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质量提升 突出特色发展
——关于工科院校一流会计学专业建设的思考

2020-11-23 10:49刘建胜副教授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商业会计 2020年19期
关键词:会计学工科一流

刘建胜(副教授)(江西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江西赣州341000)

一、背景

2015年10月,国务院颁布“双一流”建设方案,强调高校要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水平。“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就是要回归本科、建设一流本科。

2017年1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颁布“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提出了“双一流”建设高校的具体遴选条件,2018年8月,三部委又颁布了《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并且提出要强化本科教育,突出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一流本科教育建设是“双一流”建设的基础任务。2018年9月,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该意见中提到专业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要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

2019年4月,教育部正式发布“双万计划”通知,计划在2019—2021年建设10 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 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在当前高教改革的形势和政策背景下,建设一流的会计学专业,既是积极响应新时代全国高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也是落实教育部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等系列文件的重要举措。在“双一流”建设的国家战略背景下,推动一流会计本科专业建设,注重会计专业建设的质量提升、突出会计特色发展值得探索。

我国经济的快速提升对会计人才产生持续的旺盛需求,各高校会计专业设置及招生形势呈逐年上升趋势。2018年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全国普通高校2 663所,其中本科院校1 245所,研究生培养单位815个(高校580个,科研院所235个)。在本科教育项目中设有会计学专业(不含财务管理专业、审计专业等相近专业)的高校639所;全国设有会计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学术型)的高校有263所,MPAcc教育单位266个,设有会计学二级学科博士点的高校有70所。由此可见,会计高等教育规模较大,但在建设质量和发展层次上有待加强,比如教育部公布的双一流名单中,与会计直接相关的只有清华大学的会计与金融入选,会计专业所属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进入双一流名单的仅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四所大学。一流会计本科专业建设是会计高等教育的基础,当前“双一流”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会计高等教育要借力“双一流”建设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积极提升会计专业能力建设,大力提高会计专业建设质量。

二、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从国内会计教育期刊中选择公开发表的论文进行分析会计本科教学现状,为突出专业性,选择《会计研究》《财会通讯》《商业会计》《财会月刊》等10几种国内学者认可度较高的财会主流期刊。2010年1月至2019年12月,这10几种期刊刊载会计本科教学研究论文600多篇,研究主题包含教育体制与理念、教育模式、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职业道德、创业教育、教育手段、教育目标、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等多方面,从这些文献可以梳理出会计本科教育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目标界定模糊、缺乏特色。会计学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对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有定位,但并不是说各个高校的培养目标都是统一口径的,从宏观上来说本科会计人才应该是针对企事业单位、会计师事务所、教育与科研院所等有关机构的高级会计实践与应用岗位的,但实际上会计本科教育对“专才”“通才”的归属存在争议,导致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定位模糊。还有,受经济社会环境的影响,会计本科教育也有些走偏,比如部分高校教育目的出现了异化,注重培养工具人、理性人;会计本科教育功能窄化,注重知识教育、技能教育、会计考证教育等。

很多大学本科会计专业无法确定应该对哪种人才进行培养和研究,培养目标不清晰,教育质量自然受影响。高等教育的质量本身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教育主管部门要掌控、评估教育教学质量以及社会公众要了解高等教育,这就势必要求有一个可以比较的底线标准(基准),这就是教育质量的统一性。不同教育主体、不同高校的教育需求和期待以及各自办学条件存在差异,教育质量也是具有多样性的,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也与高等教育的多样性有直接关联。如果高校的会计本科培养目标都定位为“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建设需要,具有国际视野、科学素养和良好会计职业道德,具备管理、经济、法律等方面基本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能力,胜任企事业单位、金融机构、政府管理部门等从事会计实务、财务管理实务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没有结合高校实际、行业特色、所处的服务社会贡献区域特征来确定恰当的培养目标,会计专业建设也就缺乏特色、人才培养也就缺乏竞争力。

(二)人才培养重理论轻实践。会计本科教育的质量具有学术性与职业性(实践性)同时俱存的对立与统一的典型特征,会计本科教育既要讲究理论讲授,也要注重实践应用训练。学术性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术成就,然而会计本科教育是以培养各类高级专门应用人才为目标的教育活动,突出其职业性是会计本科教育的重要任务。在本科类的高校中,会计教学手段、会计课程设置、会计师资队伍等都能很好地胜任理论教学,然而在实践教学方面显得有些薄弱,重理论轻实践问题较为明显。

