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疑似Lynch综合征1例报告

2021-01-15 08:58袁俊华
老年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腺癌息肉免疫组化

袁俊华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老年消化科,济南250021

患者女性,63 岁,因“结肠多发息肉电切术后1年余”于2020 年6 月入我院老年消化科。入院后行肠镜检查示:结肠癌术后、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后、结肠多发息肉电切术后、结肠炎。肠镜病理示:(吻合口对侧)管状腺瘤,低级别,部分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取材表浅,未见深层组织浸润。入院诊断:结肠多发息肉电切术后、升结肠癌切除术后、乙状结肠癌术后、子宫内膜癌术后。

既往史:患者于2001 年曾在外院因升结肠癌行右半结肠根治术,术后病理示中分化黏液腺癌。2009 年曾在外院因子宫内膜癌行子宫加双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示子宫中—低分化宫内膜样腺癌。2017 年曾在我院因乙状结肠腺癌(距肛门16 cm 结肠)行腹腔粘连松解+乙状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示(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切面积5.0 cm×0.9 cm,侵及浆膜,上切线、下切线未查见癌,肠周淋巴结(16 枚)未查见癌;免疫组化示Desmin(+)(肌层)、减数分裂后分离2(PMS2)(+)、MutS 同源物2(MSH2)(–)、MutS 同源物6(MSH6)(+)(散在)、MutL 同源物1(MLH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MSH2表达缺陷,提示可能为Lynch 综合征相关直肠癌,建议行MSI 检测及基因检测进一步明确并行遗传咨询;2018、2019 年分别在我院行结肠多发息肉电切术。

治疗经过:入院后,在肠镜下行结肠早癌内镜下黏膜剥离(ESD)术。术后病理示:(吻合口对侧)黏膜早期腺癌,侵及黏膜下层(面积0.50 cm×0.15 cm,浸润黏膜肌下方≤1 mm),边切缘及底切缘均未查见肿瘤;未见明确脉管侵犯;免疫组化示:癌胚抗原(CEA)(+),角蛋白(CK)(AE1/AE3)(+),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2+),平滑肌肌动蛋白(SMA)(+),Desmin(+),D2-40(–),CD31(–),Ki-67(约20%);错配修复基因:MLH1(+),MSH2(+),MSH6(+),PMS2(+);微卫星不稳定(MSI)免疫组化提示存在MSI。

家族史及家系分析:患者父亲因食管癌去世,二叔因胃癌去世,三叔因结肠癌去世,5 个姑姑未发现肿瘤。患者二姐于1997年发现子宫内膜癌、2005年发现横结肠癌、2013 年发现胃癌,2017 年在澳大利亚行基因诊断为Lynch 综合征。患者大姐、大哥体健,大姐家1子1女均体健;大哥家女儿体健;二姐家女儿和患者女儿均已做基因检测,结果为阴性。

根据阿姆斯特丹标准Ⅱ[1],在满足下列所有标准的家族中,应怀疑存在Lynch综合征:①≥3位亲属存在经组织学证实的Lynch 综合征相关癌症(结直肠癌、子宫内膜癌或小肠癌、肾盂或输尿管移行细胞癌),其中1位亲属是其他2位的一级亲属,且已排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②Lynch 综合征相关癌症至少累及两代人;③≥1位癌症是在患者50岁前诊断出的。根据本患者的病史及家族史,考虑高度疑似Lynch 综合征。由于此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根据孟德尔遗传定律来推断,推测本患者(在女儿中排行第三)及其父亲、二姐的致病基因型均为杂合子Aa,因为这些患者的孩子中均有正常人。患者及其二姐的消化道肿瘤与子宫内膜癌之间的相隔时间都为8 年,但其发生顺序正好相反。本病例的家族系谱见图1。

讨论:Lynch 综合征又称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一种家族性遗传性疾病,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临床中其发病率极低,约为0.1%[2]。在本例中,根据既往史及家系分析,考虑患者及其父亲、两个叔叔都极有可能是Lynch 综合征患者,其二姐已行基因检测从而确诊,其家族中多人发病,符合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Lynch 综合征患者有多种组织癌变倾向,如胃、卵巢、胆道、尿道、小肠、大脑和胰腺等[3],但是癌变的最常见靶点为结肠和子宫内膜。50%~80%的Lynch 综合征患者会发生大肠癌,Lynch 综合征约占全部大肠癌患者的2%~4%[4]。患者多在45 岁前发病,发病部位多在右半结肠,组织学上多为低分化黏液腺癌或印戒细胞癌,肿瘤组织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子宫内膜是Lynch 综合征的第二个癌变靶点,40%~60%的Lynch综合征患者会发生子宫内膜癌,在女性Lynch 综合征患者中子宫内膜的发病率与大肠癌发病率相当[5],甚至超过大肠癌发病率。Lynch 综合征约占全部子宫内膜癌患者的2%。在本例中,患者及其二姐均合并发生了结肠癌和子宫内膜癌。

DNA 错配修复(MMR)基因发生种系突变是Lynch综合征患者发病的遗传学基础[6]。导致Lynch综合征的MMR基因突变通常导致MMR蛋白截短或缺失,在肿瘤的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中表现为蛋白染色缺失[7,8]。错配修复基因的主要功能是纠正DNA复制时单个核苷酸的错误配对,其发生突变引起MSI[9],DNA复制不能正常进行或遗传信息发生错误传递。MLH1、MSH2、MSH6 和PMS2 是最常见发生突变的四个错配修复基因。大约70%的Lynch 综合征患者是由MSH2 和hMLH1 突变所致,其余30%多由MSH6 和PMS2 突变所致[10]。本例患者虽未做基因检测确诊为Lynch 综合征,但其2017 年乙状结肠癌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示MSH2 表达缺陷,2020 年结肠早癌ESD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示MSI免疫组化提示存在MSI。这些特点均符合Lynch 综合征的病理特征,为高度疑似患者。

Lynch 综合征大肠癌患者术后要定期复查结肠镜,以半年至1 年的间隔时间比较适宜。本例高度可疑Lynch 综合征的患者,最后一次的手术是2017年的乙状结肠癌手术,术后患者每年复查结肠镜,今年为术后第3年,又发现结肠黏膜早期腺癌,并侵及黏膜下层。因此定期复查肠镜对Lynch 综合征患者来说,能显著降低其患病率,提高治愈率。

Lynch 综合征在临床中比较罕见,很容易被漏诊,对可疑患者应详细询问病史、家族史,对高度疑似的患者需要进行结肠镜和全身的检查。如有条件,可行相应的遗传学检测,确定有无错配修复基因突变,以进一步确诊。

猜你喜欢
腺癌息肉免疫组化
胃息肉会发展成胃癌吗?
夏枯草水提液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
婴幼儿原始黏液样间叶性肿瘤一例及文献复习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结直肠癌组织中SOX9与RUNX1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益肺解毒方联合顺铂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影响
HIF-1a和VEGF-A在宫颈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子宫瘢痕妊娠的病理免疫组化特点分析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GSNO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