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类比迁移 建构高效物理课堂

2020-09-10 07:22丁春霞
数理化解题研究·初中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物理课堂学生

丁春霞

摘 要:物理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点之间都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不少知识都能类比迁移,包括:概念、规律、性质、公式等,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促使他们建立完善的物理知识结构,推动高效课堂的建构.

关键词:类比迁移;物理课堂;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333(2020)20-0043-02

类比迁移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指的是把两种具有一定相似性的事物放在一起,利用两者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进行对照,让他们通过思考旧事物领会新事物,使其在迁移中高效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借助类比迁移设计课堂,帮助他们构建知识之間的联系,使其可以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形成系统化的物理知识体系.

一、类比学生已有知识,迁移至新知识学习

初中物理知识主要涉及到光、电、力、声、磁、功和运动等,要想真正清楚这些知识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要求较高,教师需改进教学方法,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巧妙引入类比迁移的学习方法,改变他们的学习方式,全力建构高效课堂.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类比学生已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使其回忆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他们迁移至新知识学习中,有助于理解与解惑.同时,初中物理教师需引领学生将新旧知识联系在一起,帮助他们构建整体网络框架,使其有动力、有兴趣的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压强”过程中,教师先分析学情:学生已经学习过密度的相关知识,知道密度的定义是单位体积某物质的质量,表达式为ρ=m/V,表示体积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他们也掌握基本的物理探究方法,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不过抽象思维不够成熟.此时,教师出示压强的概念:压强是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表达式为P=F/S,表示面积和压力之间直接的关系,让学生同密度的概念进行类比,使其发现两者之间的相似处,迁移至压强概念的学习中.接着,由于学生知道物质密度的大小与单位体积的质量有关,指导他们分别用笔尖和笔帽扎手;分别用不同大小的力让笔尖接触手指,说出有什么不同的感觉,使其亲身体验到接触笔尖和笔帽时手的疼痛感不同,原因在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猜想压强与压力大小和受压面积有关,展开课题的探究.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类比学生已有的密度相关知识设计教学,使其借助密度的概念理解压强,并指引他们将学习经验、探究方法迁移至新知识的学习中,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建构.

二、类比实际生活体验,知识迁移加强理解

类比迁移不仅是一种学习方法,还是一种思维模式,人们在探究某一新事物的规律时,结合某些方面相同或相似的旧事物一起研究,推断出新事物可能存在的相同或相似结论,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迁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都有自己的生活经验与社会阅历,教师可以把知识同他们的实际生活体验进行类比,为其带来一定的熟悉感和亲切感,有助于对知识的学习.初中物理教师可把一些学生熟悉的事例引入到课堂上,使其利用生活体验类比物理知识,把个人经验迁移至学习活动中加强理解,发散他们的思维,借此建构高效课堂.

以“电流”教学为例,教师谈话导入:大家在进行连接小电灯的实验时,发现闭合开关后小电灯就会发光,原因是什么?由此引出“电流”这一新词,不过对于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难以理解.这时教师可与生活中常见的水流进行类比,利用媒体设备播放水流通过水轮机的视频,说明当水流通过水轮机时,能够让水轮机转动起来,并告知他们:水具有流动性,从高处流向低处,电流则由高电势点流向低电势点,使其理解“当电流通过灯丝时能使电灯发光”的原理.接着,教师演示实验:当电路中只有一个小灯泡时,要求学生观察灯泡的发光亮度;再串联一个小灯泡时,观察电灯亮度的变化,他们发现小灯泡的亮度明显变暗,使其类比生活中的水龙头用水现象,当打开一个时水的流速较大,再打开一个时水流会变小,打开的越多水流就越小,从而迁移至电流强度的理解中.

上述案例,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水流类比电流,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易于理解,通过迁移让学生了解到小灯泡发光时电路中存在电流,小灯泡数量能影响到电流强度大小的变化.

三、类比具体实物模型,通过迁移把握本质

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不少知识内容都可以构建相应的物理模型,但是物理模型相对抽象,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学习与理解,此时,教师可巧借具体实物模型来类比所学知识,实现由抽象向具体的科学过渡,通过迁移推动他们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与把握物理本质.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应结合实际教学内容类比实物模型,把看不见、摸不到的物理现象通过实物形式展现出来,引领学生由浅及深的展开探究,发散他们的物理思维,使其在直观认知中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迁移,从而自主构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

在“电磁感应 发电机”教学中,教师先演示实验:把导体用导线和电流表连接在一起,用细线将导体悬挂在铁架台上的合适高度,让导体在蹄形磁体的磁场中静止,使导体在蹄形磁体中分别进行上下运动、左右运动和斜着运动.要求学生观察电流表的指针是否发生偏转,他们发现导体做上下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不偏转,说明没有产生电流;当做左右运动和斜着运动时电流表指针偏转,说明有产生电流.不过初中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为薄弱,他们对电磁感性现象中导体是否在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理解起来较为困惑,特别是无法理解磁感线的存在.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这样类比:把磁感线想象成一根根实实在在的线,将导体想象成一把锋利的刀,导体在磁感线中运动相当于刀在线中运动,只要刀把线割断,就相当于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这时就会产生电流.

如此,教师将实验原理类比成实物模型,将物理知识变得更为直观化和具体化,引导学生通过迁移抓到问题的本质所在,使其在讨论中理解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知道感应电流.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巧借类比迁移,能够把知识整理的更为清晰有条理,教师要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从学生的已有知识、生活体验和熟悉的实物等多个方面进行类比,使其更好的接受和理解新知识,锻炼他们的迁移能力,努力建构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顾伟星.类比迁移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7(05):150-151.

[2]王珊妮.浅析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类比迁移法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9(10):177.

[责任编辑:李 璟]

猜你喜欢
物理课堂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关于物理课堂演示实验教学的思考
浅谈情景模式在物理课堂中的有效创设
物理课堂需要“三笑”
物理课堂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的物理课堂情境教学模式刍议
特意和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