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漩涡中的美术馆

2020-08-04 07:32
画刊 2020年7期
关键词:美术馆空间疫情

现今的社会变得前所未有的复杂多歧。无论是隐秘的私人空间还是广阔的自媒体领域,价值观的撕裂触目惊心。一场突如其来并绵延不绝的疫情加剧了原本暗流涌动的意识形态、阶层、种族等方面的冲突,疫情期间更是爆发了因美国警察暴力执法导致非洲裔男子死亡而引发的大游行事件。凡此种种,无疑都触及艺术世界,包括美术馆的神经。但美术馆却似乎是整个社会系统中面临紧急时刻最为人忽视的末端。闭馆、限流、裁员,以及由线下到线上的转换与积极反应,还有那对于种族问题、女性问题等复杂议题的应对,都在一种激烈却又并非视线聚焦的多重漩涡中翻转。

20世纪60-70年代,质疑传统博物馆组织模式、权力结构和交流方式的新博物馆学兴起。这场新博物馆运动与民族国家的独立、有色人种的平权斗争、学生运动,以及对于边缘部落文化及价值的重新发现等是联系在一起的。“以物为中心”转向“以人及社区为中心”,从所谓供奉经典的“神庙”转向多元对话的“论坛”,是其主要基调。而在艺术界,很多艺术家和批评家亦展开了对于既有的艺术机构的体制批判,批判对象包括机构背后的艺术乃至社會权力系统,以及展示艺术作品的空间关系等。在此批判的浪潮中,美术馆自然首当其冲,同时也不断地反省自身而作出新的改变。

时过境迁,美术馆到底是凭借近半个世纪的新观念的实践积累而产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还是又陷入新的问题的泥潭?有着20多年美术馆管理经验的王璜生结合新博物馆学理论与国内外美术馆现状,提出了“新美术馆学”的概念。他除了谈到美术馆在主体、空间上的转向,还特别强调使“体制化”的美术馆成为具有“自我批判”“自我反思”的美术馆。徐梦可讨论了美术馆空间从同质走向多样的问题,包括文化、公民身份、空间的改变。李贝壳专门论述了少数族裔在展览、收藏以及机构组织中遭遇的“系统性不公正”。陈晓阳阐述了美术馆在城市社区、非城市的村落以及网络虚拟社区的种种实践。沈森和尹冉旭分析了疫情大流行时期美术馆的空间转向与信息传输的新处境。

这其实是在新美术馆视域下的一次关于美术馆秩序的集中讨论。一方面,旧的制度和问题盘根错节,其中还涉及种种关联“国情”的现实;另一方面,新的矛盾不断涌现,信息传输的全球维度加剧与肉体隔离及线上生存态势的并行,少数与多数、保守与激进以及种种多样化元素内部的流动与多变,增加了未来社会以及美术馆的不确定性。故而,这一切的讨论引人深思却并不提供确定性的结论。(胡斌,本期特稿策划人)

猜你喜欢
美术馆空间疫情
空间是什么?
疫情中的我
创享空间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疫情应对之争撕裂巴西
疫情中,中俄贸易同比增长
美术馆
美术馆的怪物传说
美术馆里遇到的数学
加州美术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