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操训练对COPD患者肺通气功能、生活质量以及运动耐力的影响

2020-09-16 10:15郭潇静罗东娟
包头医学院学报 2020年3期
关键词:氧分压呼气吸气

郭潇静,罗东娟,刘 晖

(鹤壁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河南 鹤壁 45803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患者肺功能呈进行性减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随着对COPD的研究深入,发现其以迷走神经介导的支气管痉挛和气道胆碱能神经张力增高为主要病理改变,因此使用抗胆碱药物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1]。噻托溴铵是当前治疗COPD的主要抗胆碱药物之一,能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咳嗽痰多、喘息等临床症状,但不能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已有研究显示呼吸操训练通过呼吸训练、体能训练等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功能,提升患者运动能力,但其应用于COPD患者中是否能改善患者运动耐力,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期间125例COPD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对照组中男35例,女27例;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5.7±4.3)岁;病程8~28年,平均病程(15.37±3.25)年;疾病分型:慢性支气管炎型41例,肺气肿型21例。观察组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52~74岁,平均年龄(65.6±4.6)岁;病程7~29年,平均病程(15.43±3.28)年;疾病分型:慢性支气管炎型45例,肺气肿型1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1)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中COPD诊断标准,并经临床症状及血气分析等检查确诊。(2)患者心率≥8次/min且≤40次/min。(3)患者病情属于Ⅰ-Ⅱ级COPD[2]。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严重心、肾功能障碍;(2)病情属于Ⅲ级COPD;(3)依从性差不配和者。本研究已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噻托溴胺进行治疗,药物生产厂家为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 & Co.KG德国,国药准字:H20140933,规格:18μg×10 s。药物用量为18 μg/(次·d)。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治疗基础上增加呼吸操训练,具体训练方法如下:(1)抗阻呼气训练:在康复治疗师的指导下进行缩唇呼吸、吹瓶呼吸、发音呼吸等训练,时间以患者接受能力为标准。(2)腹式呼吸训练:患者仰卧位,髋膝微屈,经鼻部吸气时,同时鼓起腹部,共训练10~15 min。(3)深呼吸训练:经鼻深吸气后憋气几秒,再慢慢呼气,过程中切勿过度耸肩,反复数次。(4)全身呼吸操训练:坐位呼气,立位吸气;身体前倾呼气,单举上肢并吸气;双臂下垂时呼气,平举上肢吸气;双手按压腹时呼气,平举双臂吸气或抱头吸气;扭转身体时呼气,抬起上肢时吸气;下蹲时呼气或腹式缩唇呼吸后缓慢呼吸抗、。(5)体能训练:患者在康复治疗师的引导下进行适量上、下肢及全身训练,包括举重、阻力对步行、慢跑或游泳等方式。1次/d,共进行3个月。

1.3观察指标 (1)肺通气功能:使用肺功能仪(四川思科达科技有限公司,S-980 AⅠ)测量患者治疗前、后3个月的第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1 s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 %)。(2)血气指标:使用手持式血液分析仪i-STAT 1 Portable Clinical Analyzer(300-G)测量患者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3)生活质量:采用圣乔治呼吸疾病问卷(SGRQ)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生活质量情况,总分60分,分值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好[3]。(4)运动功能:通过6 min步行距离(6 MWD)进行评估。6 MWD>350 m为运动功能良好,250 m≤6 MWD≤349 m为运动功能一般,6 MWD<250 m为运动功能差[4]。

2 结果

2.1肺通气功能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EV1、FEV1/FVC、FEV1 %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肺通气功能比较

2.2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动脉氧分压高于对照组(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比较

2.36 MWD和SGRQ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 MWD、SGR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6MWD和SGRQ评分比较

3 讨论

COPD主要分为两类,长期慢阻肺引起肺部结构异常而导致肺功能障碍和体能下降;因缺氧、病菌感染等导致呼吸困难、呼吸急促、剧烈咳嗽等急性症状。临床上主要通过抗胆碱能治疗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对于肺功能改善和体能恢复等方面,目前并无有效措施[5]。呼吸操训练是一种通过增加呼吸阻力及锻炼呼吸相关肌肉,增强患者呼吸能力,从而改善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但其应用于COPD患者中是否能发挥临床作用,需进一步证实。

COPD患者因呼吸功能障碍,胸、肺部长期处于缺氧状态,引起肺部结构改变和功能减弱;由于机体运动需要呼吸运动参与,因此呼吸功能障碍导致患者运动耐力下降。呼吸训练操包括抗阻呼气训练、腹式呼吸训练、深呼吸训练,患者通过增强呼吸肌肌力,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后,肺部及全身供氧和血液循环均得到改善,从而增强整体肺功能。全身呼吸操训练、体能训练可有效增强患者体质,增强患者运动耐力[6]。

COPD使患者肺功能和运动功能减弱,肺功能减弱影响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在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FEV1、FEV1/FVC、FEV1 %高于对照组患者,动脉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动脉二氧化碳分压低于对照组,说明呼吸训练操应用于COPD患者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动脉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肺通气功能的发挥依赖于呼吸功能,因此呼吸运动对肺功能正常运行起着重要作用。呼吸训练操通过深呼吸形式使吸气时横膈收缩下沉及腹部隆起,呼气时横膈放松及腹部凹陷,同时提升腹肌舒张力、膈肌收缩和松弛幅度,增强呼吸肌肌力。通过锻炼后患者的呼吸情况改善,呼吸功能增强,也加快了肺部清浊气体的交换,在改善肺通气功能的同时,增强了呼吸深度,也改善了患者血气指标[7]。

COPD患者运动耐力减弱的主要原因是呼吸功能障碍。这样的患者会出现动则喘息、缺氧,甚至发病,造成运动困难和被迫减少运动,运动的减少又会进一步降低患者体质,从而导致患者易于发病,两者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6 MWD、SGRQ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呼吸训练操通过锻炼呼吸肌、全身呼吸操训练、体能训练等方式,增加患者主动和被动运动量,改善患者肺通气功能和动脉氧分压,从而有效增强患者运动耐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8]。

综上所述,呼吸训练操能够通过提高FEV1、FEV1/FVC、FEV1 %、动脉氧分压,降低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等机制,改善COPD患者的肺功能,提高6 MWD、SGRQ,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运动耐力。

猜你喜欢
氧分压呼气吸气
抽吸气流量对催化惰化系统性能影响
如果你很生气
智能口罩可直接检测呼气中的病毒
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耦合运动数值模拟
小剂量阿奇霉素联合噻托溴铵吸入粉雾剂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
俯卧位通气在ARDS患者中应用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TiO2基阻变存储器件性能》的教学实践探索
十大武学秘籍教学速成
没事多练壮腰功
13碳-呼气试验质控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