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理念下激发和培养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教学策略初探

2020-12-01 10:27陆勇杨晶晶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2020年11期
关键词:分层走班

陆勇 杨晶晶

关键词分层走班 激发直接兴趣 建立中心兴趣 培养间接兴趣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南通市部分初中学校从2016年秋季学期起试行“分层走班”课堂教学改革。各试行学校本着以生为本、稳步推进的原则,客观、理性地看待学生在学科知识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科兴趣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的现实,综合任课教师的意见,帮助学生自主选择不同层次(一般分A、B、C三个层次)的最适合自己的教学班。通过“分层走班”实践,期望帮助学生找到最近发展区,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做到因层定教、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本文以南通市分层走班联盟学校的一堂B层公开课为例,探析如何通过多样的教学策略,激发和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效益。

一、直观导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亲近话题,激发直接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以认识和探索外界事物的需要为基础的,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

人们对事物或活动本身的兴趣被称为直接兴趣。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可以迅速将学生引入文本主题。以译林牛津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5 Wild ani?mals 第一课时Comic 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为例,本单元的中心话题是“野生动物”,内容涉及野生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等。而Comicstrip and welcome to the unit作为整个单元的“引子”,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学习野生动物的名称激发兴趣,为达成整个单元“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倡导人与野生动物和谐共生”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奠定知识和心理基础。

上课伊始,教师使用和课文内容紧密相关的野生动物的视频导入新课,成功激活学生已有的背景知识,激发兴趣。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充分考虑到B层学生基础一般的特点,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主动搭建支架,提供帮助,板书野生动物名称等关键词并带读,同时对学生进行类似“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这样简单的追问。

学生对新鲜事物及内容在感官上会产生新异的刺激,这种刺激反应表现强烈但是比较短暂。这样的“兴趣”,学生能保持多久呢?

二、因层定教,在游戏活动中深入主题,建立中心兴趣

中心兴趣是指对某一方面的事物或活动有着极浓厚而又稳定的兴趣。为了使学生能更长久地维持兴趣,笔者设计教学活动时,始终围绕本课的中心话题,通过游戏活动来逐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达成教学目标。

1. 进行猜测游戏,调动学生兴趣。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的课程基本理念之一是“强调学习过程,重视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游戏教学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教学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将枯燥的语言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喜爱的游戏形式,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从而达成教学目标。对于英语学习兴趣一般的B 层学生来说,游戏教学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兴趣方面有着显著的作用。教师为学生创设合理的情境,通过猜测游戏,快速进入本课教学内容。

T: We are strangers in the wild, so wild ani?mals are shy and afraid to see us. Some of themhide themselves behind the big tree. So we shouldfind out who is behind the tree.

Ss: Yes

T: He is very clever and is good at climbingtrees. He is funny and usually makes people laugh.Who is he?

S1: Monkey.

T: Yes! But how do you know that?

S1: Monkey is very clever and is good atclimbing trees.

T: Yes, you got it. And I will give you a card ofa monkey as a reward. I drew it by myself yester?day. I hope you will like it.

通过猜测游戏,教师既能看出学生对关键词信息的把握是否准确,又能激发出学生进一步了解野生动物的兴趣。此外,在本环节中,笔者用绘制的野生动物的图片作为奖品,对表现优秀的学生进行奖励,进一步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增加知识储备,培养兴趣基础。

知识是兴趣产生的基础条件。要培养英语学习的兴趣,就应有英语知识的积累。课前,笔者要求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有关野生动物的信息,如名称、生活习性等。加上课上观看视频和猜测游戏的活动,学生已对“野生动物”这一话题有了进一步的语言储备和积累,逐渐从广泛背景上的兴趣转变成了对野生动物的中心兴趣,这对后面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教师应该确保学生对这个话题认识得更加深刻,这样学生才能积累更丰富的情感,兴趣也就越发深厚和持久。

T: Are you familiar with these wild animals?Lets play a guessing game to check how much youknow about them. Remember, if you know the an?swer, please put up your hands.

First, I am very big and strong. I like eatingfish.

S1: Bear.

T: Next, you please.

S2: Zebra.(He is not sure about his pronunci?ation.)

T: Follow me, please.

