鹏辉, 陈 玉, 荣 伟

(1.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西北分公司, 西安 710075; 2.新疆社会科学院, 乌鲁木齐 830000; 3.河南省医用高分子材料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河南 新乡 453400)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是城市政府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对土地进行开发、整理、储备、调控城市建设用地的一种城市土地管理制度,是实现土地政策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之一。国外关于土地储备“Land Banking”的研究与实践最早起源于1896年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开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和满足大量涌进城市工人的住房问题。土地储备制度应运而生后,很快引起瑞典、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的注意,纷纷开始开展这项土地制度。后来,加拿大、澳大利亚、美国等一些城市也推行类似的土地储备制度[1]。上海于1996年建立上海土地发展中心作为土地储备机构,开始施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储备试点。两年后,杭州、北京等城市也纷纷开始试点工作。直到2007年,土地储备制度才正式由点及面的在地方铺开,2018年又对土地储备制度进行重新修订[2]。

国内学术界对于土地储备的研究方法,主要以文献综述法、对比法和综合分析法为主, 还没有相关的定量分析。关于CiteSpace在文献综述中的应用,可以发现从2006以来该研究方法应用研究的学科领域层出不穷。李淑丽通过对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可视化工具(Prefuse,CiteSpace,VitaPad,IVT)进行了框架、技术支持和功能视角的对比讨论,简介了信息可视化崭新科学领域的产生[3];侯剑华、陈悦利用CiteSpace软件首次进行战略管理学领域的文献数据可视化分析,对学科领域的前沿及其演化进行初步探讨[4];栾春娟、侯海燕等通过高频主题词的分析对国际科技政策研究热点与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5];在教育、脱贫、文化等学科领域也可以看到CiteSpace的广泛应用[6-7]。针对国内如火如荼等应用研究,陈悦、陈超美等也针对国内CiteSpace知识可视化工具存在的"滥用"和"误用"的现象,从四个方面阐释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8]。

本文以CNKI中国知网1999-2019年中文文献资源为数据来源平台,通过CiteSpace可视化的定量实证分析,梳理、总结与展望20多年来国内关于土地储备领域的各个阶段历史文献,分析演进的变化趋势与热点发展,在概念内涵特征、理论理念创新、研究方法、研究视角、框架构建、机制机理、因素分析、发展模式、路径与策略等重要研究方面进行梳理提炼与总结展望,深思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对于土地资源配置、土地市场调控与城乡统筹建设的重大意义。虽然近些年来土地储备的研究有所降低,但土地储备制度的广泛作用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普遍关注。立足新时代,土地储备要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乡村振兴、现代经济体系、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精准扶贫等国家顶层战略设计,以期为后续土地储备制度变迁与创新、实践探索测度、评价与路径选择奠定前提基础。

1 数据来源与研究工具

1.1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样本选取中国CNKI学术期刊出版数据库(https://www.cnki.net/)。采取“关键词=土地储备”进行精确检索,时间范围限定为1999-2019年,可以获得 317条检索结果。通过逐个对检索结果进行题目、摘要、关键词的不相关文献进行筛选与整理,删除会议论文、书评、期刊征稿启事等90篇条目,最终获得具有代表性的经典文献227 篇文献。并利用 CiteSpace5. 0. R1. SE. 9. 4. 2016 对 CNKI 和 CSSCI 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将227篇有效文献以refwork的txt格式保存,利用CiteSpace 的格式转换功能,将数据进行转换预处理并精准识别,转换后的数据作为CiteSpace的原始数据。

1.2 研究工具

CiteSpace 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终审教授、大连理工大学长江学者的陈超美教授研发,用于识别并可视化显示科学文献中某一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热点、研究趋势和研究动态。通过CiteSpace分析,可以显示解决合作作者、合作结构、关键词知识图谱、共被引文献、学科领域知识图谱、聚类知识图谱等问题,软件中蓝色到红色图谱代表时间演进,频次由大到小排序以节点的大小表示,两者间共现或共引关系以节点间的连线表示; 网络中心度以节点的紫红色表示。

本文文献的数据处理使用CiteSpace 5.3.R4.8.31.2018版本。借助CiteSpace软件对转换后的227篇代表性经典文献数据进行知识图谱分析,转换后的数据内容包括标题、年份、作者、机构、关键词、期刊名称、摘要等信息。对软件参数进行设置如下:时间跨度为1999—2019年,时间切片为1年,运用最小生成树算法的网络裁剪策略,使用剪切联系中的寻径功能。

