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力提升的语文教学基本策略

2020-09-10 07:22付振燕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20年6期
关键词:思维力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付振燕

摘要:思维力又称为思考力,涵盖了理解、分析、推理、判断、拓展、创新等能力。目前,在教育教学领域,培养学生的思维力已成为一种教学趋势。尤其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由于学生年龄小,接受能力强,而语文学科涵盖知识面广,融合了听说读写思等多种思维元素,对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大有帮助。因此,文章将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力而采取的有效教学策略展开全面论述。

关键词:思维力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只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语文写作能力,却忽略了理解力、分析力、判断力、思考力、创新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贯彻执行,以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力的教学改革成果日渐突显,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也逐步摸索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充分施展个人能力的学习平台,为学好语文学科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夯实语文知识基础,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学习语文知识也是一样,如果基础不牢,何谈上层建筑。尤其对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于打基础阶段,在学习过程中,必须牢固掌握汉字、词语、成语、诗文等基础知识,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提炼文章的中心思想,推理出语文问题的正确答案。

1.推敲字词,理解寓意

小学语文教材遵循小学生的思维成长规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进行内容设置。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拼音、汉字、词语是学习关键点,也属于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在这一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正确指导学生牢记一些简单的生字、生词,养成圈圈点点的好习惯,即遇到文本中一些生僻的字词或者体现出美感的字词,用铅笔或者记号笔将这些字词圈起来,然后仔细琢磨和推敲字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找出文本的中心思想。

如教学《丑小鸭》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朗读一遍课文,然后让学生找出文章中的关键字词,并用铅笔做出标记。有的学生圈了“孤独、讨厌、惊奇、羡慕”,有的学生圈了“欺负、漂亮、美丽、白天鹅”,教师让学生结合这些关键词,分析推理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按照教师的提示,学生经过思考,会得到答案。“丑小鸭原来不是一只鴨子,而是一只美丽的白天鹅。”当学生回答完毕,教师延伸文章的寓意,耐心地予以讲述,这个故事告诉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要以貌取人,不要轻视别人,多看看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学生通过这种推敲字词,分析推理的方法,能够快速掌握文章所要描写的深意,进而为学好阅读理解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2.斟酌语段,感悟深意

随着年级段的不断升高,语文阅读内容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小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参差不齐,在面对字数较长的文本时,常常会失去阅读的兴趣,对文本描述的内容也理解得很模糊。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遇到较长的文本时,可以自行粗略默读一遍,在默读过程中,找出文本中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语段,并仔细斟酌这些语段,准确提炼出全文的中心思想。

以《走遍天下书为侣》为例,这篇文章的段落较多,如果采取默读的方式,不能快速提炼出作者要表达的深意。因此,学生可以通过精选主要语段的方式,联系上下文,分析文章情境,找出这篇文章诠释出来的道理。如文章中有两处简短的语段:“如果你问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如果学生能准确提取出这两个语段,就说明能理解作者创作这篇文章的意图,进而能够推理出整篇文章的深层意味。此时,教师可以用一句精练的话归纳总结出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二、营造交流氛围,提高思辨能力

小学生天性活泼,如果以说教为主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氛围容易固化,使学生感觉枯燥乏味,不易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消化。因此,语文教师应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通过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思考与辨别能力,精准判断出文章的结构框架,概括总结出重要的知识点。

1.巧借工具,师生互动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要讲述的内容以课件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师生互动交流,进而解开心中疑惑,牢固掌握语文知识。

在教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时,首先,教师将事先制作好的教学课件展现在学生面前,课件的内容主要以描写周恩来小时候的生活背景为主,然后选取文中的几个关键词句,如“为当官而读书、为挣钱而读书、为明理而读书、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等。接下来,结合课件,教师以提问题的方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

师:同学们,周总理小时候有什么鲜明的个性?

生:周总理小时候喜欢问为什么,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

师:当周总理的伯父说出中华不振后,周总理当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生:周总理一定暗自下决心,好好学习,要拯救中华。

师:当时社会背景下,洋人是怎么欺负中国人的?

