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生菌口服联合体表胃肠起搏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效果观察

2021-01-15 08:58王文丽周志益
老年医学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起搏器节律胃肠道

王文丽,周志益

重庆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重庆401122

老年功能性便秘是困扰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常伴发营养不良和免疫力低下,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增加医疗费用。目前,对功能性便秘的治疗大多采用泻剂治疗。然而,长期使用泻剂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且对约1/3 的患者没有理想疗效。肠道动力低下和肠道菌群失调是老年功能性便秘的重要病因机制,也是营养吸收障碍和免疫力低下的重要原因。胃肠起搏器是利用电子技术,产生与人体胃肠电节律相似的低强度电信号,经体表相应的胃肠起搏点投影部位释放一定的电刺激,使胃肠电活动产生跟随效应,恢复正常胃肠电节律和波幅,从而治疗某些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1,2]和改善胃肠屏障功能[3]。国内对体表胃肠起搏用于治疗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的报道较多[4],用于治疗便秘的报道较少,均为对非老年患者的研究[5],对老年患者的研究较少。我们采用益生菌口服联合体表胃肠起搏器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观察对便秘的效果及其对营养状况和免疫状态的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 年9 月~2020 年4 月在我院老年病房治疗的功能性便秘患者180 例,男87例、女93 例,年龄65~82 岁,病程9~22 年。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观察组90例。对照组男40例、女50例,年龄(72.60±9.56)岁,病程(16.48±4.87)年;观察组男47 例、女43 例,年龄(72.36±11.67)岁,病程(15.39±5.48)年。纳入标准:符合《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中功能性便秘诊断标准;年龄>65 岁;同意停用乳果糖以外的其他泻剂;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便秘继发于其他疾病(肠道疾病、全身性疾病);药物导致便秘;认知障碍、不能表述主观症状;进展性恶性肿瘤或其他严重消耗性疾病;患出血、穿孔等严重器质性胃肠道疾病;合并严重感染;合并严重心脏疾病,安置心脏起搏器;合并严重器官损害;依从性差。组间性别构成、年龄及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审核。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健康教育,调整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多进食富纤维性食物,多饮水,适度活动,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治疗和观察期间不使用其他任何影响消化道功能药物。均停用所有影响排便的药物1 周,作为导入期,导入期结束时,两组患者开始分别接受治疗。

对照组给予乳果糖口服,10 mL,2次/d。观察组给予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3 粒,3 次/d,温水送服,联合体表胃肠起搏器治疗。胃肠起搏器使用方法:患者平卧,根据说明书确定胃肠体表起搏点的位置,用75%乙醇棉球充分擦拭,将专用电极片贴于定位点上,采用肠起搏模式10次/min,1次/d,30 min/次。两组均治疗4周。

1.3 评价标准

1.3.1 消化道症状评分 记录各组治疗前、治疗后2 周、治疗后4 周、治疗后8 周和治疗后12 周时的消化道症状,并采用《罗马Ⅲ功能性胃肠病》中功能性便秘的标准进行评估。具体评分标准见表1。

表1 消化道症状评分标准

1.3.2 总的症状好转程度 总的症状好转程度=(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以总的症状好转程度>75%为显效;总的症状好转程度25%~75%为有效;<25%为无效。

1.3.3 不良反应 观察治疗过程中腹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s 表示,组间不同时点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组间治疗后总的症状好转程度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消化道症状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治疗第2 周时,观察组排便困难概率、纳差嗳气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治疗开始后第4~12 周时,观察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均<0.05)。治疗后第8~12 周时,观察组大便性状评分低于对照 组(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消化道症状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同时点比较,#P<0.05。

组别评分大便性状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排便困难概率辅助排便概率对照组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观察组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2.06±0.36 0.95±0.23*1.02±0.12*2.13±0.06 1.98±0.35 1.26±0.39 0.48±0.19*0.56±0.08*1.43±0.23 1.61±0.40*2.68±0.20 2.25±0.46*2.36±0.26*2.81±0.10 2.65±0.32 3.20±0.63 1.83±0.11*1.72±0.23*2.06±0.31*2.11±0.07*2.43±0.30 2.02±0.26*2.12±0.14*2.30±0.26 2.29±0.34 2.12±0.54 0.78±0.14*0.69±0.12*0.96±0.04*#1.64±0.21*#1.23±0.49 0.56±0.19*0.36±0.21*#0.98±0.19*#1.30±0.32#2.81±0.16 2.01±0.42*1.25±0.10*#1.98±0.20*#2.13±0.12*#3.15±0.75 1.23±0.08*#1.15±0.30*1.99±0.08*2.05±0.30*2.46±0.32 1.96±0.32*1.88±0.26*2.03±0.02*2.16±0.16*组别评分腹痛腹胀程度腹痛腹胀概率纳差嗳气程度纳差嗳气概率对照组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观察组治疗前第2周第4周第8周第12周1.57±0.35 1.50±0.48 1.48±0.50 1.49±0.60 1.39±0.60*1.40±0.12 1.36±0.10 1.20±0.05*1.28±0.13*1.19±0.42*0.89±0.19 0.80±0.24 0.40±0.13*0.80±0.30 0.76±0.16 0.99±0.16 0.72±0.21*0.60±0.11*0.92±0.13 0.99±0.18 1.58±0.55 1.40±0.30 1.29±0.03*1.42±0.28 1.50±0.19 1.32±0.06 1.33±0.11 1.20±0.10*1.33±0.12 1.42±0.02 0.86±0.21 0.42±0.08*#0.28±0.12*0.60±0.14*0.62±0.20*1.03±0.15 0.50±0.07*0.47±0.06*0.70±0.08*0.92±0.04

