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疡科心得集》浅析高秉钧对肛痈的认识

2020-12-27 10:57李明月毛细云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58期
关键词:溃口患处脓肿

李明月,毛细云

(1.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安徽 合肥;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安徽 合肥)

0 引言

肛痈是发生在肛门周围的脓肿,多由于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性或慢性感染而形成,在古代医学文献中,肛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称谓不同,常见的称谓有脏毒、悬痈、臀痈等,相当于西医学中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即肛周脓肿。其特点是多起病急骤,疼痛剧烈,伴(或不伴)寒战高热,脓肿破溃后大多形成肛漏,溃口可长期有脓性分泌物流出。《疡科心得集》[1]是清代外科名医高秉钧的代表性著作,郭一临曾为本书作序称: 高秉钧临证三十年,精于研习经方,精通医术,虽然擅长治疗外科疾病,但熟读《内经》等圣贤书,所以能找到病之根本而不会被疾病的外在所迷惑。高氏遵循“外疡实从内治”,将临床治疗经验加以总结,对后世中医外科学的发展影响颇深。《疡科心得集》中提到的“肛门痈、脏头毒、偷粪鼠、臀痈、骑马痈”同属于中医“肛痈”的范畴。本文拟对《疡科心得集》中有关“肛痈”的认识及治疗做一探讨,以期指导临床。

1 病因病机

1.1 内有郁热蕴蓄,外有湿热侵袭

《黄帝内经》曰:“诸痛疮疡皆属于心;营气不从,逆于肉里,乃生痈肿;膏粱之变,足生大疔......又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高氏熟读《黄帝内经》认为若体内无郁热蕴蓄,体外无湿热内侵,则人体肌肉流畅,气血平和,痈疽自然无处生发。又认为肛门属足太阳膀胱经,而膀胱经容易被湿热所聚,每每酒色中伤,易致湿热浊邪不化,气不通行,致气血凝聚于肛门而发为此病。

1.2 因虚致病

《黄帝内经》云:“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邪必凑之。高氏认为:正气亏虚,伏邪深入,在外发为痈疡,病机为正虚邪实,阴中挟阳,脓成溃后,虽不伤性命,但收口延绵,愈合缓慢。认为正气损伤也是肛痈的发病原因。高氏在《辨臀痈骑马痈论》中言:臀痈发病是湿热毒邪乘虚而入,治疗要补气血,兼用逐邪之药,则病去如失。又云:此病一见患者有虚弱之像,应立即予以滋补之品,如果用清凉败毒之品内服外敷,则致气血凝滞,邪毒不能外泄而内攻入里,多不救。强调扶正补虚对治疗肛痈至关重要。

2 临床表现及治疗

在《疡科心得集》中,肛痈因发病部位不同而称谓不同,笔者认为高氏书中提到的“肛门痈、脏头毒、偷粪鼠、臀痈、骑马痈”同属于中医“肛痈”的范畴,只因发病部位不同,在临床表现及治疗上略有差异,现分述于下。

2.1 肛门痈 脏头毒 偷粪鼠

高氏在《疡科心得集》中描述,此三毒初起时患者往往出现发热恶寒,肛门周围掀热红肿疼痛,大便秘结,小便不通。高氏认为此三疡初起,皆因湿热火毒结聚于肺胃,胃气不行致大便不通,肺为水之上源,肺气不通则导致小便艰难,治疗宜用鲜生地、苦杏仁、槐米、地榆、黄芩、黄连等清泄之品清泄肺胃。用药之后若大便再不通行,即用凉膈散通腑泄热,使大便得通,小便可行,湿热火毒从二便而泄,则肿痛自消,可不成脓。如药后便通患者自觉肿痛仍然不减,且患处逐渐成脓,则选用当归尾、绵萆薢、槐米、薏苡仁、牡丹皮、桅子等药物清利下焦湿热。对于此三证的预后,高氏认为脓溃后患者即出现热退身凉,疼痛消失,如果患者肝肾之气充足、气血和谐,十日之内溃口便可收敛。如脓溃后疮口绵延日久而不收敛,则成漏,对外科医家常用于治疗漏管的挂割之法,高氏很是反对,认为此法“最能败事”,只会增加疼痛,使患者耗气伤神,并不能完全根治漏管。并认为漏管是由于“肉理阻隔”而成,应该外用升药条提脓去腐,使腐肉慢慢脱去,腐肉渐脱,则漏管自然愈合。

