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初探

2020-12-04 13:45山东省威海市第九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17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情境

山东省威海市第九中学 徐 芳

初中道德与法治在初中生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思想引领作用,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的学习和领会会对其未来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条条框框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枯燥,单纯地记背这些枯燥的知识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基于此,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该从提高课堂效率入手,构建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从培养学生兴趣习惯入手,增强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激发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在高效课堂的学习中扎实掌握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一个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建立就是学习的良好开端,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的有效构建,有赖于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要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出发,有效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和特点,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这个过程中应该抓住的重点和应该突破的难点,利用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对学生进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各种阶段评价作为支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抓住每个环节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预习环节自主性比较强,所以不同学生对待预习有不同的态度,也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对于学习主动性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其在预习时除了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外,还应对知识进行深层次挖掘,深入思考,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以利于其后续学习活动的有效展开。

而对于学习主动性不强的学生,可能对预习敷衍了事,所以教师就要抓住新知识中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点,对其进行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新知识上来,让他们对未知的知识领域产生强烈的探索和求知欲望,从而主动寻求解决方案,主动进行预习。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注意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利用风趣生动的讲解,解决学生在预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加深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另外,教师还要重视课后巩固阶段对学习效果的影响,让课后巩固对学生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布置相关作业,抓住学习重难点,让学生在重难点上下功夫,夯实基础,有效巩固。通过课后的相关巩固和训练,学生就会建立起对知识的熟悉度和敏感度,从而举一反三,进行更进一步的创新和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练习方式,让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二、以学案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课前预习

相较于传统的课程现场教学而言,课前预习是学生在开始课堂教学之前,通过相应的方式来独立自主地完成学习任务。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也能够对具体的课程学习知识有所准备,并具有初步的了解。同时在这样的预习过程中,学生也可以通过自己对课程内容的知识性探究,逐渐掌握自主独立学习的方法,并且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知识难点。这样的课前学习,也有助于学生把握自身对于课程任务的困惑,在课堂上更有目的性地听课,明确自身的学习重点。

因此,也会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具有更高效的效果,学生只有在进行了充分的课前预习之后,才能建立起自己对于课程知识的认知,便于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高效课堂的构建,必须要建立在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预习基础上,让学生进行独立的课前预习。教师则根据学生预习的实际情况,以及对于知识难点的了解情况,对相应的学习问题进行集中的预设以及编写,并且针对不同的学习困惑,注重采取不同的学习方法以及知识讲解方法,以此来避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随意性。

例如:在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合理利用网络”这一课程教学中,通过相应的学案则可以安排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比如如何合理地运用网络、具体的媒介素养有哪些等,同时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课程与学习结合,逐渐引导学生通过正确使用网络来传达网上的正能量。

对于学生在预习中的问题,教师要进行辅助性的问题解决,以此来促进学生不断建立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而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也能够结合实际的课程教学,重视自身的学习方法以及学习问题。学案可以使学生的预习更便捷,促进学生的有效预习,进而提升具体的课程效果,以此来构建更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三、以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构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以及新课标的深入发展,合作探索式的学习模式也逐渐在各个教育领域之中得到了良好的应用。因此在新课标的倡导下,教师应认识到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并且教师要在此过程中,通过相应的有效措施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及学习的积极性。

而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也应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引入情境式教学模式,以此来引导学生能够对问题具有充分的正向思维能力。并在情境教学中,以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为导向,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性,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课程教学以学生的主动参与为主,结合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以及当前的优势技术在具体的课程学习中设置相应的学习情境,学生能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感同身受,促进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化的课堂教学倡导通过学习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在具体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模式中,不断与其他人产生思维碰撞,从而对学习的知识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思考,并且通过相应的带动让全体学生能够投入课堂的互动环节,以此来增强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学习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以礼待人”这一课的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相应的情境式教学模式,并以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模式为基础,为学生建立起与他人真实相处的环境,并通过相应的合作方式演示以及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如何与人交流,并且在互动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礼仪方式,树立以礼待人的思想观念。

这样的教学方式也能够摆脱传统理论教学的枯燥性,从而在更加实操以及实践的方式上,以具象化的方式来吸引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同时让学生在情境式教学的模式中获得思维上的共情性,以此让学生的积极性在实践以及情境教学模式中得到提升。并且在长期的情境式教学以及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下,真正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不断构建更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四、结语

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有赖于教师从多角度进行高效课堂的思考并付诸实践。教师在进行高效课堂构建时,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真正构建高效课堂,培养学生的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情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情境—建构—深化—反思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情境新颖的概率问题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