2.2 两组治疗后总的症状好转程度比较 对照组治疗开始后第2 周、第4 周、第8 周和第12 周时总的症状好转程度(%)分别为27.78±1.32、30.46±2.03、7.65±0.26、9.16±0.19,观察组分别为38.47±2.62、45.23±2.59、27.60±0.98、17.03±1.42。观察组治疗开始后第2~8 周总的症状好转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

2.3 安全性 本研究中未观察到腹痛加剧、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曾有4例观察组患者出现腹泻,2例调整胃肠起搏器电压后腹泻好转。

3 讨论

便秘是老年人常见的症状,约1/3 的老年人出现便秘,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减少、大便间隔时间延长、大便干燥、排出困难。便秘患者大多结肠蠕动缓慢,食物滞留会反馈性影响胃的蠕动,造成上腹部饱胀感、腹痛、纳差、嗳气等症状。老年患者用力排便可加重心脑血管的负荷,引发血压升高及心脑血管的意外,重则危及生命。便秘可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目前,老年性便秘的治疗主要依赖泻药。但泻药在治疗便秘的同时,亦有诸多不良反应。近年来,非药物治疗越来越受到关注[6]。

与心肌运动类似,胃肠道的生物电活动控制胃肠道的运动,胃肠电节律紊乱导致了包括便秘在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不同部位的胃肠道有其各自固有的慢波频率,又被称为基本电节律,胃肠道的节律性收缩、舒张的方向及速度均取决于慢波的节律。控制慢波即可达到纠正异常的胃肠电活动和调控胃肠道动力的目的[7]。胃肠起搏器针对神经肌肉刺激治疗,基于胃肠道的动力及功能异常多是由于胃肠电节律紊乱所导致。如同心脏起搏器一样,胃肠道的起搏点可被外加的不同频率的电流所驱动,胃肠起搏点又能控制胃肠道基本电节律,从而驱动胃肠道平滑肌收缩。胃肠起搏器通过体表类正弦波刺激驱动了存在于胃肠各部的起搏点,使紊乱的节律得到调整,恢复正常,使得胃肠节律紊乱所致的包括便秘在内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得以调整。胃肠起搏器遵循此理论,利用胃肠起搏点在体表的投影,增强了胃肠道的蠕动功能和结肠收缩力[8]。起搏治疗通过改善胃肠道平滑肌的生物电活动,利用胃肠起搏器电脉冲,协同人体胃肠基本节律,使之更符合正常的活动规律,从而控制调节平滑肌的收缩舒张,调节胃肠道蠕动,从而改善相关临床症状[9],国内外学者应用内外置式胃肠起搏对胃轻瘫、倾倒综合征、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治疗效果明显[6],在国内也逐渐将胃肠起搏应用于临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第2周时的排便困难概率、纳差嗳气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开始后第4~12 周时的排便频率、排便困难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第8~12 周时的大便性状评分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治疗开始后第2~8周总的症状好转程度高于对照组,表明采用体表胃肠起搏器联合口服益生菌治疗老年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及持续性均较好,有助于缓解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

目前在肠道中细菌已知达500 多种,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微生物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维持平衡,保持一定的数量和比例,维持人体正常排便[10,11]。肠道黏膜深层是以双歧杆菌为主的厌氧菌,它们与黏膜上皮表面特异性受体相结合或插入细胞间形成相当固定的菌膜结构,构成抗定植力的生物屏障。肠道内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为肠道益生菌,与宿主终身相伴,可通过争夺营养,酸性代谢产物降低肠道局部pH 值,促进肠蠕动,加速细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排出[12~14]。培菲康是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的复方制剂。这种微生态制剂可以补充大量有益菌,稳定肠道功能,增强肠蠕动,抑制有害细菌,改善肠道环境,从而有效改善便秘症状[15]。

总之,体表胃肠起搏器联合口服微生态制剂治疗老年性便秘疗效好,可改善老年便秘患者症状,治疗效果的持续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起搏器节律胃肠道
空间里的时间:微重力等环境下的生物节律研究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起搏器置入术术中预防感染的护理体会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永久起搏器的五个常见误区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慢性给予GHRP-6对小鼠跑轮运动日节律的影响
运用节律跳绳,提高跳绳教学质量
连花清瘟胶囊致胃肠道不良反应1例