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胸腔镜下脓胸清除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临床疗效

2020-08-18 06:14徐先全简俊岭闵旭红
安徽医学 2020年7期
关键词:纤维板结核性胸膜

陈 海 徐先全 徐 宁 章 恒 简俊岭 闵旭红

慢性结核性脓胸多呈包裹性,是临床上常见的严重呼吸系统疾病,慢性结核性胸膜炎或空洞病程迁延,破溃入胸腔,引起结核性脓胸,病程超过6周者,脓肿周围易形成增厚纤维板,伴肺不张,内科抗结核药物治疗或胸腔引流疗效有限,患者常需要外科行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1]。既往结核性脓胸常采取开胸手术治疗,虽然疗效确切,但是创伤大,患者恢复缓慢[2]。近年来,电视胸腔镜在胸腔疾病的诊疗中逐步开展,技术的成熟、微创和小损伤的理念为患者所接受[3]。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科2012年1 月至2017 年12月收治慢性结核性脓胸43例,其中22例使用电视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取得了较为满意的近期和远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胸外科治疗的43例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年龄22~68岁,平均(36.21±6.72)岁;女性17例,男性26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1例)与观察组(22例)。对照组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观察组采取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患者均经正规抗痨治疗,疗程4周左右,43例患者术前病变基本稳定,发热、胸闷、消瘦、盗汗、心悸和呼吸功能降低等全身中毒症状有效控制。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有结核性胸膜炎病史者;②临床症状表现为胸痛、气短、消瘦等;③胸部叩诊局部实音或浊音者;④CT检查示胸膜腔囊性积液、肺受压,胸膜腔穿刺抽出脓性液体者;⑤术后病理学诊断结核性脓胸者。排除标准:①有心、脑、肾、肝等重要器官严重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有支气管扩张或狭窄、结核空洞和肺纤维化等者。本研究获安徽省胸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对该研究知情同意。

1.3 手术方法

1.3.1 对照组 患者采取常规的脓胸纤维板剥脱术,手术步骤如下:患者行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采取健侧卧位、单肺通气。根据患者术前胸部CT定位确定脓腔位置,常规开胸,切口长10~30 cm,电刀切开脓腔壁,吸净脓液,清除脓腔壁干酪样坏死物和结核肉芽肿结构,游离并钝性剥离增厚的壁层胸膜,沿表面“十字形”切口分离剥除胸膜与纤维板,使肺复张;再慢慢剥除肋膈角、膈肌表面的纤维结缔组织,使得膈肌恢复运动,最后,充分清洗胸腔并止血,在脓腔最低处放置引流管,确定肺复张,缝合切口,术后患者应用哌替啶缓释镇痛泵进行镇痛。患者拔除引流管指征:术后连续3 d患者的引流量≤50 mL/d,影像学显示肺复张良好,无积气或积液,见图1~3。术后,患者继续进行正规抗痨治疗≥1 年。

图1 开胸手术术前CT,脓胸、肺不张

图2 开胸手术术中,剥离纤维板

图3 开胸手术术后CT,肺复张

1.3.2 观察组 患者行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按照术前胸部CT图像,电视胸腔镜的观察孔靠近脓腔最低位,直径1~2 cm切口,切开皮肤,紧贴胸壁钝性剥离皮下组织和肌层,根据实际需要扩大切口,充分分离胸膜腔,探查脓腔并放置电视胸腔镜套管。按照观察孔所见确定操作孔切口,插入器械,吸除脓液,提起纤维膜,小心剥离,清除腔壁纤维层的结核肉芽组织和干酪坏死物,使肋床显露,游离肺粘连,再使肺膨胀,术中注意观察肺表面有无漏气,漏气处需要间断缝合。若病变为多发的包裹性脓胸,可按照术前CT影像学资料,逐个清除包裹性脓腔,并分离肺表面胸膜纤维,膨胀肺组织;若患者肺组织纤维板粘连较为严重,可进行多处“#”字形切口,并沿着肺组织叶间裂剥离;若脓胸病变近大血管处,应细致耐心的剥离该处纤维板,力避血管破裂,见图4~6。关胸前,反复用温生理盐水冲洗胸膜腔。术后,放置引流管、哌替啶缓释镇痛泵镇痛、拔除引流管、抗痨等治疗与开胸手术组相同。

