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

2021-01-02 10:52胡媛媛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2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道德与法治初中

胡媛媛

摘要: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要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全方位发展。文章从批判性思维培养的角度入手,提出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旨在能够助力学生的素质发展,提高学生批判性思维,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 学生批判性思维; 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是师生共同完成的活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利于激发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自主学习。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其中批判性思维对学生学习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依旧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过于注重对学生知识的灌输,却忽略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片面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用,无法提高学生学习综合能力,也违背了素质教育的需求。

一、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一)信息社会学生发展的要求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不断深入发展,互联网与信息化技术逐渐趋向成熟,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的学习以及生活方式。每天都在产生新的信息与知识,人们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更加快捷地获取到最有价值的信息,仅仅是单靠人脑记忆的学习方式已经无法跟上时代的发展需求,然而互联网有利也有弊,网络的信息虽然丰富但是杂乱,有很多有毒有害的不健康信息在网络之中潜伏着。处于初中时代,学生的思想发育还不够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足,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缺乏良好的控制力,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迷惑与伤害,对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基于此,在使用互联网的同时,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能够分辨真伪。在泛滥的信息中能够不迷失自己,保持冷静的理智,做到是非分明,能够分辨有价值的信息,能够适应现代化信息社会发展,为今后学生步入社会奠定夯实基础。

(二)现代化社会培养创新人才需要

为了更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学校必须注重学生现代化教育,教育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民主发展精神、自主乐观、创新精神.科学理性精神等。其中批判性思维是科学精神的表现,想要建立现代化国家,必须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想要促使民族与国家获得进步,必须有创新性思维,创新是国家发展动力,倘若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良好的创新意识,那么就会在竞争严峻的今天面临淘汰或退步。近几年来,我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创新工作,建设创新型国家,这要求教育不断培养创新性人才。因此,教育工作不容忽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与思维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最主要的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然而因为某些因素导致在实际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教育问题,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灌输,而忽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批判性思维是创新的支撑,缺乏批判性思维,对于创新就是纸上谈兵。学生假如没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会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国家与民族创新目标的实现,对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是有极大影响的。

二、 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教学策略

(一)营造民主课堂,鼓励学生质疑

古人言“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对问题产生怀疑,才会引发学生进行思考,质疑是学生的动力,有质疑才产生批判性思维,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必须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大胆对问题进行质疑。课堂是学生的学习主要场所,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渠道。教师要为初中生营造良好的、民主的教学课堂气氛,促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能够不约束自己,大胆对问题提出质疑,并阐述自己对事件的真实看法与意见,教师不断鼓励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模式,并不能对学生进行冷嘲热讽或进行批评孤立等。在观点与思想进行碰撞时,教师要与同学互相交流,探索事件的正确答案,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参与到课堂的交流与讨论之中。需要注意的是,质疑并不是对每一件事件都产生怀疑,教师在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时候,鼓励学生对教材课本中与標准答案不尽相同、不符合逻辑之处产生质疑,并不能漫无目的地进行质疑,这才是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主要目的。

(二)引入批判性议题,激发学生讨论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改革与深入,明确要求教师改变以往向传统的教学观念与方式,增强师生互动,创建民主、自由、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基于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课本内容进行设计议题,把批判性思维与议题相结合,对于议题的要求是能够包涵课本教材之中的知识,又能够引发学生的热烈讨论,引导学生做出理智的判断,让学生通过谈论议题,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本中内容的理解,在讨论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增厚学生之间的友谊,加强师生间的互动,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循序渐进提升学生批判性思维。

三、 总结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就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往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过分注重对学生课本知识的灌输,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技能即可,然而这不利于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无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实际的《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在进行教育时,要注重培养学生质疑、批判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对事件进行理性、深入地分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在人生道路上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 肖丽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20(28):21-23.

[2] 穆钰.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7(16):53.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道德与法治初中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