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课程思政:启示、设计、思考

2020-10-20 09:30苏海雁杨世勇边和平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商业会计 2020年18期
关键词:会计学思政课程

苏海雁 杨世勇 边和平(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中国矿业大学马克思学院 江苏徐州 2211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要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中;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2]。那么,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中,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使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保持同向同行?本文借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经验,以中国矿业大学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一流专业的会计学课程为例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一、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启示

近年来,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经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部门协同配合、以行政渠道为主组织落实”,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了以思政课为核心、综合素养课程为支撑、专业课程为辐射的“三位一体”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教改突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为其他高校提供了一套有价值、可推广的经验,其做法已辐射到全国多所高校。

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的典型做法包括根植于学校的学科特色与专业优势,打造既具备深厚学术积淀又有效激发学生求知需求的“中国系列”选修课程。课堂内,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名师引领、校企联合授课,多样化课堂教学将价值引领与专业知识融为一体,讲述中国故事、中国梦,培养政治认同、道路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课堂外,师生共演以高校名家大师为原型、融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大师剧”,进行精神感召,心理认同,言行合一,育人润物无声。高校党委书记、校长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这些做法极大地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了学生成长发展的需求和期待,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带来新气象。从教学保障上,成立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指导委员会,重点支持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同步布点建设15个上海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予以持续稳定的专项建设经费支持;建立了教师党委教师工作部,将师德师风评价纳入职称评聘、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标准;将教书育人、职业胜任力、社会责任感引入课程评价体系中,要求评审高级职称的教师参加课堂教学竞赛,并在教学竞赛的评分标准中设置教书育人、课程思政等指标,推进课程思政的制度建设。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由于对课程思政改革的整体设计、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方法与路径等方面还缺乏科学全面系统的认知,对其效果评价、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方面的规范建设和制度支撑相对薄弱,导致课程思政建设仍需进一步完善。

(一)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理论建设和制度安排需进一步完善

高校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总体规划设计者,是“课程思政”建设的推动者与创新者。高校应创新协同育人机制,完善课程思政改革建设框架,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学院统筹推进,专业积极落实,教师踊跃参与的课程思政建设体系,推进课程思政改革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构建“大思政”的新格局。但由于多年来高校以科研为导向的职称晋升机制与评价体系在教师队伍中造成重科研轻教学,加之缺乏客观量化的考评机制与激励制度,这势必会影响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推进,因此应加快建设教学管理的长效运行机制、教学激励制度和教学保障制度等。

(二)课程思政教育效果好的师资队伍要加快培育

教师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思考者、设计者、践行者与引领者,是提升“课程思政”教学质量的决定性要素,教育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的敏锐度、育德意识与能力。因此,各专业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针对教师中存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的情况,笔者认为,应坚持教育者先受教,管理部门应深入教学一线,通过听课、教学比赛、示范课程和教学改革挖掘课程思政教师典型,总结推广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经验,以赛促教、以研促教,持续提升专业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培训导师、教学团队,构建高校课程思政品牌专业、思政特色课,发挥高校思政课教师对“课程思政”建设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深入改革。

(三)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课堂教学模式需要创新

忽视了课程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就无法从根本上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目标。在教学管理方面,应重新定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让课程思政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把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等。全体教师要坚持“全员育人”的共识,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将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需有序推进

在课程思政教学实践中,各高校可以借鉴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实行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的点线面带动策略,如“经济管理学科、公共管理学科、法学、医学、新闻学、经济学”等学科的课程,发现、推选一批思政敏锐度高、思政教学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教师作示范课程,予以经费支持,建设具有思政特色的教材、线上示范教学课程等。

三、会计学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实践

中国矿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会计学专业是2003年江苏省品牌专业、2010年国家特色专业、2019年国家一流专业,是学院平台课程,每年有600余名学生学习。会计学课程是中国矿业大学2018年第二批课程思政教改项目,结题验收为“优秀”,被推选为校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0年4月作为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典型案例之一报送教育部。本文以会计学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方面进行了总结。

课程思政设计的总原则: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走中国道路,讲中国故事。

课程思政主旋律:有立场、遵法纪、正三观、有家国情怀、有社会责任、讲会计职业道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会计学的课程品牌:诚实守信、不做假账。

为了使课程思政教育理念落地,要重新进行教学的顶层设计,将立德育人目标写进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研究教材、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及其所承载的思政教育功能,围绕主旋律设计课程思政教育的内容。教师要密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思政教育资源,精准把握思政教育的时机,精准设计并不断更新课程思政资源,用多样灵活的教学方式融进课堂。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下,会计学课程在线直播教学围绕教材三大模块(会计基本理论、企业核心经营业务、会计循环),重新进行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并对标到每一教学知识点,使之具体可行(见下页表1)。

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可以是正面教育、警示教育、与学生共情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总之,课程思政的教育目标是教育学生要有家国情怀,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

四、课程思政教学的思考

(一)如何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知识

课程思政是深挖课程中本身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与专业知识点有机融合在一起,在润物无声中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因此,教学设计者要精心构思、关注国家大事、生活热点、回应学生关切、使课程与思政有机结合。如学习会计学课程中企业主要经济业务时,教师通过构思设计,可以联系中美贸易摩擦中提高关税来讲企业采购成本的控制;联系“2025中国制造计划”讲产品生产与工匠精神;联系“国家减税降费”“要让人民有获得感”讲财务成果的计算;插入“走进徐工”“火神山医院的光速建设”“中国企业复工转产抗疫物资”的图片或视频片断,使课件有画面感、让学生有代入感、情感认同,可通过腾讯会议等线上教学优势展开讨论演讲等教学活动,教师讲中国故事,引导学生坚信中国道路。

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要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教师要深入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心理特征,坚持因材施教,把握时代脉搏、贴近学生,用青年人的语言、用喜闻乐见的教学内容把知识讲活,运用线上资源学习、课堂讨论、翻转课堂、实施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激发课堂的思政魅力,使课堂有思政灵魂。巧妙地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于多样化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对专业课程学习和国家命运的关注度,引发学生的知识共鸣、情感共鸣、价值共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的关系

专业课的课堂教学仍应以专业知识的传授为主,教师作为设计者,应在恰当的教学章节和知识点赋予其课程思政教育,达到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相结合。

表1 会计学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

(三)时间安排与资源储存

教师要遵循“专业知识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的原则,选择与知识点相关、通俗易懂的思政素材进行二者融合的教学设计。思政教学的素材控制在2—3分钟,内容较多、用时稍长的素材在课前或课后进行或者将课程思政的资源或素材、教学视频等作为线上学习资源,如中国大学慕课、超星、荔枝微课等具有存储功能的平台,课间截取片断进行讨论学习。

(四)课程思政素材的来源

“有温度、有感情”是课程思政教育的抓手,应冲出本学科的知识束缚,引入科学新成果、国家发展新战略。课程思政素材的来源可以是国家改革、经济生活热点;可以是古今中外具有教育意义的企业案例、影视剧、歌曲;可以是身边生活故事;还可以是学科交叉后的明辨性思维的启发与灵感、教师的教学反思,等等。总之,课程思政素材的发现与执教者的敏锐度与主动性有很大关系。

(五)课程思政教学的“活”与“新”

一堂有活力、有温度、有感情的国情思政课,要保持时代活力,与学生共情,这就需要教师时刻保持课程思政的敏税度、关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动态,找到二者的结合点,恰当设计思政教学。用新素材、新方法、新观点激活教育主体,让大学生参与课程思政,使之对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知识中,自觉弘扬主旋律,积极传递正能量,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使思政课和专业课同向同行。

猜你喜欢
会计学思政课程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