从课程设置上看,很多高校重视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甚至少部分高校还会开设会计理论前沿课程,但是缺乏一些实务性课程,财政部、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会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涉及会计、财税的政策、规范进行调整,而课程教材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的陈旧更加弱化了会计教育的职业性。从培养方案上看,部分高校的培养方案仍然只是单一强调会计理论与技能,没有很好地拓展“应用型、复合型、外向型和创新型”内容,对会计人才的交流沟通能力、国际化视野、经济业务与财务融合能力、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非常欠缺。从师资队伍配备上看,有些高校的会计师资清一色的会计学专业背景,现代教育讲究不同学科渗透、交叉,会计本科教育需要会计、金融、统计、技术、信息、外语、法律等多学科支撑和渗透,需要组建跨学科的教学团队,工科院校的会计学本科教育,更是要强化工科研究特色,形成以工科背景和会计学科交叉推进协同创新。教师的会计实践经历、工程实训锻炼在不同高校有较大差别,“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也是弱化会计本科教育实践性的重要因素。

(三)课程体系设置不科学、缺乏时代性。课程体系是实现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我国大学各专业的课程设置受教育体制、历史传统及民族习惯等诸多因素影响。会计本科专业的课程设置要对应培养方案中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要求,由于会计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大众化,所以课程设置也比较千篇一律,基本上都是按照通识课、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几大模块设置,课程设置上表现为继承、借鉴有余而探索创新不足,在课程改革方面往往是简单地增减课程、课程分拆与合并、课时调整,缺乏科学完整的体系,而且未能跟上时代发展与会计学科的变化,会计专业的发展没有适应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来转变教学理念,在课程设置上未能很好对接“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及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据科学、现代金融等产业发展,缺乏时代性。有些课程界限不清,内容存在交叉重复现象。课程体系与素质、能力培养匹配度不够精准,在培养方案中描述的交流沟通等综合素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国际化视野、数据分析能力等未能设置或实际开出对应的课程,多数高校人工智能会计、财务共享实验、云会计等课程还停留在理念阶段。

(四)教学手段、教学改革落后于新时代会计教学的需要

教学方法是实现高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教学方法要能发挥全面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作用,还要能挖掘、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想要在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提升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对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优化,就要变革我们的教学手段、积极尝试教学改革。传统的单一知识传授、黑板教学早已落后,我们要利用现有的科学技术、信息化手段对会计本科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文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景模拟法、项目驱动法等教学改革的优秀成果固然是会计教学的好方法,但是面对互联网金融成为一种主流金融发展模式、我国已进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时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发展、数字经济的出现与繁荣等新经济、新模式、新业态,光有这些方法会计教学还是难于达到最优效果。变革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手段是随时代发展的永恒课题。例如,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云财务快速发展导致传统的凭证、票据的传递逐渐被取代,我们能否考虑建设智能财务实验室、会计大数据综合实训教学平台来进行实训教学?在双创背景下,会计教学要建立与整合“双创”要求的会计课程体系,我们能否通过参加“会计技能大赛”“管理会计案例大赛”、全国高校企业价值创造实战竞赛(EVC)等活动,以赛促学、比赛教学相长?面对智能财务时代,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核算型转向管理型,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是否应该加大分析讨论、制度设计、方案开发等教学环节?在新时代,会计专业教学在转变教育理念的同时,还要更新教育手段,一些较好的手段,比如OBE理念、会计在线课堂、大学慕课SPOC、会计仿真实验、财务共享实训等在高校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还比较少。应该看到的是,2020年初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倒逼教师进行线上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和一些教学方法的改革。

三、工科院校会计本科专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工科院校中设置了会计学本科专业的有600多所,如何培养工科院校的会计本科人才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突出的问题。工科院校由于历史的原因,具有鲜明的行业色彩,往往办学定位于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其主打专业是行业发展相关的工科专业,而会计学专业往往并非主流专业,因而在会计学专业办学资源方面与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相比有较大差距,比如,工科院校会计专业的教师在硕士(博士)学位教师占比、教授职称占比、教师行业经历、高层次人才、教师学科符合度等方面与财经院校、综合院校都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办学层次上与财经院校、综合大学相比差距大,工科院校中举办会计学博士点和硕士点的比例较低。工科院校的专业细分比不上财经院校,工科院校一般设置会计学或相近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而财经院校在每个专业下面还会细分3—5个专业方向。

工科院校的会计学本科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瓶颈较多。比如,办学定位不明确,培养缺乏特色,培养模式单一,竞争优势不突出。多数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培养方案与财经院校在培养目标、知识结构、课程设置等方面与财经院校大面积雷同;在培养模式上,虽然工科院校一般采用“实践技能型”与综合院校的“宽口径、厚基础”、财经院校“专业核心型”有不同,但不同工科院校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相似,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未能体现不同工科行业特征;工科院校的会计课程体系也与财经院校的课程设置大同小异,少有能突出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的会计特色课程,可供选修尤其是跨学科选修的课程门数很少,课程体系的广度不够;工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往往在校内属于非主流专业,是工科专业的配套学科,因而学校在教学资源投入方面存在不足,使得会计学专业的发展陷入恶性循环。

