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考真题的复习策略
——以研究全国卷Ⅰ推动选修1的复习为例

2020-11-16 01:52广东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20年2期
关键词:真题菌落平板

广东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教师在教学中往往离不开研究教材、研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考试说明》)、研究历年高考真题,以寻找高考各题型的命题特点,总结解题方法,以指导高考复习备考。

笔者以人教版教材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为例,浅谈在具体教学中如何以高考真题为基础开展复习备考。

1.研究真题与《考试说明》,找准定位

通过研究真题和查阅《考试说明》可知,人教版教材选修1专题2“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属于选考部分。考试内容包括“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来生产特定的产物以及微生物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考核目标与要求是实验与探究能力,笔者仔细阅读具体要求,细化并总结出近年高考全国卷Ⅰ中相关的试题如表:

2016—2019年全国卷Ⅰ选修试题考情分析表

续表

2.寻找真题中的规律与变化

全国卷Ⅰ中选修1试题的命制都非常有规律,这符合试题命制中“稳”这一特点。分析试题可得出以下几点规律:

2.1 核心考点连年考查,考查方向灵活多变

2016 —2019年全国卷Ⅰ选修1试题连续四年均考查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并重点考查了培养基的基本成分、实验结果的分析与数据处理等核心知识。如高考选修1真题中2019年第一问与2016年第一问均是考查牛肉膏、蛋白胨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知识;2019年第四问与2017年第一问均是考查细胞呼吸中有机物的去向问题,旨在考查学生是否理解细胞呼吸的重要生理意义。其中,2019年选修1试题第四问考查的是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的去向及作用,而2017年选修1试题第一问考查的是葡萄糖的去向及作用。

2.2 命题背景常源于教材,常与必修内容联系

高考真题的命题背景常常源于教材,如2018年选修1命题背景是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源于教材课题1;2017年选修1命题背景是尿素分解菌的实验室培养,源于教材课题2;2016年选修1命题背景是空气中微生物的实验室培养,源于人教版生物教材选修1第26页的“相关链接”。

选修1试题常与必修基础知识的考查联系在一起,这体现了高考试题的“综合性”。如在2019年选修1试题的第四问考查了丙酮酸通过细胞呼吸的去向;2018年选修1试题的第二问考查了含有氮元素的生物大分子有哪些,第三问考查了淀粉遇碘液变蓝的知识;2017年选修1试题的第一问考查了葡萄糖通过细胞呼吸的去向问题,第三问考查了无机盐的作用。

2.3 注重实验考查,突显学科思维

“微生物的培养与应用”专题很好地体现了生物学科重视实验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聚焦学科重大研究进展等学科特点。近年高考选修1部分试题的命制更加重视对实验结果分析和数据处理的考查,且考查角度每年都不同,如2016年选修1试题侧重考查对出现污染现象数据的处理,2018年选修1试题侧重考查数据处理要遵循的原则及原因表述,2019年选修1试题侧重分析数据的变化及变化原因表述。

3.运用真题推动复习,促进提升

历年真题是各种模拟题的“母题”,以真题为基础,在课堂复习以及练习中进行渗透真题的训练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发展理科思维。

3.1 依托教材,归纳常考知识

高考试题是多变的,但是考查的核心知识、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的理性思维与能力是不变的。因此教师在复习过程中根据高考真题的必考点、常考点,对教材本专题进行知识归纳,如总结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的菌体数,可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该方法需要在显微镜下用血细胞计数板直接计数,但是不能区分菌体的死活,培养时用的是液体培养基;若要测定活菌数量,可选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活菌计数法)进行计数,该方法的原理是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获得单个菌落。培养用的是固体培养基,统计的数目比实际数目偏低,原因是当两个或多个细胞连在一起时,平板上观察到的只是一个菌落。教师可通过对两种技术方法在培养基类型、优缺点等方面的比较,帮助学生理清两者的异同。

3.2 变式训练、审题表达“两手抓”

对真题进行适当的变式训练,特别是解析类、原因类的填空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以及训练学生的审题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如2019年全国卷Ⅰ选修1试题(2)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下降,其原因是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在训练中可将上述提问结合题干进行变式:

【例1】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数量会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减少 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正常生存

【例2】若将土壤悬浮液分别接种在Ⅱ、Ⅲ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请预测实验结果。

【答案】Ⅱ号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数目比Ⅲ号液体培养基中的细菌数目多

通过例1可让学生分清“比例”与“数量”的不同,通过例2可加强学生对选择培养基的进一步理解。

3.3 专项总结,核心考点总结提升

2016、2018、2019年的全国卷Ⅰ的选修1试题均有考查微生物计数的内容,因此通过研究这些题目,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可设置专项考点,进行针对训练:有关实验数据分析的试题及常见练习题集中在一起出的一份练习,帮助学生进行提升训练。

【例3】某同学计划统计污水池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总数,他选用10-4、10-5、10-6稀释液进行平板划线,每种稀释液都设置了3个培养皿。

(1)从设计实验的角度看,还应设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____,此对照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若该培养基上出现了菌落,则说明出现了_________现象,此时应如何处理?

(2)为了判断选择培养基是否具有筛选作用,如何设置对照实验?预期结果:相同稀释倍数下,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的菌落数 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选择培养基上的数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样液涂布培养在能分解尿素的细菌的选择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利用尿素的细菌比例会__________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同学涂布了1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是140。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110、140和149,取平均值133。丙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30、169和176,取平均值125。丁同学涂布了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你认为哪位同学的结果接近真实值,为什么?

【答案】略

例3以统计污水池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总数为背景,分别从被污染后的数据处理方式、选择培养基与对照组的数据对比、重复实验出现的数据处理等角度进行考查。将有关联的高频考点编写成专项训练,举一反三,深化核心知识教学,帮助学生透彻理解核心概念,学会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以实现生物学科素养培育目标的达成。

总之,教师在复习过程中要围绕《考试说明》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训练,不要一味追求创新,要研究教材,加强对近三年高考原题的关注和研究,结合《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复习过程中将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猜你喜欢
真题菌落平板
玩转高考真题
TTC应用于固体食品菌落总数测定研究
不同emm基因型化脓性链球菌的菌落形态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基于高光谱技术的菌落图像分割与计数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中考英语真题演练(一)
高考真题训练之化学反应原理
10%平板电脑市场销量下滑
交变电流高考真题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