2.2 臀痈

高氏称臀痈“形大如盘,肿阔盈尺。上覆其腰,下遮其胯”,治疗上虚实有别,如果疾病初起,患处掀热红肿有脓头,且患者自觉患处坠重如石,并伴有口干发热,这是毒从五脏蕴积,应该服内消沃雪汤以通利脏腑积热,外敷如意金黄散,内兼服托里药托毒外出;如果患处漫肿色白无头,且患者脉象虚弱,此病机为寒凝湿滞,气血两虚,宜与桂枝和营汤温经散寒,除湿和营,同时可口服万灵丹发汗,痈毒脓溃后口服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促进溃口愈合。古人认为臀属足少阳膀胱经,膀胱为阴中之阴,道远位辟,药力难及,此经为病,治疗须预补之,高氏亦认为“臀痈”的治疗应该宣热拔毒,大补气血,培补肾胃,一见患者有虚弱之像,应立即予以滋补之品,如果用清凉败毒之品内服外敷,则致气血凝滞,毒气不能外泄而内攻入里,多不救。

2.3 骑马痈

高氏称生于肾囊之旁,大腿根内侧,两腿夹空处的痈疡为“骑马痈”,因为此处为至阴之下,治疗不得过用寒凉,也不能乱用针刀,且此毒为乘虚而入,治疗宜大补气血,佐以祛邪。所以脓毒初起时宜用七味圣神汤活血补血、解毒消痈,亦可外敷如意金黄散拔出脓毒,内服托里药托毒排脓,脓溃后亦可口服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促进溃口愈合。

2.4 小结

肛痈因发病部位不同在临床表现及治疗用药上略有差异,但高氏认为其总的发病病机不外乎湿热下注,凝结肛门。初起宜宣热拔毒,溃后应和营扶脾,正如高氏所言:治疗痈疽,初时应宣热拔毒,而后排脓止痛。初起时脓肿未破,一点温热药也不能使用,应先宣热透散;若脓已破溃,脏腑必然亏损,患者出现纳差食少,治疗上不能用寒凉之品,应和营扶脾。高氏诊治外部疮疡非常重视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却也尤善刀法,其指出使用刀法之前应先确认有脓无脓。确认有脓无脓的方法即是用手按患处,手松患处即恢复原状的为有脓,手松患处不能恢复原状的为无脓;重按才痛者脓深,轻按即痛者脓浅,按而不痛者脓未成;用针刀排脓之时不须怕开口过大,原则上能使脓毒排尽即可,脓深则刀口亦深,脓浅则刀口亦浅,对于肌肉厚实之处,排脓时应该深开,使流出脓,以泄内毒。因此肛门痈、脏头毒、偷粪鼠、臀痈脓成之时皆可切开排脓,唯骑马痈发于至阴之下,治疗时不能乱用针刀,如果必须使用针刀也只能针一二分,要慎之又慎。高氏对于切开排脓术的认识至今对肛痈的治疗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3 讨论

高秉钧为明清时期中医外科三大流派“心得派”的鼻祖,其著作《疡科心得集》亦为“心得派”的代表作。高氏以《黄帝内经》的认识论作为其认识疾病、治疗疾病的指导思想,认为外科疾病“虽曰外科,实从内治”,根据外疡的不同发病部位,总结归纳不同病因,为临证治疗痈疡提供了指导原则,其强调“治病必求其本”,重视疾病的不同发展阶段,灵活施治,并总结治疗痈疽的原则在于托里、透散、和营[2]。这些是高氏治疗一切痈疽的大法,这些治疗原则对当今治疗肛痈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高氏对肛痈的预后及治疗方式的选择亦存在一定的局限,如认为肛痈溃后若肾气充足则可于十余日收口,反对滥用挂割之法等。现代医学认为尽管肛痈的治疗因人而异,但手术才是其治愈的主要方法[3],而肛瘘切挂术是治疗肛瘘的常用术式。对于肛痈的治疗,非手术疗法也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如中药的内服、外敷及中药熏洗等,而对于非手术治疗,高氏辨证精微,方法缜密,取效佳捷,因此《疡科心得集》值得每一位肛肠外科医师学习。

猜你喜欢
溃口患处脓肿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典型堤防溃口水力特性的试验研究
治疥疮
治斑秃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阑尾周围脓肿4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