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氧化应激状态及线粒体形态结构的影响*

2020-12-02 03:04张婧怡曹昺焱宋姗姗金永祚金奉奎段浩茹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11期
关键词:电针线粒体氧化应激

张婧怡,李 瑞△,曹昺焱,宋姗姗,金永祚,金奉奎,段浩茹

(1.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29; 2.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 100091)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又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临床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症状,常合并多个代谢综合征,如高血压、高血脂,对人体危害性极大。根据2017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1],我国患病率高达10.4%。现代医学主要以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注射等手段对患者血糖进行控制,易有诸多不良反应或药物耐受等情况,且医疗支出高昂,对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不利。针灸疗法已被证实可有效降低T2DM患者血糖[2],且具有高效、价廉和副作用小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极高。

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是T2DM的主要致病因素及病理生理学特征[3],直接引起胰岛素调控葡萄糖代谢能力下降。氧化应激(Oxidativestress,OS)可通过激活蛋白激酶C[4]、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5]和核转录因子[6]等多途径,干扰胰岛素信号通路,并且破坏线粒体形态功能,是引起IR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将选取优势经验穴组,通过对T2DM大鼠血糖、自由基和抗氧化因子水平分析,结合电镜观察骨骼肌线粒体结构,研究电针对2型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线粒体形态结构及胰岛素抵抗状态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2型糖尿病的治疗机制。

1 实验方法

1.1 实验动物

选取7只2月龄体质量为140~160 g的SPF级雄性非糖尿病大鼠(Zucker lean,ZL)(fa/+)及14只2月龄同体质量的SPF级雄性Zucker糖尿病肥胖大鼠(Zucker diabetic fatty rat,ZDF) (fa/fa)。两种大鼠皆购自北京维通利华公司[许可证号SCXK(京)2016-0006]。实验大鼠均于室温23°C,空气流通良好,相对湿度50%~60%,且12 h昼夜循环光照环境下进行饲养。适应性饲养4周,期间全部大鼠自由饮食水。

1.2 实验材料及仪器

ACCU-CHEK血糖仪(德国罗氏公司,LOT 10129770);罗氏血糖试纸(LOT 24685431);Purina #5008饲料(粗蛋白≥23.0%,粗脂肪≥6.5%,粗纤维≤4.0%,高糖高脂饲料);中研太和牌针灸针0.13 mm×7 mm(212161123,北京中研太和医疗器械有限公司);采血针(华鸿牌);电针仪(英迪牌电针仪);自制鼠套等。

1.3 模型建立与分组

适应性饲养后,全部大鼠均改为Purina #5008饲料持续喂养。4周诱导饲养后,取大鼠尾尖静脉血,测其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及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2 h血糖(OGTT2h),以二者血糖均>11.1 mmol/L为造模成功标准。根据FBG水平将成模的ZDF大鼠随机区组,分为模型组、电针组两组。7只ZL大鼠为空白组。

1.4 干预方法

1.4.1 空白组及模型组 不干预。

1.4.2 电针组 将大鼠固定于自制棉鼠套静置5 min,针刺双侧“后三里”“三阴交”“脾俞”“胃脘下俞”,并连通电针仪,电针一端连接于“后三里”,一端连接同侧“胃脘下俞”,以连续波、频率15 Hz、电流输出强度2 mA刺激穴位,留针20 min,每日1次,共4周,第7、14、21、28天不进行干预。

以上各种干预操作均于每日13:00—18:00期间进行,连续干预4周。于干预第6、13、20、27天晚20:00禁食,次日早8:00检测空腹体重、血糖。

1.5 指标检测

所有动物全部干预结束后,自由饮食水,于实验结束当晚22:00禁食,次日早8:00以2%戊巴比妥钠溶液按照45 mg/kg的药量比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取血5~10 mL离心管中,室温静置凝固后,于4℃条件下3 000 r/min离心15 min分离血清,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含量。

1.6 胰岛素抵抗指数

根据胰岛素抵抗指数(Homeostasis model assessment of insulin resistance,HOMA-IR)计算公式:HOMA-IR=(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22.5,计算各组大鼠全部干预结束后胰岛素抵抗指数。

1.7 统计分析

2 实验结果

2.1 各组大鼠FBG比较

由表1可知,造模前后,模型组与电针组大鼠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造模后模型组与电针组较空白组FBG明显升高(P<0.05),提示造模成功。全部干预结束后,模型组与电针组较空白组FBG值仍有升高(P<0.05);模型组较电针组FBG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全部干预后电针组FBG较干预前FBG有所降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全部干预结束后模型组FBG较干预前FB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电针组具有一定降糖效果。

表1 各组大鼠造模前后与全部干预后FBG比较

2.2 各组大鼠全部干预后HOMA-IR比较

由表2可知,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HOMA-IR值明显升高(P<0.01),模型组与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MS比较,电针组HOMA-IR略低于模型组。

表2 各组大鼠全部干预后HOMA-IR比较

2.3 各组大鼠血清T-AOC、ROS、MDA和SOD水平比较

由表3可知,模型组、电针组与空白组相比,T-AOC、SOD降低(P<0.05),ROS、MDA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ROS、MDA有所减少(P<0.05),T-AOC较之增加(P<0.05)。而二者间SO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结合MS分析,电针组SOD略高于模型组。