2 结果与分析

2.1 研究主题的历史阶段演进

通过统计1999-2019年研究时段内CNKI 数据库中每年的典型文章发文量,以此初步描述和观察国内“土地储备”研究的历史演进发展趋势和阶段。由图1可以得出土地储备研究经历了快速增长—波动保持—波动下降的3个阶段。总体而言,21年来关于土地储备的相关研究文献呈现下降的发展趋势。

图1 1999-2019年国内土地储备研究文献数量变化

在土地储备研究的快速增长阶段(1999-2003年),国内最早的经典文献《杭州市土地储备体系及模式》是由朱寅传、夏积亮和贾生华合作完成,阐述了杭州市土地储备体系实践探索一年的显著成效,内容包括杭州市土地储备体系及职能、运作模式及程序、具体主要政策和显著效果[9]。同年李凤志也发表了对于国有土地储备制度的行政规章制度、储备资金、市场体系和具体实施运作的思考[10]。快速增长阶段,对于土地储备的研究主要围绕国内土地储备制度出台、城市具体实践的存在问题、国内外经验总结展开论述。2002年北京市也相继出台《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资产管理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意见》通知。

在土地储备研究的波动保持阶段(2003-2013年),关于土地储备的文献数量呈现间隔年波动起伏状态,但总体数保持区间稳定。特别是2007年国土资源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制定发布《土地储备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土地储备的扩展研究和实践更加丰富。

在土地储备研究的波动下降阶段(2003-2013年),相关文献数量逐渐下降收敛。在已有研究内容上进一步扩展PPP模式、保障性住房、供给优化、多规融合、政策合作演进、政策执行偏离度等方面的实证研究与分析。2018年对2007年的《土地储备管理办法》进一步重新修订,以求土地储备制度增强政府调控和保障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能力。

2.2 土地储备研究内容评述

在土地储备研究领域,发表作者排名前10的分别为母小曼(3)、金晓斌(3)、林太志(3)、周寅康(3)、吴次芳(3)、谭永忠(3)、蒋晓明(3)、黄贤金(3)、杨继瑞(2)、张文新(2)。

表1 1999-2019年国内土地储备研究前10高被引文献

立足制度建设、理论研究方面,吴次芳、谭永忠合作的文章在厘清土地储备内涵、功能定位、模式选择、资金运转等问题基础上[11],探索提出完善土地储备制度的融资、部门协调、委托代理、风险规避的四种机制,加快立法激发土地储备的更大活力[12];贾生华等较早关注城市土地储备体系、模式、制度,通过分析城市土地储备概念、运作方式前提下,探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比如杭州市采取分层次两级管理模式的组织体系[13],土地储备并讨论了城市土地储备的功能定位及其实现机制[14]。邢元志、彭补拙、吴素兰结合南通市土地储备试点城市的经验,分析了土地储备制度在深化改革和国企改革存在的统一性、处置性和可持续发展问题[15];杨遴杰、林坚等分析借鉴国外土地市场、法律保障、机构设定、资金筹措和价格确定等方面土地储备制度成功经验,益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土地储备制度[16];陈江龙、曲福田认为政府或市场失灵是土地市场的主要问题,土地储备制度提高土地配置效率,强化市场调控和政府管理职能,是克服市场失灵的供给制度,并就功能定位、资金来源等运作难点提出建议[17];徐建春指出土地储备制度存在供给主导创新结构、边际创新为主的制度变迁路径、内外型制度变迁兼有、制度创新供求均衡的四大特点[18];李植斌也就土地储备制度模式运作、功能体现、监督机制和完善思路阐明了观点[19]。

这些文献集中探讨了国内外土地储备理论、土地储备问题、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模式、土地储备策略、城市土地储备实践等方面的问题,相关研究逐渐由理论、经验总结的定性研究扩展到现实实践的定量研究。

2.3 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

运用 CiteSpace5.3软件对筛选整理的 227篇土地储备主题的核心研究文献信息中的关键词进行分析,生成1999-2019年土地储备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图2)与聚类知识图谱(图 3),同时提取了关于土地储备研究前 20高频关键词(表2)。为准确把握土地储备领域研究热点问题,将节点类型设置为keyword,阈值设置为50,其余默认,得 到节点数为74,连线数为98,网络整体密度为0.036 3的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说明土地储备相关主题词之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加强。

