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全学程实践制的中学语文卓越教师培养与实践

2020-11-19 02:42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长江丛刊 2020年13期
关键词:师范类校方高校学生

■韦 军/广西科技师范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一、前言

推行全学程实践制的初衷,不仅仅是考虑到当前师范类高校学生缺乏实践教学能力,而且是考虑到当前中学教育的教学需求。因此,在我国师范类高校培养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模式中,全学程实践制就是必不可少的培养方式。

二、优化课程体系,构建全学程实践教学模式

基于当前实现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最终目标,实践能力自然而然地成为了高校培养师范类学生的必要前提。而从当前师范类高校学生的高校课程安排来看,大多数院校还是将大一和大二两个时期主要用于教授高校学生理论层次的知识,仅是将大三和大四作为逐渐培养高校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的部分,这就不符合全学程实践制的培养要求。那么,校方就必须要从教学课程上分析,让高校学生在进入校园的第一时间,就可以深刻地意识到实践教学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所以,这就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其一,对于师范类高校学生的第一学年。在该时期中,由于大多数学生仍处于对理论知识较为兴奋的年纪,所以这时期的教学主旨依然还是理论。但是,为了可以给后续的实践教学提供基础,在该时期内高校教师可以将“职业道德”作为培养高校学生基础职业观的核心,比如,当高校语文教师在向大一的学生们讲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论时,不仅仅需要讲述该理论,是来源于源远流长的儒家文化,而且需要讲述这也体现着当下的职业道德观。首先,“修身”是指作为初入师范院校的学生们,要时刻保持着提升自己、发展自己、鼓励自己的恒心和信心,使得通过自身的努力可以得到他人的认可,通过吸收更多的语文素养,使得可以为将来奠定厚实的语文教学基础。其次,“齐家”是指在兼顾自己的专业素养的同时,还需要懂得关爱和关怀他人。而这样逐渐形成的习惯,会使得未来的中学生们可以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切关怀。接着,“治国”是指当学生们已具备良好的职业专业素养时,还需要具有坚强的心理素养,这样才可以适应未来不断变化的课堂,既可以宽容学生,也可以像对待自己一样严格要求学生。最后,“平天下”是指当下的师范类高校学生需要时刻把握住自己的命脉,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才能一步步地达到满足中学语文的教学要求,使得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其二,对于师范类高校学生的第二学年。由于第一学年已让师范类高校学生初步了解和接触到职业道德,所以在第二学年的教学任务中,需要逐步地添加不同难易程度的实践课程。一方面,由校方带领全体高校教师,鼓励高校学生走入乡村中学课堂,让仍在学习阶段的师范类高校学生,给教育水平落后的中学生上语文课,这样既可以增强高校学生的教育爱心,又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语文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还达到了教师资源外输到乡村学校的效果,使得对于双方都有较好的收获。另一方面,在高校内部,教师可以鼓励高校学生勇敢地走上教室讲台,面向所有同学及教师进行语文教学演讲,而演讲的主题偏向于“如何开展有效地中学语文教育”,这样就使得师范类高校学生的教学思想逐渐趋于成熟化,使得更多地是思考如何实地教学,而不是形而上的空谈教学,这就为未来的语文实践教学打下坚定基础。

其三,对于师范类高校学生的第三学年。正是由于前两个学年不断累积的实践教学基础,当校方让高校学生逐渐走向实践岗位时,使得高校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会显得一无所事,尤其在中学语文的实习教学中,既可以较好地把握课堂教学节奏,又可以让课堂内的中学生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另外,高校在鼓励师范类高校学生进行乡村支教及校内实践教学的同时,还要要求高校学生努力考取教师资格证书,使得可以提前树立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使得可以推动培养高校学生的语文实践教学的工作。

三、制定实践规范,建设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指的是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运用合理的规矩约束人的行为。那么,这个道理如果应用在高校培养高校学生的语文实践教学能力上,主要是指需要合理地分隔和约束高校学生的语文实践过程。而反观师范类高校学生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习两部分,所以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约束。

其一,对于校内语文实践而言,由于在校内主要是面向同龄化的同学,以及较为熟悉的代课教师和导师,所以高校学生会降低一定的紧张心理。但是,如果是面临校外实习时,由于初期面对的都是一张张陌生又稚嫩的面孔,难免会使得高校学生的教学心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而这就会影响实践教学的质量。那么,为了可以帮助高校学生预防该类情况的发生,校方可以在设置师范类高校学生的实践模拟课堂时,台下的观众群体可以由多个不同专业的学生组成,这样就类似于实际中的中学教育课堂情况,同样都是陌生的脸庞,同样都是陌生的反应,这就较为考验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还有,在这种校内实践课堂中还设有打分制,将每张1分制的投分纸送到每个观众手中,当高校学生在台上演讲语文课堂完毕后,每个观众可以将带有分值的纸交付于监督人员,并经过统计后列入实践能力的考评中,既可以提升高校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又可以给予中肯的实践教学能力评价。

其二,对于校外语文实习而言,由于这时高校学生不再受到校方的督导,所以学生总会有些懈怠情绪,这就不利于继续提升高校学生的语文实践教学能力。那么,为了可以警醒高校学生的实践教学意识,校方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可以指派校园内学生的班主任或者语文教师亲自观看和监督学生,一方面可以增进与这些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另一方面可以让高校学生在语文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时刻保持高效教学的态度,从而可以满足教学要求。第二,通过指派高校教师跟随的方式,校方可以实时地掌握每个学生的语文实践教学动态,以便高校制定出更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其次,由于实践是促进展开语文教学工作的重要工具,那么为了让师范类的高校学生可以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校方可以通过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语文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一方面可以通过该机制在校园内建立相应的职业培训基地,既可以让高校学生将更多的注意力吸引到实践教学上,又可以为将来的师范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岗位。另一方面,社会教育培训机构虽然从本质上与正式教育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恰恰是其富含的商业性,使得在培训机构内部设置的学科种类较多,不仅仅拥有初中语文学科教育,而且还设有小学和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所以,如果师范类的高校学生进入到这些教育培训机构中实习后,虽然可能不会担任培训的主讲师,但是作为教学助理同样会学习到很多的实践知识,使得可以完善培养中学语文教师实践能力的体系。另外,为了可以拓展师范类高校学生的就业面,既可以在该人才培养机制的前提下,与社会教育机构签订就业引导协议,即毕业后就可以将部分学生直接输送到机构中任职语文培训讲师,又可以鼓励师范类的高校学生报考竞聘本地或其他地区的中学语文教师职位,使得可以解决师范类高校的就业难的问题,从而达到培养中学卓越语文教师的目的。

四、结语

综上所述,全程实践制主要是为了提升中学语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而这对于师范类的高校教育而言,既需要从高校学生阶段抓起,也需要将高校学生的在校学习和校外实习都要进行合理规划。一方面,可以借助于课堂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使得可以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另一方面,还需要将语文实践教学元素不同程度地融入到高校教育中,使得高校学生的语文实践教学能力逐步提升。同时,校方还可以借助于人才培养机制,为高校学生创造良好的语文教师实习和就业机会,从而达到全程实践制下的中学语文卓越教师的培养效果。

猜你喜欢
师范类校方高校学生
师范类大学生体育素养现状研究
——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
运动APP助推高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成效研究
教师资格证国考背景下师范类专科体育教学优化研究
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及作用发挥探索
疫情防控对高校学生管理体系完善的启示
提高东北高校学生冬季运动兴趣的路径研究
师范类专业将实行三级监测认证
加大力度 全面保障学校学生合法权益
中小学师范类与非师范类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异状况及成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