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夯基固本 引领研究型医院建设

2020-12-03 02:36
中国医院院长 2020年20期
关键词:同济大学研究型专职

坚持科教协同发展,以科研促教学,教学助科研,成为上海十院创建研究型医院的重点所在。

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型绝非仅仅一句口号。

今天,这个概念已经深入到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暨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以下简称“上海十院”)每个人的内心。转型体现在医院的决策、布局上,体现在资源的匹配上,每个人都深切地感受到了变革的发生。就像一辆疾驰的赛车,在某一时刻解锁了新赛道,速度依旧,面前的时空却完全不一样了。

研究型医院重在“研究”,重在研究人员,而研究人员重在培养,根基在于教学,于是,坚持科教协同发展,以科研促教学,教学助科研,就成为上海十院创建研究型医院的重点所在。

研究型医院重在“研究”,重在研究人员,而研究人员重在培养,根基在于教学。

科研腾飞

从铁路医院转型而来,上海十院并没有深厚的科研底蕴。10年前,医院高水平科研项目和标志性研究成果极少,无国家级和市级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服务能力较弱。近10年来,得益于历届领导班子的策略,医院科研实现了腾飞。

“十二五”时期,医院着重补齐科研硬件短板,加强临床基础研究平台和关键技术建设,配齐配强中心实验室、动物房以及部分专科实验室设备和相关人员,以转化医学研究为突破口,构建关键技术研究平台。

这一时期,医院获批成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泛血管病研究所、甲状腺疾病研究所、肠道疾病研究所、介入血管研究所,推动了相关领域研究水平的快速提升。2011-2014年,医院累计获国家级科研项目201项、省部级项目114项、局级项目118项、院外人才项目47项。纵向科研经费累计达19957.206万元,较“十一五”期间增长7.2倍。

“十三五”时期,医院依托同济大学及PI资源,以中心实验室为基础,建设重点学科实验室。同时,依托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同济大学(医学院)研究所和临床(研究)中心,建成临床研究院,推动临床与科研有机融合。

这一时期,医院启动“双百人才计划”,即招录百名专职科研PI和百名专职科研助手、专职科研秘书或技术员和研究生,形成一支强大的专职科研队伍。目前,医院已打造了一支拥有70余名专职科研人员的科研队伍。

近4年来,医院课题、成果、专利、SCI、最高影响因子均实现大幅增长,国自然基金项目平均每年都在60项以上,累计科研项目资助经费大于1.5亿元,获省部级一等奖4项。2017、2018、2019年自然指数排名分列11位、21位、15位,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排名2017、2018年分列75位、72位。

纵观十院10年来的科研发展,以学科为平台不断吸引科研型专家加盟医院,科研队伍专职化成为显著特点,这或许可以给兄弟医院以借鉴价值。

未来,随着优势学科和特色专科的发展及癌症中心和科创园的建成,十院将在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恶性肿瘤、肠道微生态综合治疗、超声诊断等优势学科方向提前布局,予以政策和经费倾斜,力争全力推进科技指标的高质量、高水平建设,使医院科研能力再上新台阶。

教学发力

1 2019年,医院骊山路临床教学中心揭牌。

2 2019年度科技成果大会。

上海十院教学工作起于1910年建院伊始,但真正迎来发展契机却是在2000年成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以后。伴随着同济“医学复兴梦”,十院教学工作被赋予了厚重的使命感。

近年来,在向临床研究型医院转型过程中,医院领导班子进一步意识到教学的重要性,给予了大量的资源支持。

医院的支持直观地体现在教学环境、设施、设备改善方面。早在2013年,医院便在医疗用房紧张的情况下腾出2000平方米建成了综合性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当时这是全上海面积最大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设计流程亦处处体现出灵活性。那几年医院接待了数百名来自全国各地医院和学校的参访者。

2019年10月,十院骊山路临床教学中心正式启用,建筑面积达到3100平方米,配备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建立了以虚拟仿真等前沿技术为引领,集临床基本技能训练、住院医师及专科医师技能训练等多个教学系统为一体的具备现代化教学功能的全新平台。

作为同济大学附属医院和第一临床医学院,上海十院承接了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及国家、上海市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拥有硕士点17个、博士点11个,硕士生导师182名、博士生导师72名。

医院建立健全教师业绩体系和教学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研究生导师评估机制,对考核优秀的导师在招生上予以倾斜并在每年的教学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并给予奖励。

近几年,医院先后组织开展“医学生临床技能大赛”“一对一论文指导活动”等多个特色显著的教学品牌活动。2019年医院选送的2支队伍在上海市医学生技能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二等奖,并获4个单项奖,总成绩名列上海市级医院第二。

医院进一步拓宽研究生培养渠道,加强与国外相关大学机构的联络,采取双培养等方式,争取海外培训机会,全面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

上海十院的另一大特色是设立院级教学课题基金,鼓励教学研究,创建教学品牌和特色。教学课题基金每两年申报一次,作为教学研究培育项目,并积极组织申报各级各类教学研究课题。“十三五”期间,获同济大学“一拔尖三卓越”项目资助1项,中华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课题立项4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医学教育研究课题立项1项。

此外,医院还特别重视发挥绩效杠杆作用,严格教学绩效考核,夯实督导体系建设。

教学是医院成长进步的核心动力,也是医院良性运转的根本保障,更是十院研究型医院建设路上的关键一环,投资了教学,就等于投资了医院的明天。

猜你喜欢
同济大学研究型专职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稿约
《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介绍
专职科技特派员进驻架起农民与产业的致富桥
国有企业研究型审计思考与探索
自主筹资筹劳 农村公路要设专职“保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科简介
加强企业专职消防队伍建设
专职调解员有了自己的家
小学数学单元研究型整合学习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