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某院分离592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征及耐药分析

2020-09-10 06:11侯正利张毕明王远懿
关键词:产酶青霉抗菌

侯正利,张毕明,张 冉,王远懿

(1.长沙市第四医院检验科,长沙 410006;2.湖南师范大学医学院,长沙 410013)

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KPN)作为医院内感染常见的革兰阴性菌之一[1],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播感染患者,而随着抗菌药物的大量使用,其耐药性日趋严重,特别是产碳青霉烯酶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的检出率增加,造成临床抗感染治疗和感染防控极大的困难。为了解长沙市某医院KPN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给控制KPN在院内的传播流行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本文对2018年7月~2019月6月从临床分离的592株KPN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菌株来源收集2018年7月1日~2019年6月30日临床分离的KPN,剔除同一病例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共计592株。质控菌株KPN(ATCC700603)、大肠埃希菌(ATCC25922)由卫生部临床检验质控中心赠送。

1.2 仪器和试剂湖南长沙天地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DR300B型细菌鉴定及药敏系统;哥伦比亚血平板、麦康凯平板、M-H药敏平板、营养肉汤、TBS肉汤管等购自江门凯林公司;美罗培南、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等药敏纸片和EDTA溶液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有限公司。所有试剂均在有效期内。

1.3 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四版)中的相关要求[2],对临床送检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所有菌株均鉴定到种水平。药敏试验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100-S28 标准操作和结果判定[3]。

1.4 CRKP判定及产酶类型分析方法KPN符合任意下列条件,即判定为CRKP:(1)纸片扩散法(K-B法)美罗培南、亚胺培南任意一个抑菌圈直径≤19mm,或者厄他培南抑菌圈直径≤18mm;(2)TDR药敏系统中美罗培南结果耐药,即MIC≥2μg/mL。

产酶类型分析方法: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mCIM实验)、EDTA改良碳青霉烯灭活试验(eCIM实验)、阴性及阳性结果判定标准、产酶类型判断均参考CLSI M100-S28标准操作执行[3]。

1.5 统计学处理采用WHONET 5.6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KPN在不同标本与科室中的检出情况在2018年7月~2019年6月临床分离的KPN,剔除同一病例相同部位的重复菌株,共计592株;在不同标本与科室的检出构成比见表1。

表1 KPN在不同标本与科室中的检出构成比

2.2 KPN耐药情况见表2。

2.3 CRKP产酶类型分析在592株KPN中,通过K-B法和药敏系统筛查试验其中191株为CRKP,检出率达32.3%。对初判定的CRKP进行mCIM试验和eMIC试验检测其产酶类型,结果显示:CRKP以产丝氨酸酶为主,占79.6%(152/191)。

3 讨论

KPN是引起医院患者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特别是CRKP检出率的增加,常常会增加患者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甚至导致死亡率升高,因此给临床带来了极大的挑战[4-6]。从本研究结果可看出,临床分离KPN的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其次为尿液、血液和伤口脓液等标本,这跟呼吸道、尿道口、伤口等与外界相通有关,且伴随呼吸机、插管等侵入性操作,患者更易接触到医院病原菌,增加了感染概率[7,8]。KPN检出率最高的科室为ICU,其次为呼吸内科和神经内外科,这些科室的患者常有基础性疾病、病情严重,免疫力低下,有侵入性治疗操作、住院时间长等因素,因此容易引起KPN感染,这与国内其他报道相符[9],因此对这些科室送检痰液、尿液、血液等标本要加强KPN的监测,及时上报院感科以及采取院感干预措施,控制感染进一步在病房流行。

表2 592株KPN和191株CRKP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率R(%)

目前由于三、四代头孢菌素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广泛使用,近年来KPN的耐药率不断上升。本次耐药监测显示,KPN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氨苄西林/舒巴坦,替卡西林/克拉维酸以及头孢西丁的耐药率都超过50%,而对美罗培南、喹诺酮类、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也超过30%,仅对替加环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米诺环素保持了较低的耐药率。据2018年CHINET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数据显示,KPN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达26.3%、25%,与2005年相比耐药率增加超过8倍[10]。与CHINET数据相比,该医院KPN的耐药情况更是严峻。

在本次研究中,CRKP的分离率占到KPN的32.2%,药敏结果显示仅替加环素保持了非常低的耐药率为5.8%,氨基糖苷类、米诺环素的耐药率30%左右,而临床其他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碳青霉烯类等几乎全耐药。而耐碳青霉烯类药物机制复杂,基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丝氨酸碳青霉烯酶(KPC、OXA、SME)的活性作用位点,可被酶抑制剂克拉维酸、他唑巴坦等抑制;另一类称为金属β-内酰胺酶(NDM、VIM、IMP),可被EDTA抑制。本研究通过mCIM试验联合eCIM试验检测发现,肺炎克雷伯菌耐碳青霉烯酶抗菌药物以产丝氨酸酶为主(占比达79.6%),这与其他有关报道研究结果一致[11],该院需对ICU、呼吸内科、神经内外科等科室分离的以产丝氨酸酶为主的CRKP高度警惕,防止克隆株的播散。

可见,在临床抗菌治疗中,结合药敏结果和临床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在重点科室、对重点送检标本加强针对KPN及CRKP的监测,执行严格的隔离措施,规范手卫生工作,可有效的控制其在院内流行。

猜你喜欢
产酶青霉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1起ICU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感染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
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肺炎抗感染治疗的病例分析
β-葡萄糖苷酶固体发酵培养条件的优化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降解脐橙囊衣专用霉的诱变育种及产酶工艺优化研究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产氨基甲酸乙酯降解酶酵母菌的筛选鉴定及发酵条件优化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防控现状及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