2.4 各组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电镜观察

通过电镜观察可知,空白组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多呈长椭圆形,线粒体嵴清晰,结构完整,排列紧密;模型组线粒体出现不同程度结构缺失,线粒体嵴模糊,结构松散,排列稀疏松散,甚至部分呈空泡状;电针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大部分线粒体结构正常,有部分嵴模糊,但基本具有完整结构。见图1。

表3 各组大鼠血清T-AOC、ROS、MDA和SOD水平比较

图1 电镜下各组大鼠股四头肌线粒体(120 000×)

3 讨论

氧化应激是指机体遭受有害刺激后,体内活性氧(ROS)等自由基产生过多导致组织损伤[7],而ROS主要来源之一就是线粒体。线粒体是机体最重要的能量供应中心,提供了生命活动所需的90%三磷酸腺苷(ATP)。在合成ATP过程中,部分氧分子被还原成ROS。正常状态下,机体内具有完善的抗氧化系统,自由基与抗氧化因子保持着动态平衡,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可与O2-发生反应,将对机体有害的自由基转化为无害的H2O和O2,有效控制体内自由基水平[8]。而病理状态下,ROS过量产生,其水平超出氧化物清除能力,氧化系统和抗氧化系统失衡,可引起生物膜结构及其功能被破坏,最终降解为丙二醛(MDA)[9]。另一方面,由于线粒体结构独特,其DNA几乎全部由编码区构成,没有保护蛋白,也是ROS主要攻击对象。OS状态下,ROS可直接干扰线粒体DNA、RNA复制,破坏线粒体形态结构,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10]。而线粒体结构被破坏,又会增加ROS产生,形成恶性循环。由于ATP是人体能直接利用的唯一能源,且90%以上由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线粒体结构、功能损伤会导致其对葡萄糖的氧化分解减少、ATP生成减少,机体能量供应不足,在宏观上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状态[11]。

临床上,针灸已被广泛应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12],且对胰岛素抵抗状态有明显改善作用。李海燕等[13]通过实验,验证了针灸可降低人体胆固醇、甘油三酯和HOMA-IR等指标。在治疗氧化应激方面,也有多个研究表明[14-16],针灸具有良好抗氧化作用,可以有效降低机体MDA水平,提高SOD活性及其水平,调节机体内氧化与抗氧化因子的平衡,缓解氧化应激。同时,针灸也可保护机体线粒体,高明等[17]发现针刺对线粒体结构形态、数量有明显的正向影响。李强等[18]对IR状态下的大鼠进行针刺干预,结果显示针刺组较模型组ATP生成量增加,说明针灸提高了线粒体合成ATP能力,保护了线粒体正常形态及功能。

《灵枢·本脏》曰:“脾脆则善病消瘅易伤”,说明消渴与中焦脾胃关系极为密切,脾胃失常可多方面影响机体,最终发为消渴。脾为后天之本,负责运化水谷,输布水谷精微,且脾主肌肉,这与现代研究中骨骼肌承担80%葡萄糖的摄取及代谢不谋而合[19]。同时,脾虚者因其运化水谷能力减弱,四肢百骸不得滋养而易乏力,也与2型糖尿病患者常见乏力症状相符。在IR状态下,线粒体形态结构被破坏,葡萄糖进入细胞后代谢过程出现障碍,机体ATP生成减少,生命活动所需能量减少,易产生乏力、倦怠。因此,本研究中选取了足三里、脾俞、胃脘下俞3穴进行针灸刺激。足三里、脾俞,一为胃经要穴,一为背俞穴,可直接调理脾胃,改善机体水谷运化,调节气机;《难经》记载:“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结合现代解剖学分析,中医之脾也包括胰腺,即“散膏”也,因此选取胃脘下俞调节脾胃功能,且胃脘下俞也为治疗消渴经验用穴;三阴交为肝、脾、肾三阴经交会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相生,对与血相关的疾病有明显治疗作用。

本研究中,经电针刺激后三里、脾俞、胃脘下俞、三阴交4穴后,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T-AOC升高(P<0.05),抗氧化因子SOD含量也有所提高,反之ROS、MDA降低(P<0.05),说明电针可缓解机体氧化应激状态。从电镜观察可知,电针组大部分线粒体嵴清晰,细胞器膜完整,分布紧密,说明氧化应激得到缓解后,骨骼肌线粒体形态结构受损程度减轻。与此同时,这也使得线粒体途径产生ROS减少,形成良性循环。通过分析比较两组HOMA-IR可知,电针组胰岛素抵抗状态较模型组有所改善,证实了氧化应激与胰岛素抵抗存在关联性,且电针可减缓IR。比较两组血糖,可发现电针组血糖得到良好控制(P<0.05),明显优于模型组,电针具有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作用。

综上所述,电针可通过调控氧化-抗氧化系统平衡,缓解氧化应激状态,由此保护线粒体免受氧化应激损伤,维护线粒体正常形态结构,减少其功能障碍、数量减少,增加2型糖尿病大鼠葡萄糖代谢能力,以此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

猜你喜欢
电针线粒体氧化应激
线粒体质量控制在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不同时长电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镇痛疗效观察
线粒体自噬在纤维化疾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灯盏花乙素抗氧化应激机制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环状RNA与氧化应激互作机制的研究进展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线粒体自噬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基于炎症-氧化应激角度探讨中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干预作用
研究发现线粒体“黑洞”吞噬与否的抉择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