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感恩和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2020-08-06 15:00顾娟慧
卷宗 2020年15期
关键词:感恩高中生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感恩的影响。温暖接纳的父母教育方式有助于孩子感恩与良好人格的形成培养。不同于西方如朋友式的教养方式,中国自古以来的教育传统,就是诸如“棍棒底下出孝子”“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等依托惩罚为主的教育模式,這也就导致了许多家长更偏向于采用专制、严格的教养方式,根据以往研究表示,负向父母教养方式如专制、拒绝型则会让子女感到焦虑和恐惧情绪,不利于子女感恩的培养和未来的发展。而高中作为子女考取理想大学和人格发展的重要时期,家长的教养方式毫无疑问对于高中生来说非常关键。有研究表明,负向教养方式不利于子女感恩的形成,而当面对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时,高中生子女是否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感恩水平以期提高自己的幸福感。所以本文引入领悟社会支持这一调节变量,通过对文献的整理以及推导假设,本文认为领悟社会支持这一把变量可以调节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感恩之间的关系,当领悟社会支持强时,传统式教养方式对感恩的负向影响较弱;当领悟社会支持弱时,高中生专制教养方式对感恩的负向影响较强。

关键词: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高中生;感恩;领悟社会支持

1 相关概念的研究述评

1.1 感恩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关于感恩的定义,国内外学者还没有一个相对一致的认识(杨巧冬,2017)。感恩最早源出于拉丁文“gratia”, 寓意为善良、好心与感激(Emmons & Shelton, 2005)。本文采取了学术界一致认同的观点,即将感恩定义为个体对他人给予自身的帮助所表现出的一种感恩意识,感恩认知和感恩行为。

随着积极心理学近年来在国内外的蓬勃发展,作为积极心理学中的热词,感恩也受到国内外广泛的研究及关注。Peterson和Seligman(2004)将其列为24种积极品质之一。一项针对我国青少年感恩品质的大型调查研究得出结论,初中生和大学生的感恩平均得分要远高于高中生,其中高二年级的得分最低(刘利才,许燕,2015)。由此调查结果可以得出,高中生感恩得分低要原因多是来自课余时间少、社交空间小、学习压力大以及身心快速成长。高中生在身心发育、认知、情绪和个性等方面均有其独特性(郑钧和,邓京华,1993),而感恩有助于他们健康地发展,并提高其幸福感水平(喻承甫,张卫,李董平,肖婕婷,2010)。同时,高中生处于青少年成长发展过程中的叛逆时期,也是感恩形成与发展的关键期,这时候感恩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高中生的叛逆心理和情绪,促进个体的良性发展。因此对于高中生感恩的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价值。

1.2 父母教养方式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父母教养方式的英文名为“parenting style”,在中文也称其为抚养方式或养育方式,是指父母教育和抚养子女使用的一种方式,父母表现给子女的一种态度以及由父母的行为所传递出的情感氛围的统合,是父母对子女各种不同教养形式的归纳,同时也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行为风格。(方晓义,郑宇,1998)对于传统式教养方式 ,这类父母对子女管教比较严格,对子女的控制感较强,同时向孩子提出很多的标准和要求,并且不会跟孩子商量这些要求和标准。Baumrind发现这类在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中培养长大的孩子,学前就已经表现出了比其他同龄儿童更多的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但是在这种严格环境下成长的子女在学校也会有更加优异的表现。

1.3 领悟社会支持的概念及相关研究

个体能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处社会网络成员的重视、关爱和尊重的一种行为或信息被叫做社会支持,社会支持首先可以缓解社会带来的压力、同时还能调整身心状态、增强身体健康以及促进社会适应等。(Cobb S,1976)。可以将社会支持分为领悟社会支持以及客观社会支持,后者有可能通过前者来产生影响(Wethington & Kessler, 1986)。所以领悟社会支持是个体主观产生的能够被其体验到的支持,即个体自身感到被尊重、被支持、被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

2 变量关系综述与问题提出

2.1 家庭教养方式与感恩的关系

根据以往学者的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感恩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在家庭中父母的关怀呵护以及情感理解对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和积极行为的发展具有无法撼动的地位,并且这些积极教养方式中的情感保护是消极心理和问题行为的保护因素(张迪,2017)。以往对家庭教养方式的研究多是从积极型如情感温暖教养方式入手,但极少有研究从消极型如传统式教养方式来入手进行研究。

消极的教养方式不利于亲子间情感的交流和互动,也对青少年感恩的形成以及良好习惯的发展产生消极影响(Conger,Conger,& Martin,2010;王建平等,2011)。并且国内的教育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家长与子女尊重式、沟通式和自我探索式教育理念,而是受到传统文化影响更偏向于保护、支配子女成长发展的教育模式,同时受到儒家思想的家庭管理,家长对于孩子的管教方式偏向严厉,通常会在孩子没有达到家长要求后出现严厉的教育惩罚;或者有些家长由于平时的工作繁忙,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关注较少,甚至忽视。所以从高中生消极型教养方式入手研究感恩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据此本文提出假设: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感恩存在相关关系。