图4 电视胸腔镜手术术前CT,脓胸、肺不张

图5 电视胸腔镜手术术中,剥离纤维板

图6 电视胸腔镜手术术后CT,肺复张

1.4 评价指标 临床恢复情况:①显效,患者胸痛、气短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肺复张完全,未见胸膜增厚;②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肺不完全复张,胸膜增厚减轻;③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好转,肺无复张,胸膜仍然增厚。记录两组患者手术资料和随访指标,近期指标:包括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哌替啶用量、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43例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无剔除和脱落病例,随访期限为术后1年。远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肺结核复发率和肺功能恢复情况。

2 结果

2.2 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量、术后3 d引流量、术后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术后使用哌替啶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比较

2.3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 随访1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影像学检查显示,肺复张良好,无胸膜腔积液,无复发性脓胸。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肺活量、第1秒肺活量、肺总量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肺功能恢复指标及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肺功能恢复情况比较

3 讨论

目前,结核病发病呈上升趋势,结核分枝杆菌侵及胸膜,引起胸膜炎、胸腔积液,病程迁延可引起结核性脓胸,严重影响生命安全[4]。Xiong等[5]总结其形成的原因有:未能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结核空洞、脊柱结核形成椎旁脓肿的直接蔓延;病理进程中,炎症致胸膜纤维素沉着,若未能获得有效控制,病变超过6周,可增厚形成纤维板,导致肺不张,肺功能下降,引起支气管胸膜瘘和胸廓塌陷等严重并发症。治疗中,韦林等[6]指出,病程超过6周的慢性结核性脓胸需行外科手术治疗,清除病灶和脓腔,防治胸廓和脊柱畸形,恢复肺功能。本组43例结核性脓胸患者病程迁延,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CT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特点均符合上述特点,内科抗痨治疗效果不佳,病程超过6周,患者发热、胸闷明显,获确诊为慢性结核性脓胸转入胸外科治疗。

目前,在临床上,慢性结核性脓胸治疗主要手段是胸膜纤维板剥脱术,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术,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保守治疗[7]。本研究中,43例脓胸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临床均有效。常规开胸手术虽然可充分暴露脓胸,直视下剥离胸膜纤维板,但出血多,创伤大,术后患者胸痛剧烈,恢复缓慢;而电视胸腔镜手术微创,有利于患者术后机体恢复[8]。经过长期电视胸腔镜手术训练,利用该技术治疗结核性脓胸进步很快,手术时间与传统开放手术时间相差无几。在开胸手术中,对于胸膜腔底部和顶部脓肿,由于视野暴露不够,易损伤周围小血管,且止血困难,术中出血量增多;而电视胸腔镜的监视器可以将局部结构图像放大,可移动LED冷光源照明系统,脓胸局部改善显示,可有效防止血管损伤和止血[9]。应用电视胸腔镜,结核性脓胸患者术后引流时间缩短,总引流量明显降低。同时,由于手术创伤轻,术后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故镇疼药哌替啶的用量明显减少。电视胸腔镜微创优越性,患者恢复加快,缩短了术后住院时间;使得患者依从性明显增加,近期临床疗效改善明显。表明两组手术治疗结核性脓胸,均有效恢复患者肺功能。

慢性结核性脓胸患者脏、壁胸膜间有大量纤维母细胞增生,降低了患者肺功能和肺顺应性,增厚的胸膜纤维板收缩,引起纵隔移位,心肺受压,导致患者呼吸困难、心悸等临床症状[10]。脏层胸膜纤维板的剥脱、肺复张和肺功能是评价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11]。本研究证实,电视胸腔镜手术中由于扩大视野,更容易彻底清除脓胸病灶、剥离胸膜表面增生的纤维膜、充分膨胀肺组织、恢复胸廓宽度,改善肺功能。

总之,电视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疗效满意,可有效清除脓肿,改善肺功能和临床症状,缩短恢复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纤维板结核性胸膜
中国纤维板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多层螺旋CT鉴别恶性胸膜间皮瘤与胸膜转移瘤的应用价值
NEAT1和miR-146a在结核性与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胸腔镜下胸膜活检术对胸膜间皮瘤诊治的临床价值
无水乙醇局部注射治疗慢性结核性脓胸的效果
床旁超声判断老年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自发性气胸拔管时机的参考价值
脑脊液药物浓度与结核性脑膜脑炎疗效的相关性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一种玻璃纤维板切割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