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2021-01-02 15:46黄兴连
小作家报·教研博览 2021年52期
关键词:数学文化创新思维培养

黄兴连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教师把数学文化融入课堂活动,不仅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科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也能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创新性思维,提升学生的数学学科素养,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科与生活、人文的结合。

关键词:数学文化;创新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数学学科作为文化教育体系内的一种,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科的乐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审美、智能发展、数学素养、知识底蕴及情感培养等方面的熏陶。小学数学学科中课堂应在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其学会认识价值,以数学方法为基础帮助其践行实践价值,以审美培养为基础帮助其提升美学价值。

一、数学文化与创新思维

(一)数学文化的定义

数学文化的研究最早在1905年,由莫里克莱因(美国数学家、数学史学家)起草的《数学教学要目》中提出,数学文化对于教学的价值开始显露。数学文化包含了数学的精神、思想、观点、方法及形成与发展,还包括数学家、数学美、数学史和数学教育及与科学、社会的种种联系,由此反映数学文化蕴涵的哲学思想,由此可见数学文化在教育方面具有独特的且是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价值[1]。

(二)数学文化与创新思维的联系

数学是一种对思维方法进行演绎和归纳的学科,其蕴含的价值不仅是对于生活问题的计算和运用,更包含着去伪存真的一种理性精神。纵观历史,关于数学文化的求真过程一直带有痛苦和恐惧的特点,如中世纪时期,盛行基督教,畢达哥拉斯定理占据了主体部位,由希帕索斯提出的“无理数根号2”将“万物皆数”的观点推翻,由此也被扣上了“挑战上帝权威”的名号,希帕索斯最终被处以极刑。任何一种文化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数学文化也不例外,在批判下才会有创新,可以说数学文化的灵魂就是创新思维[2]。

二、在数学文化中培养创新思维的建议

(一)教师应积极转变教学理念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中,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所接受的新事物较多,由此他们更渴望获取更多领域方面的知识点来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这也是新课改逐渐完善的关键点。反思今天的小学数学教学,主要存在以下问题:教师对现代知识的传授和把握浮于表面,不深入;教学方式和方法流于形式;对学生的评价和检测也偏离本质。因此如何完善课堂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对于数学教师而言需要不断的深入思考。我们作为数学老师,不能片面的认为所谓数学文化就是要求孩子们了解伟大的数学家的故事,而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课堂上给孩子们传递的语言,展示的数学行为,书写的数学所有的内容,都是文化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皆文化。大到九章算术,小到乘法口诀,都是数学文化的内容。然而实践中,不管是学生还是新课标,对于教师的要求仍停留在扎实的基础教学方面,对于高质素的教学教师需求迫切,需要具备先进方法、先进眼光的教师,由此需要教师积极转变传统教学理念,充分的了解数学的内在价值和内涵,在课堂中以言传身教提升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进而发现数学文化的价值[3]。

我在教学中坚持采用了自学启导式、讨论式、探究式,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地获取知识,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挖掘教材中的典型问题,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探索性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自我探究,逐步渗透观察分析、类比归纳、推理、综合的数学思想,逐渐培养创新意识,养成创新思维习惯,力求每节课开课导入生动有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态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佳境,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巧妙设计有趣的提问或精心设计发散性思维训练题,使学生萌发和产生创新思维的火花。教师要多给一些鼓励性的评价,提示同学们“还有没有新的发现?有另外解法吗?”,唤起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同时对学习中的疑、难、混、易漏点进行质疑辨析,共同分析对、错的原因,修正和完善学生具有创新意识的思路,哪怕是微小的一点成绩,也要给他以充分肯定,让他们能享受到开动脑筋并能得到老师高度重视的喜悦。即使思路有误,也要保护他们思维的积极性,通过引导,使他们回到正确的思维轨道,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和创新意识。

教师教学素养不仅在储存的教学基础知识量方面,更应是素质和综合技能的水平高低,授课中,以上素养都会影响到学生的学科兴趣,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积极进取、博览书籍,丰富自身的数学文化知识涵养;第二,教师应对数学文化建立深刻且独特的见解,保持深厚的兴趣,能够对数学文化的内涵、实用价值等有系统的了解;第三,教学中应积极挖掘和整合教材内外资源,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二)课堂教学积极融入数学文化系列材料

1.以数学家故事为材料进行人文教育渗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很多丰富的数学历史事件、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要的成果,而且这些也是绝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应用的重点,这些数学家故事在展现数学文化的价值方面是一种非常形象且有效的渠道。以真实、有趣且丰富的事例,可以帮助小学生初步建立对数学学科发展的认知,了解到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推动意义,建立数学学科学习的兴趣。为此在教学中可围绕知识点搜集相关的数学故事,如“圆的周长和面积”一课教学中,课前可组织一次围绕圆为主体的阅读活动,向学生推荐《祖冲之对圆周率“π”的贡献》、《圆的历史》、《圆周率的由来》等书籍来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认识圆的属性,感受古人的智慧,有助于提升民族的自豪感。

2.将教材知识点与生活充分结合,在《三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中,关于“角”的概念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素材,如大雁在迁徙时为什么排成“人字形”?蜂巢为什么不是圆形的?放风筝时如何只用一根长度一样的绳子放出最高的风筝?等等,不仅可以拉近学生关于数学学科的亲近性,也能够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创新性思维。同时以上问题的设立也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如蜂巢是六边形,三角形是最为稳定的结构,但是三角形不方便蜜蜂进出,同时六边形是最节省材料且空间最大的结构。在建筑中被最优秀的建筑大师惊叹不已。

3.语言作为数学文化的表现形式,可在教学中充分应用数学语言引发学生的思维,如“>、<”的区分,可编制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开口在前是大于,尖角在前是小于,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通过这样有趣的顺口溜,可帮助学生形象的区分数学符号。

4.以数学文化引发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从而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数学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十分广泛,“猜测”“想象”等在数学中属于一种探索性思维,是引导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础。如在教学完除法计算后,提出问题:谁能发现数学的与众不同?设立问题后,引发了学生这样的思考:“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可以和加法减法乘法一样从低位算起吗?”,这样一来,孩子们开始猜测,然后实践验证,最后得出结论:除法也是可以从低位算起,只不过这样会很不方便,从而学生们会明白:原来这些计算法则并不是某位先人规定的,而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经验经过大家不断总结积累而形成的。下课后,学生还积极尝试加法减法乘法是不是也可以像除法这样从高位算起呢?这样的猜想和探索不但激起极大学习数学的激情和兴趣,还开拓了孩子们的数学思维。

结论

总言之,数学文化与教育功能结合,并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够更好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塑造具备文化素养和科学精神的人才,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重视并付诸行动。

参考文献

[1]杜明炼.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堂文化的构建策略[J].教育观察,2020,9(28):130-131.

[2]郭兰芳.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渗透数学文化的教学践研究[J].才智,2020,20(19):117-118.

[3]杨晓波.浅谈如何构建高效、有效、文化的小学数学课堂[J].现代交际,2020,34(02):205+204.

猜你喜欢
数学文化创新思维培养
数学文化融入高校现代数学教育
数学课堂中的文化滋润策略
如何构建有文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在经济新常态下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激发兴趣, 成就精彩小学数学课堂
巧用“错误”激活数学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培养职校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