生:当时的中国人受尽折磨和屈辱。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成为未来的主人?

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以逐层递进的方式提出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当学生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时,文章的脉络也清晰地呈现出来。通过师生间互动交流的方法,既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概括力以及拓展思维。

2.文本对话,情感交流

在语文教学当中,阅读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应当将个人的真情实感融入文本当中,与文本形成一种默契交流的关系,进而找出文本中美的词语,为写作积累更多的素材。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先朗读一遍,然后让全体学生反复默读,找出文章中与“美丽”相关的词语。学生在与文本交流的过程中,分别以小兴安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为着眼点,依次找出与这四个季节的美丽相关的词语。如与春季有关的词语是“嫩绿、融化、抽出”;与夏季有关的词语是“葱葱茏茏、密密层层、大花坛”;与秋季有关的词语是“变黄、苍翠、落叶”;与冬季有关的词语是“雪花、西北风、躲进、收藏”等。当学生找出这些词语后,教师可以请一名学生来到讲台前,将涉及这四个季节的词语串联起来,构建出四季的景象。接下来让学生展开讨论,针对学生串联的内容抒发自己的情感,使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三、引入生活元素,锻炼思维能力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發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从生活的横向发展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从这段话当中可以看出,知识来源于生活,语文知识也不例外,包括阅读文本、写作题材、字词含义等,都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语文教师要将生活化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力。

1.观察生活,积累素材

现实生活中,语文知识遍布各个角落。铺天盖地的广告语,各个阶层的对话交流,各种媒体播放的电影、电视剧等都源自语文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良好学习习惯,提升个人的观察力与判断力,并将生活中的语文知识运用到语文学习当中。

比如,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相近字、近义词、反义词以及美的词语和成语,都可以在作文写作当中派上用处,学生每天上学、放学或是出游时,将观察到的词语记录下来,不但可以掌握更多的生字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创作素材。此外,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和社会现象也可以作为写作素材。如每天乘坐公交车,看到有人为老人让座;走在马路上,看到清洁工人正在清扫马路;秋天到来时,大雁往南飞等。这些都可以借鉴和参考,以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这种留意生活细节、观察生活现象的学习习惯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经常灌输这种学习理念,使学生逐步对语文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2.实践应用,拓宽思维

实践思维与拓展思维是思维力的重要组成内容,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当以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通过一些集体活动或者社会实践,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践思维能力以及拓展思维能力。将生活中的语文适当合理地应用到某一场景当中,进而牢固掌握语文知识,使学生的思维力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如猜字谜游戏,教师可以在课堂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或者利用业余时间,将学生组织到一起,事先将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比一比哪个小组猜出的字谜多,猜出多的那一组就是最后的优胜组。首先,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比赛的字谜展现在学生面前。由每个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依次说出这一组字谜的答案,该小组回答完毕后,教师再换一组字谜,实行车轮战术,直到选出优胜组为止。通过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此外,教师也可以将猜字谜的形式转换为猜歇后语、猜著名作者、猜动物、猜歌曲等。学生为了给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也会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学识,从生活中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自主学习能力在不知不觉间得到大幅提升。

思维力的培养和提升是循序渐进的过程,不仅需要语文教师具备较强专业水平,而且对个人的综合素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当中,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以正向的感召力感染每一个学生,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具备清晰的分析思路、精准的判断能力、务实的学习能力、超前的创新能力,将思维力培养与语文知识高度融合,为学好语文学科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周广福.让问题情境成为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动力之源——以“沙漠绿洲”教学为例[J]. 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4):53-55.

[2]易晓.促进高中生深度阅读能力提升的教学引导策略——以成都市锦江区高中生深度阅读能力培养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7(s2):70-75.

[3]陈春雯.让语言与思维在阅读教学中共生共长[J].教学与管理,2017(11):25-28.

[4]邵妍.多角度启动思维,提升语文课堂效率[J].基础教育研究,2016(23):55-56.

猜你喜欢
思维力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再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思维力的培养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测一测你的思维力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