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元气调节角度论治难治性咳嗽

2020-12-27 10:57周彤金小晶李玮琦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8期
关键词:元气肺气难治性

周彤,金小晶,李玮琦

(1.南京中医药大学,江苏 南京;2.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3.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 郑州)

0 引言

咳嗽被认为是机体自身防御性行为,病因复杂,相关研究表明,难治性咳嗽其总体发病率为8.65%[1]。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患者常需要反复或长期服用抗生素及止咳药对症处理[2]。从中医角度来看,咳嗽的病因包括乎外感和内伤两大类,肺气上逆为其基本病机。《素问·举痛论》云:“百病皆生于气”,元气调节失常被认为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所,故结合相关临床经验,将“元气论”在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以期推动中医药对难治性咳嗽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1 “元气论”内涵

许慎《说文解字》云:“元,始也”。及初始、本始之意。“气”是中医基础理论当中最常用的基本概念,根据其“离、入、出、合”的气机变化参与生命从诞生到消亡的全过程,是有别于现代医学的独特理论之一。元气在中医经典《内经》、《难经》中又冠以“真气”、“原气”之名,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始发于肾,也有赖于后天水谷精微的滋养,通过三焦运行全身。李东垣在《脾胃论》阐释:“元气,又名真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认为脾胃若已损伤,元气也回随之受损,反正亦然。元气与脾胃之气二者相辅相成,在脾胃病的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已经得到广泛认可。“脾胃元气论”也成为李东垣脾胃学说的中心内容,是元气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2 “元气调节失常”是咳嗽的基本病机

元气失调引起慢性久咳,迁延至肺,则气滞而无以宣,气逆而无以顺,气虚而无以固,“肺气壅浊,则周身之气易横逆而犯上”(《医门法律》),人体内气机运行失常,引发咳嗽。肺可通过发挥通调水道的功能,维持身体内气和水液代谢的平衡,若气机不利引发津液代谢失调,病理产物即为痰。气道受损,痰瘀互结,进而寒热转化,气、火、痰、瘀等相互为患,虚实夹杂,致咳嗽迁延难愈。同时手太阴肺经“下络大肠”,明确了肺与大肠在经络上相互络属的关系,大肠推动传导失司,亦会影响肺气通降,引发肺气壅塞而咳。

若咳嗽迁延至中焦脾胃致脾胃气虚,难以化生水谷精微,一则痰湿内生,气机阻滞而致久咳;二则影响荣、卫二气生成,既可导致腠理开合功能失常,肌表难固,外邪屡犯,又使得机体正气不得充,正虚恋邪,闭门流寇,皆可致久咳不愈。正如《素问·咳论》言:“咳病,聚于胃,关于肺”[3]。

《素问·刺禁论》言:“肝生于左,肺藏于右”,肝通木气,居于左而主升,肺通金气,位于右而宜降。元气调节失常,一方面可使肝失条畅,气机郁滞,甚则郁而化火;另一方面亦可使肝气升发太过,肝火上炎灼伤肺津,皆可引发肺气难以肃降而作咳。

《类证治裁》:“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4]。元气升降相宜则金水相生,肺金下生肾水,肾水上润肺金,水液得以正常代谢;若肾之纳气失常,气无所归则气逆而上;肾阴亏虚则灼伤肺津;肾气亏而失摄则气浮于上发为虚咳。

同时,咳嗽可伴有痰液、淤血等病理产物,难治性咳嗽更是常迁延多脏,但总而言之,元气调节失常仍是难治性咳嗽的关键所在。元气利则痰瘀皆消,元气充则脏腑皆养,元气和则阴阳皆和,百病自安。正所谓治病必求于本,故应从调节“元气”升降浮沉的角度确立难治性咳嗽的治法和治则。

3 基于“元气论”探讨难治性咳嗽的治疗原则

3.1 调枢机,顺降逆

《杂病源流犀烛·咳嗽哮喘源流》载“脾不伤不久咳”,提示咳嗽日久应关注脾之不足。中焦作为枢机之所,位置及功能特性决定了其对于心肺之气降,肝肾之气升具有直接调控作用,对于元气失调所引起的难治性咳嗽而言,更是治疗的关键所在,即所谓“腑精神明,留于四脏”。若气机不畅,升降失司,则“履端于始,序则不愆”。因此如何调节人体枢机功能,使机体更好的运化水谷精微以充养元气,是临床治疗的着手之处。调节脾胃气机,使土气充盈,简单而言亦是旺盛机体真气,培本固源,更有利于驱邪于外。