2.2 感恩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更多的社会支持需要通过感恩建立个体良好的社会关系,(Fredrickson,2004),即感恩能够帮助提高社会支持标准;同时,他人也能更为迅速的对存在感恩的个体实施帮助(Wood,Maltby, Gillett, Linley, & Joseph, 2008),且认为有更多的人对自己产生过帮助(McCullough, Emmons, & Tsang, 2002),同时,在收到其他人的支持时,个体往往会产生感激之情以表达对他人的感恩之情。

2.3 传统式家庭教养方式与领悟社会支持的关系

以往研究表明,如果在初中生家庭,其感受到父母的接纳能力与情感支持强,那么他在家庭外所能感受到同伴、教师的社会支持的积极程度也就会相应提高,那么其就会与同学、朋友以及老师的冲突和惩罚变少;如果初中生家庭内部的父母专制程度高,那么他体会到的同伴、老师的肯定与支持便会降低,相应的,对同伴、教师关系的满意度则较低,而与重要他人的冲突及受到的惩罚也就会变高。(马存燕,2007)。随着年龄增长和知识的丰富,高中生比初中生在生理与思想方面更为成熟和理智,当其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专治教养时,不比初中生同时对外界也减少支持领悟力的方式,高中生由于年龄较长,独立思考和与外界关系的联系更加紧密,可能会比初中时期更偏向于向外部寻求社会支持,以缓解自我对于父母传统式教养方式所带来的伤害。所以,其个体能理解与领悟到的社会支持能力也比初中生更多,可能会更容易的体验到来自老师以及同学伙伴的支持。

同时,根据社会支持缓冲器模型理论,社会支持通过调节其他因素对于身心状况的消极影响来保持与提高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Etzion,1984)。通过此理论,我们可以引入领悟社会支持作为调节变量来调节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感恩的影响。假设由于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对子女感恩起到了负性作用,但通过领悟社会支持来提高高中生感恩水平,从而有助于高中生的良性健康发展。

4 结论与研究期待

4.1 结论

1)通过对上述定义的文献回顾,提出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与高中生感恩呈相关,且为负向相关。

2)且在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感恩的影响机制中,可能存在的调节变量(领悟社会支持)。

3)当领悟社会支持能力较强时,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感恩的负向影响将得到缓解甚至减弱;当高中生领悟社会支持能力较弱时,传统式父母教养方式对高中生感恩的负向影响变强。

4.2 研究期待

1)本论文是根据搜集以往文献并总结推论的纯理论分析,缺少数据研究及调查实验,所以研究结果缺少科学的证明,还需要进一步探讨。

2)缺少深入研究,纵断的研究,由于本论点是笔者的一个创新思考,所以其中的问题还需要进行进一步挖掘与探究,

参考文献

[1]McCullough, M. E., Emmons, R. A., & Tsang, J. A. (2002). The grateful disposition: A conceptual and empirical topograph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82(1), 112-127.

[2]Fredrickson, B. L. (2004). Gratitude, like other positive emotions, broadens and builds. In R. A. Emmons, M. E. McCullough (Eds.),The psychology of gratitude(pp. 145-166).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3]Wood, A. M., Joseph, S., & Maltby, J. (2008). Gratitude uniquely predicts satisfaction with life: Incremental validity above the domains and facets of the five factor model.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45(1),49-54.

[4]喻承甫,張卫,李董平,肖婕婷.(2010).感恩及其幸福感的关系[J].心理科学进展,18,1110–1121.

[5]方晓义,郑宇.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1998).心理发展与教育[J],4:32-36

[6]Bono, G., & Froh, J. J. (2009). Gratitude in school: Benefits to students and schools. In R. Gilman, E. S. Huebner, M. J. Furlong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 in schools (pp. 77–88). New York: Routledge.

[7]Cobb S. Social s upport as a mod erator of lif e stress. Psych oso- mati c Medicine, 1976,38: 300-314

[8]张迪、迟昊阳、牟宏玮.(2017).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大学生感恩:父母教养方式的中介作用.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J],11,1692-1695

[9]Carol yn WS, et al. Preventing conduct Problems, Promoting so- cial competence: A parent and t eacher training partnership in head start.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Psychology,2001,30(3):283-302

作者简介

顾娟慧,女,汉族,江苏省射阳县,硕士研究生,扬州大学,应用心理学、人力资源方向。

猜你喜欢
感恩高中生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宽容 守信 感恩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