表2 1999-2019 年土地储备研究前20高频关键词

图2 1999-2019年国内土地储备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知识图谱

根据图3可得,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城市)土地储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供应、土地出让金、房地产以及土地收购储备等方面的关键词,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会计核算、经济核算、DEA评价等;研究的主要区域位于杭州、深圳、南京、北京等大型城市。研究单元突破了理论的指导,逐渐向不同城市空间尺度的实际存在问题演进。

图3 1999-2019年国内土地储备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时间图谱

以所得的高频关键词为依据,时间分区设置为 1年,节点类型为“Reference”,阈值选择为50(表示提取每年被引频次排名前50的文献),利用 LLR 对数似然率算法进行聚类,优化后的文献网络最终自动识别形成7个聚类,如图 4 所示。即分别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房价、土地出让金、政府、土地储备资金、城市土地和土地调控。图中十字形圈代表包含该关键词的论文出现的年份,其中由中心向外围的每圈颜色表示期刊文献由早期向近期的发表时间,十字星圈的宽度与相应时间内引文数量成正比。同时,从顶端的时间轴可以看出不同年份关键词的分布情况,关键词曲线。由于某些年份相关主题的文献发表数量较少,在关键词提取过程中这些年份予以筛除。

从1999-2019年土地储备研究前20高频关键词的统计结果看,土地储备、土地、土地收购储备和政府是此类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词语。土地出让金、土地供应、土地储备资金、房地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收益、土地出让、土地市场、开放商和土地收储是与土地储备相关联的内容。

3 结论与启示

3.1 结论

笔者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 数据库中的1999-2019年的中文文献进行研究演变特征、热点和趋势的探究,研究结论如下:

第一,21年来关于国内土地储备制度经历产生、发展和不断规范完善的过程,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呈现下降的发展趋势,经历了快速增长—波动保持—波动下降的3个阶段演进。

第二,国内关于土地储备的研究团队包括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和北京大学等双一流建设高校,其中南京大学该领域的代表人物有金晓斌、周寅康、冯昌中和黄贤金等;浙江大学该领域的代表人物有谭永忠、朱寅传、徐建春、丁洪建和贾生华等;北京大学该领域的代表人物有杨遴杰、叶磊、宋军继和冯长春等。这些学者主要以农业经济研究方向为主,也有宏观经济管理与可持续发展方向。

第三,梳理21年来被引频次前 20 的土地储备相关文献,内容集中探讨了国内外土地储备理论、土地储备问题、土地储备制度、土地储备模式、土地储备策略、城市土地储备实践等方面的问题,相关研究逐渐由理论、经验总结的定性研究扩展到现实实践的定量研究。

第四,运用 CiteSpace5.3软件进行关键词研究热点可视化分析,表明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城市)土地储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供应、土地出让金、房地产以及土地收购储备等方面,且主题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加强,研究单元突破了理论的指导,逐渐向不同城市空间尺度的实际存在问题演进。

第五,通过分析1999-2019年国内土地储备研究关键词聚类知识时间图谱与前 20高频关键词,最终自动识别形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房价、土地出让金、政府、土地储备资金、城市土地和土地调控的7个聚类;土地出让金、土地供应、土地储备资金、房地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收益、土地出让、土地市场、开放商和土地收储仍是涉及土地储备研究的主要主题。

3.2 启示

土地储备制度对于城市土地市场、房地产稳定、城镇化蔓延边界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深远,识别土地储备制度的作用机理与逻辑关系有助于未来的行动计划。因此,未来城市土地储备研究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土地储备制度的调控方向、大小、潜力和绩效的测算[20],寻找影响土地储备制度的重要作用因子,比如储备规模、成本-收益、地类和分布格局等。

二是土地储备规划编制的时空大数据智能决策平台的构建[21],随着乡村振兴的农村规划纳入城镇统筹发展的框架,对于土地规划的编制、执行、融资方式、运行模式和创新改革提出新要求。

三是土地储备的中国方案和实践故事研究会更加多元化与精细化。比如地方政府的土地储备专项债券试点、土地储备资金核算策略、土地储备系统性融资风险、土地储备高质量转型路径等方面中国理论、地方实践值得关注与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土地储备土地文献
城市土地储备制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我爱这土地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浅析土地储备资金管理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央行等四部门发文减少土地储备规模
分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