本堂课在设计中需要考虑适度拓展。教师通过文字描述让学生猜测野生动物的名称,进一步拓展所学词汇。教师在原有基础上增加了两种野生动物,使得渴望学习更多知识的学生得到满足,同时鼓励学生大胆展示,为后面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3. 巧设游戏实验,探究兴趣根源。

虽然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但为了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巨大动力,形成中心兴趣,笔者曾在本课时教学设计之初用小学英语教学常用的课堂教学活动——Chant,在小范围内进行过一次针对学生兴趣调动的实验。具体内容如下:实验对象是八年级某班B层中若干基础中等以上的学生和基础薄弱的学生。实验内容是将相关重点单词编写Chant或朗读Chant。实验方法是向B层中基础中等以上的学生提供Chant模式,由学生自由发挥编写新内容;向B层中基础薄弱的学生提供教师编写的Chant,学生自由朗读并发现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B 层中基础薄弱的学生能在Chant 中感受到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巩固了野生动物的名称和基本特征的知识;而B 层中基础中等以上的学生能积极思考,注意变换人称,让人眼前一亮。

实验的目的不是为了检测B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对于教学活动的参与度和热情。从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参与游戏活动的热情不在于游戏本身的难度高低,而在于参与游戏活动带来的快乐。由此可知,要想学生智力得以开发,知识得以丰富,情感得以升华,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浓厚持久。

三、小组合作,在任务驱动中拓展文本,培养间接兴趣

所谓间接兴趣,是指人们对活动的目的或结果的兴趣。若学习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趣味性,使人学起来津津有味,这是直接兴趣使然,如本课时的内容;学生在了解了部分野生动物的名称和生活习性后,有想法用所学到的知识主动去和他人交流,学有所用,乐在其中,这是间接兴趣使然。课堂上,教师应该适时满足学生的需求,让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增强对现有知识的巩固和拓展。这样,小组讨论就能在形式上由单一走向多元,在内容上由简单走向丰富。在小组合作中,学生的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水平都能得到显著提高。

1. 明确目的要求,培养间接兴趣。

兴趣不只是指对事物的表面的关注,而是指由于获得知识或参与活动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强调组内合作学习,是为了让生生之间互相取长补短,逐步培养间接兴趣。

T: We have known some wild animals. Canyou help them do the self-introduction? I will giveyou a model:

I am a giraffe. I have a long neck. I am a gi?raffe. I like eating leaves.

Clear? Well, talk about it with your partner.

S1: I am a bear. I like eating fish.

T: Great! Bears like eating fish. The bear is foryou.(T gives a card of a bear to S1 as a reward.)Ihope you will like it.

教师鼓励学生把自己当成一种野生动物,在小组中做自我介绍。同时,教师提出小组讨论的明确要求,采取半开放模式,给出model,让学生在一定框架内模仿和创造,这样既能锻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的能力,又能有效提高学生口头表达野生动物特性的能力。

2. 逐级递进难度,提升合作效能。

同为B层学生,大家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会有很大差异。建立学习小组,经常性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可以让生生互帮互助,建立默契,让学困生在组内讨论中不再只是旁观者的角色,也能成为“主力”。教师在此之前已经做足了铺垫,把教学难度通过“阶梯式”进行分解,让学生逐步掌握不同层级的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教师设置更为精细化、更具挑战性的对话编写任务,突出发挥小组内“领军人物”的作用,使得组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更出色的表现。

T: Weve known Millies and her classmatesfavourite wild animals, then whats your favouritewild animal? Talk about the wild animal you likebest with your partner,using a conversation belowas a model.

小组内学生就“自己最喜欢的野生动物”这一话题合作编写对话,创建新文本。生生交流在提高小组协作能力的同时,还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兴趣的培养对人的个性形成和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创设展示平台,升华文本主题。

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设计不同形式的契合主题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文本和活动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进而能积极自主地探究更深层次的文本内涵。最后,笔者设计了课堂总结环节,用男女生PK竞答的方式回顾、小结本课重点,把课堂氛围推向了高潮。

T: Now, its time for the competition“chal?lenge your mind”.(教师讲述游戏规则。)Thefirst, whats this? (教师展示海豚的图片。)

本环节中,笔者考虑到B层学生的基础,设计了围绕单词、短语等以考查记忆为主要目的的抢答题。最后,教师设计了基于文本的具备拓展性的相关问題。

教师通过男女生PK的形式,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适度拓展了本课时相关主题的内容。学生在激烈的抢答中体验学中玩、玩中学的乐趣,牢牢掌握本课时的要点。本环节结束后,笔者投影更多野生动物的相关图片,重心转换为呈现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和面临的处境上,为本单元后续的学习作铺垫,同时又能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本单元主题相关内容的兴趣。这样的教学策略,既巩固了文本内容,又升华了本课主题,达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猜你喜欢
分层走班
新时期高中生物教学中分层走班实践策略研究
关于高中英语分层走班教学的探究
新高考科目改革下的分层走班制
加强管理,提升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性
英语分层走班制基础层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高中英语分层走班的实践尝试分析与研究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太平路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