同时,辨明标本也是治疗难治性咳嗽的前提,或先治其本,或先治其标,或标本兼治,但无论治“标”还是治“本”,均需以“调枢机,顺降逆”为首要原则,然后兼而治之。从生理方面来看,“精气先输脾归肺...以滋养周身...升已而下输膀胱...为传化糟粕转味而出”[5],脾胃作为全身气机升降之枢纽具有升清降浊、调畅全身气机的重要作用。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作息无规律,事务繁杂,饥饱无常,忧思过度,皆可导致脾胃枢机功能受损,“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从而引发气机失常而致咳嗽。脾胃作为“后天之本,十二经脉之源,水谷之海”。若脾气得运,一则去其痰湿,“气顺则一身津液亦随气而顺”(《成方便读》);二则行其血气,气机升发、布达能推动气血灌注,正所谓“血因气行,气为血帅”。三则平其脏腑,“六腑以通为用”。因此,对于难治性咳嗽治疗大法应在“调枢机,顺降逆”六字,机体上下枢机调顺,气机得畅,津液得通,血行得顺,脏腑即安,咳嗽则愈。

3.2 温中土,消寒积

结合临床经验得知,难治性咳嗽多是由于日久迁延,元气不充,虚寒内生所致,寒邪阻滞,气机逆乱而引发持续性咳嗽。据此应适当结合益火补土,温中祛滞之法,温养脾胃中焦之阳气,散寒消积化滞,“但补其阳而咳自止”(《景岳全书·咳嗽》)[6]。治疗时,不必拘泥于其咳嗽之表证,做到有的放矢。尤其是对于“入夜咳甚”者,由于夜间阴寒较盛,阳气蛰伏于里,而致气机更阻。“阳气流通,阴气无滞”(《医理真传》),因此在用药时需准确把握虚寒内阻、气机逆乱之根本,多温法而少寒凉,“脾胃属土,惟火能生”(《景岳全书·脾胃》)[7],温养气机,气滞逆乱随即自复。

综上所述,“气逆”、“停积”、“虚寒”为难治性咳嗽的常见病机,因此在调枢机,顺降逆的基础上,必须要温煦中焦,则气机更亦调顺,寒积更亦消除。用药时需注意调控中焦枢机的功能,使脾经得输,胃气得通,进而散寒消滞,使脾胃阳气得复,气血生化有源。

3.3 平脏腑,和阴阳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气膹郁,皆属于肺”。难治性咳嗽的病位虽在肺,但不止于肺,也与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三十六》)。他脏有病牵连及肺者,因实致虚者多;肺脏自病者,多因虚致实。因此需要在掌握整体治疗原则的基础上,分脏治之,统筹兼顾。提桂香[8]主张从肺论治外,从脏腑气机角度更能全面掌握难治性咳嗽的病因病机,得当处方。

若温热邪毒久郁,阻闭肺络,血行迟滞,痰瘀胶阻,属湿热结于肺络,血脉不通,临床常见咳喘、气逆、胸部疼痛、口唇紫绀等或然之症为辩。宜清化肺热,化瘀降气,选清金化痰汤、血府逐瘀汤、木防己汤等,常佐以当归、川芎、鸡血藤、桃仁,严重者可酌加水蛭、土鳖虫之属[9]。同时则应重视固护肺阴,补虚泄实。咳痰清稀或干咳无痰者,同时可见周身无力,神疲,或大便干燥,五心烦热,宜清养肺阴,补虚和络。方选百合固金汤、沙参麦冬汤等,佐以黄精、玉竹、生地黄[10]等药物。

脾为阴脏,动而主运;胃为阳腑,静而主纳,中州之土分阴阳,脾阳胃阴需分而治之。若咳甚痰黄,兼烦咳引饮,饮水而不解,或微热,虚烦,懊恼,口渴,气逆欲吐,知饥而少纳,舌红,大便难解甚至便秘,此胃阴已伤,胃气不降所致之咳。治疗上宜凉润,顺胃之性复其津液,助胃气下降,切勿滥用温升香燥之品使胃中津液被劫,即“以寒温之药,补阴泻阳,除热润燥,而土气得其平”[1]。丁强[11]认为咳嗽在慢性迁延期需要适当采用清肺、润肺、化痰之法,宣肃相宜,再辅以固护脾肺之气,可得扶正祛邪之功。

4 总结

咳嗽虽关于肺,但不止于肺,难治性咳嗽尤其如此。对于难治性咳嗽更应注意天人相应,四时相通的诊治与预防原则。需要遵循四季特性及变化规律,进行正面的情绪引导和科学锻炼,养成良好的饮食规律及饮食习惯,从各个方面调护机体,固护脾胃,滋养元气,将机体内阴阳失衡的状态调整至平衡,顺应自然变化,不仅能够既病防变,更能达到“治未病”的目的。要运用中医整体观念以整合变通,辨证施治,结合患者生活习惯、病情细节寻找关键之处,治病求本,重视调节元气在疾病治疗当中的作用,“调枢机、顺降逆”、“温中土、消寒积”,“平脏腑、和阴阳”,“应四时、摄饮食”使枢机得复,降逆得顺,元气即和,症乃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切实把握元气失调的病机,数法并行,务使脏腑自和,阴阳自平,刚柔并济。其元气调节之法对于各种内科杂病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元气肺气难治性
路波教授辨治难治性失眠经验撷要
No.3 元气森林宣称2021年营收约70.2亿元
处暑
——保养肺气 春捂秋冻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新年开局,元气出发
人到中年补肺气
人到中年补肺气
The Dunhuang murals are helping to revive travel on the old Silk R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