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构建策略初探

2020-08-25 01:57刘朝
教师·下 2020年5期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刘朝

摘 要:体验式教学指给学生创造实际的或者虚拟的学习情境,以不一样的方式呈现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亲身经历中理解并建构知识体系、发展能力,其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文章从突出学生体验式学习的主体地位、创设体验式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加强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实践体验机会五个方面来进行教学分析,以期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9-11-08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15-0063-02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也不断深入。现在我们强调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好课本知识,更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体验式教学模式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都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通过基础阶段的数学学习养成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的要求不谋而合。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能够让小学生在体验中真正感受数学的魅力。

一、体验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内涵

20世纪90年代末,体验式教学模式开始进入我们的视野,并且率先在英语、体育等学科展开试点;2001年成功引入课程改革中,对我国各个阶段的教学实践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现阶段,我国对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研究已经进入平稳发展阶段。在新课改背景下,《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紧密结合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能够在情境化的教学中亲身经历数学问题提出,再将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容易理解的生活语言的学习过程,以此实现“数学生活化”。

体验,顾名思义就是置身在某个环境或情境中感受,分成现实体验和情境体验两种。学生在现实或虚拟的情境的体验过程中常常会显露出自我,观察自身的反应,从而其激发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构建自我认知,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团队意识。基于此可知,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出现的应激反应(如语言或者动作等),都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目前的成长状态和价值观。而体验式教学模式就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特点,结合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组织有趣的游戏等相关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体验过程中通过观察、反思和分享,逐渐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的环境形成不一样的情感体验与认知。这也能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协调发展。

(二)意义

体验式教学模式不同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它倾向于在平等、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展开教学,主要强调的是让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主学习、分析思考能力与合作探究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对学生而言,能够增强在课堂中的参与感与主体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迸发创新思维;对教师来说,能更加精准地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倾向与能力需求,从而采用更加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促进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更好地成长。除此以外,体验式教学模式还能够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潜移默化地帮助其实现知识的再现与迁移。

二、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构建策略

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原有的知识为基础,构建学习情境,促进学生深度观察与分享。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成功应用体验式教学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突出学生体验式学习的主体地位

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观念根深蒂固,学生陷入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引起了广泛的思考与讨论,引入新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因而必须重新定位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新课程改革也强调要转变师生在课堂中的角色,打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双主课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学的核心是“学”,学把教师和学生二者统一了起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旨在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从而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授“时间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个学生都动手制作一个钟面模型,并说出其表示的时间。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创意和想法,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上课时,教师可以轻松利用模型生动形象地来讲解时、分、秒之间的关系,演示秒针转一圈之后分针转一小格、分针转一圈时时针就转一大格,即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然后让学生用自己的模型来自由演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二)创设轻松的体验式学习氛围

体验式教学模式重在体验,教师可以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恰当的情境中自主學习,自然而然地形成轻松、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

一是创设生活情境。在教授“小数乘法”时,教师可以将课堂模拟成在出售打折商品的商场,用多媒体展示琳琅满目的商品及其价格,学生自由地选择自己想买的商品,然后由“售货员”告知这件商品的打折情况,而学生需要算出打折后还要付多少钱才能买下自己喜欢的商品。这样不仅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涨,也增强了他们的课堂参与感。同样,在教授“小数除法”时,教师可以给出打折后的商品价格,然后让学生算出打折前商品的原价。教师把理论知识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知识的内在含义与现实价值,切实提高对知识的消化效率。

二是巧设课堂游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置合适的游戏环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肯定能让乏味的数学课堂焕发活力。在巩固“分数加减法”知识时,教师可以将全班分成三个组,让其进行接力计算的游戏比赛。教师先在黑板上任意写一个分数,再随机分发给每个小组成员一张分数卡,等到喊“开始”,从第一个学生开始进行分数加减接力,直到最后一名学生计算完了就在黑板上写出计算结果,三个小组都完成后,用时最短并且计算结果正确的小组获得胜利。在紧张的游戏氛围中,学生可以巩固分数加减法的知识点。

(三)开展自主探究的体验式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根深蒂固的需求,这种需求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小学生对世界充满无限的好奇心,急切地想要去探索世界,教师可以利用这种强烈的需求,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自己去体验知识,而不是将知识灌输给学生。

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自主地进行探索,通过画图、摆出一些图形等方式去探索其中的规律,这样能够加深他们对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相关知识的理解。经过不断地作图与测量,学生便可以知道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平行且相等、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且不相等这些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自己总结,推导出数学规律和数学公式,这一过程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自主分析、探究问题的意识,并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从而为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做好铺垫。

(四)开展小组合作的体验式学习

学习既要有独立思考,也要有合作探究。21世纪要求人才不仅要有个人才华,还要有团队协作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的同时,也要注意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学习,以期让他们在思想相互碰撞的火花中实现数学能力的提高。

例如,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即每个小组成员都动手制作一个正方体,各自记录正方体的表面积,然后按照先后顺序将这些正方体拼接在一起,拼接完一个就记录一次长方体的表面积,直到最后一名成员完成拼接。接着小组成员之间讨论探究长方体的表面积与每个正方体的表面积之间是否成比例关系。每个小组都选择不同的拼接方式,在完成小组讨论之后,小组代表分享小组合作拼接的过程和结果,并展开一次全班性的讨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既要维持秩序,也要记录好过程,最后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这样不但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而且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学习;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体验了合作学习的乐趣,积极性也随之提高。

(五)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数学知识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也要应用于现实。对所学习的数学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不仅是对数学知识学习的检验,更是对数学学习的升华。

以“位置与方向”这一课的教学为例,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数学理论知识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寻物实践活动。教师给学生分发物品藏匿地图,上面的指引就是以教室为起点注明物品的所在位置,路线中的每一个关键位置都会用不同颜色的笔标记出来,提示学生“往西100米”“右转180度再向前走50米”等,找到物品的学生将会获得奖励。学生可以根据提示感受位置与方向相关知识的内在含义,并充分理解这一内容。教师让学生统计找到的物品数,并将所有找到的物品进行归类,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统计能力。这些是对学生活動情况的直接反映,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知识时体验知识的运用,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再现与迁移,同时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运用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应转变以自己为中心的理念,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情境,帮助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从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叶茂兴.为数学学习插上“体验”的翅膀——小学数学课堂构建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探索[J].学周刊,2014(36):81.

[2]戴君红.“体验式”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3(7):224.

猜你喜欢
体验式教学构建策略小学数学
浅议如何构建小学英语高效课堂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