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效果

2021-01-14 10:01吉竹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23期
关键词:风团组胺自发性

吉竹云

(陕西省延安市富县人民医院 皮肤科, 陕西 延安, 727500)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属于一种过敏性皮肤病,为自发性风团和/或血管性水肿持续6周以上反复发作,且每周发作次数不少于2次,其特点是瘙痒剧烈、皮疹反复发作。由于该病病情复杂,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清楚,因此难以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1]。第2代的H1受体抗组胺药物可以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药物[2]。阿伐斯汀属于曲普利啶的衍生类药品,添加了急性丙烯酸基,有效减少亲脂性,且该药物难以从人体血脑屏障中进入,属于中枢作用轻微性的第2代新型抗组胺药物[3]。而氯雷他定一直应用于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中,有较好的效果[4]。本研究将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片应用于难治性荨麻疹患者中,探讨干预措施对减轻患者痛苦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3月—2020年3月本院收治的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中,男22例,女18例; 年龄21~70岁,平均(45.23±3.01)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 年龄22~69岁,平均(44.97±3.55)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5]: 患者符合《皮肤性病学》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的诊断标准; 患者病程超过6周,且近期没有使用过其他激素类药物治疗; 患者临床资料完整。排除标准: 患者有自发性免疫性疾病; 患者在参与研究前1周使用过抗组胺等药物; 患者为哺乳期女性或者孕妇; 伴有血液疾病者; 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 有认知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氯雷他定片(青岛双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40498)口服,用药方法: 10 mg/次, 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阿伐斯汀胶囊(重庆华邦制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 H20083406)口服,用药方法: 8 mg/次, 1次/d。2组连续干预1个月,且追踪随访3个月对其复发率进行判定。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分析2组治疗后的临床效果[6], 显效: 患者治疗后瘙痒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且症状积分下降幅度超过90%, 红斑风团消退,停药之后2个月疾病未复发; 有效: 治疗后患者的红斑风团(偶尔可出现)、瘙痒等症状改善,且症状积分下降幅度为20%~<90%; 无效: 治疗后患者的症状、体征未缓解,且与治疗前没有差别。有效率、显效率之和为治疗总有效率。观察并统计2组干预前、后的血清IgE水平。统计并分析2组治疗后7、14 d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包含最大风团、持续发作时间、瘙痒程度(用数字计数法进行判定,其中0分为无瘙痒, 10分为瘙痒剧烈)。统计并分析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C3、C4水平, 2组治疗后的疾病复发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2组治疗后的效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治疗后的效果[n(%)]

2.2 2组治疗前、后的血清IgE水平

治疗后,治疗组的血清Ig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血清C3、C4水平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和血清C3、C4水平比较

2.3 治疗后7、14d的2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

治疗后7、14 d, 治疗组较对照组最大风团显著减小,持续发作时间缩短,瘙痒评分降低,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治疗后7、14d的2组症状积分下降指数

2.4 治疗6个月后2组疾病复发率

对照组患者疾病复发11例(27.50%), 治疗组患者疾病复发3例(7.50%),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慢性自发性荨麻疹属于皮肤性疾病,发生原因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渗透性炎性反应加快有关,导致局限性水肿反应,临床上通常给予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及抗组胺类药物进行干预[7-8]。氯雷他定片属于三环类抗组胺药物,是一种选择性的外周H1受体拮抗剂,作用于人体后一般不会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而且半衰期较长,利用率高[9]。该药物能够在变态反应中将分子表达进行黏附,起到较好的抑制作用,降低炎症细胞向过敏灶趋化,可以有效控制机体的过敏反应[10]。但是该药物对肾上腺素α受体、乙酰胆碱的作用较小,且亲和力比较低,不能够起到中枢镇静作用[11]。阿伐斯汀属于吡咯吡胺类抗组胺药物,可以竞争性地将组胺H1受体进行抑制,减少嗜酸性细胞趋化现象,减少超氧化物的产生,也能够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作用,进而有效缓解荨麻疹的症状[12-13]。

本研究将氯雷他定片与阿伐斯汀联合运用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中,结果显示,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 高于对照组的77.50%。临床上部分患者即使将抗组胺药物调至4倍剂量,也不能有效缓解症状,被称为难治性荨麻疹[14], 针对该类疾病应当给予联合用药,以提高治疗效果。研究[15-16]指出在荨麻疹发生的早期给予有效干预,可以缩短疾病持续发作的时间,也能够抑制风团的大小,且该药物可以作用于中枢神经,继而起到较好的镇静作用,有效减轻了瘙痒的程度。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较之对照组,最大风团显著减小,持续发作时间缩短,瘙痒评分降低(P<0.05)。

本研究对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治疗前、后的炎性因子水平进行判定,血清IgE是血清中含量比较少的免疫蛋白类药物,占血清总量的千分之一,当患者发生荨麻疹后,则该因子的水平显著上升[17]; 研究中也发现血清C4、C3水平升高显著。荨麻疹患者中,病理性的IgE水平可以交联反应,诱发组胺的释放,继而引发C5a的促进作用,能够诱导嗜碱粒细胞表面的CD63表达增加,继而增强其作用力,增加炎症反应[18]。通过联合用药之后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发挥肥大细胞的稳定作用,继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治疗组较之对照组,血清C3、C4、IgE水平显著降低(P<0.05), 患者的机体情况改善显著,有效提高了免疫力,降低了疾病的复发率。

综上所述,慢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阿伐斯汀联合氯雷他定的治疗方式效果较好,缓解了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了炎症反应,能够有效促进康复。

猜你喜欢
风团组胺自发性
箕的琴弦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共享魅力
抗组胺药在皮肤科病区的应用现状分析
全膝置换术后自发性关节僵直的翻修效果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中药洗剂对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冬季荨麻疹反复发作用药时应该注意什么
玉屏风颗粒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慢性荨麻疹的治疗效果分析
突然来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