四、工科院校会计本科一流专业建设的突围之路

在大力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工科院校的会计本科一流专业建设自然要以一流院校的一流会计专业为标杆,与时俱进地狠抓质量建设,同时又要结合院校的行业特色、工科特点推进特色专业建设,闯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一流专业建设突围之路。

(一)高质量建设一流会计专业。质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由于办学层次、类别的不同,由于不同学科、专业的差异,质量的含义也有差异,工科院校的会计专业要建立与自身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质量标准。高质量是随着不同时代的发展主题而变化的,工科院校的会计本科专业质量建设要与时俱进,符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新时代特点。

首先,根据工科院校的历史背景、行业背景和地域特色准确分析会计专业社会需求,准确定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目前高校会计专业培养目标同质化现象严重,“复合型人才”“高级应用人才”“全能型人才”等词语在培养方案中出现频率很高,专业建设同质化导致人才培养规格、类型缺乏区分度与特色,既影响了会计专业的发展,也使工科院校丧失了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沉淀的鲜明特色。

其次,要注重学科的交叉与跨界。世界一流大学都很注重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与创新,这符合不同学科的互相制约与互补规律。一流会计专业建设就是要培养会计领域的一流人才,这就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开阔的视野、豁达的胸襟和广博的知识。在课程设置上,除了传统的会计与财务课程外,还需要有金融、经济、信息技术、自然科学、人文素养、大数据分析、创新创业训练等多学科课程,注重跨界培养。

再次,适应业务与财务融合,大力向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转变。人工智能、财务机器人等的出现,使传统财务面临巨大变革,业务财务一体化是企业发展的主要模式,财会人员既要掌握公司财务目标,也要了解公司生产运作,为业务提供有效数据支撑,从而创造价值。会计专业学生将来要应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会计本科专业的教育理念应迫切地从核算导向型向管理导向型转变。会计专业学生要具有多思性、多问性、开放性与综合性的思维能力。因此,我们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实训实践等各方面都要与培养管理型会计人才相适应。

(二)突出工科院校特色建设一流会计专业。建设具有工科背景的一流专业是工科院校会计本科专业在新形势下生存和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参与学科竞争的重要战略手段。工科院校要大力依托工科行业背景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地域特征,培养具有工科优势的会计人才。

首先,制定工科特色的会计本科培养方案。工科院校因培养力量的制约,不宜对会计专业细分过度,一般不必分设若干个不同方向,在培养目标上要定位于培养主要服务于行业发展、服务于地方发展的具有工科背景高级财会人才。结合工科主流专业的特色和品牌专业的特色,结合学校所在地区,并考虑社会需求,进行工科特色的课程设置和课程设计,适当减少会计必修课程,增加体现特色培养的选修课程,可以在线选模块安排体现行业产品技术特征、业务经营管理、商务运作等方面的课程。

其次,培养过程工科特色化。工科专业一般都很重视实践,强化工程实训,指导教师有校内导师,也有校外导师。工科院校的会计本科一般都追求“实践技能能力”,因此加强实验实训建设,抓实抓细实践环节教学,聘请会计实务界资深的会计师、资产评估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等到校开讲座、指导实训;建立线下校外实训基地和线上模拟实训平台,为学生提供良好实习条件;引导学生参加财会技能竞赛、“双创”大赛和会计考证,安排学生到财会岗位“认识实习”“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全方位提升学生的职业胜任能力。

再次,培养特色“双师型”师资,立足行业特色,提升学科水平。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师资培养战略略,鼓励教师学习进修、挂职锻炼、工程实训,鼓励教师创新创业,鼓励教师承接横向项目,鼓励教师把实践实验撰写成讲稿或教材或专著。与此同时,邀请行业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具有丰富管理实践和一定理论素养实务专家担任校外导师,充实师资队伍。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科建设非常重要,会计本科专业要提升会计硕士点、博士点,需要师资力量及科研成果的双重积累。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往往人数少、力量薄,科研方向必须有效凝练,科研力量要有效、合理配置,可以选择研究能力强的部分教师集中在2—3个理论研究方向发力,其余教师则以行业应用研究为主,两翼齐飞,互为支撑。理论研究团队为应用研究团队提供方法论支撑,应用研究团队从事横向研究为理论研究团队提供资金支持。教师之间各取所长、通力合作搞科研、搞社会服务,这是工科院校会计学专业学科建设的务实之举。

总之,在双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工科院校的会计本科专业建设要抓住“双一流”建设的机会,厘清专业自身发展的问题,立足于工科院校办学特色和办学资源,注重质量提升,突出特色发展,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彰显培养特色,逐渐提高办学层次,工科院校的会计本科专业才能在激烈的办学竞争中生存、发展。

猜你喜欢
会计学工科一流
广西医科大学基础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大理大学入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
“新工科”和OBE模式下的车辆工程实践课改革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会计学:天下欲治计乃治
“双一流”建设如何推进
天津大学:成立全球首个新工科教育中心
浅析网络时代会计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